曹琳安
寧夏師范學院本科教學項目資助,項目編號NJYKCSZ2211
摘要:伴隨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深入,課程思政也逐漸融入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科目中。如今,課程思政對理科人才的培養(yǎng)計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拔锢砘瘜W”作為理科類的重要兩類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物理化學;課程思政;融合與實踐
前言:
在社會的日益發(fā)展中,人們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學生素質的期待也越來越強烈。教育的目標也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取知識,教會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傳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的人格、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形成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基于這個目標,在物理化學課程中融入思政教學,在知識的傳授中強化育人目標。
一、以“物理化學”發(fā)展進程為前提,融入課程思政
一般來說,在理科類的科目中,融入課程思政相對來說不是非常容易,但也可以利用“物理化學”的發(fā)展過程為前提,引入課程思政。在“物理化學”課堂學習中,課前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關于物理學家或者化學家的生平事跡,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為學生講解他們的發(fā)明、實踐,為科技發(fā)展做出的貢獻,激勵學生濃厚的學習精神,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1]。在此過程中引入思政元素,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學習思政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從而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課程教育的高度融合。例如,在物理學習中有一些著名物理學家的重大發(fā)現(xiàn),對科技生活的影響比較深遠,如:量子力學的發(fā)現(xiàn)和應用、守恒定律、熱力學方面,科學家的實驗發(fā)現(xiàn)以及對科技事業(yè)所做出的貢獻都值得我們學習、贊頌。不僅為國家事業(yè)建設發(fā)表實際應用課題,同時也會滲透到生活實際的方方面面中去,對學科發(fā)展也起到了推動作用。這些科學家們強烈的愛國熱情以及社會責任感深深的激勵當代青年,為青年人的發(fā)展樹立了榜樣。
二、在“物理化學”概念中融入課程思政
對于理科課程來講,課程思政融入的機會不是很多,但并不表明無法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探索?!拔锢砘瘜W”課程概念就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融入點,在概念中加入思政元素,可以幫助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徹,為之后的課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到理科課程概念中,為學生提煉育人目標,引導學生思想政治品德修養(yǎng)的提升。例如,在物理學習中,可以根據(jù)“熱力學的第一定律”概念來進行提煉,它系統(tǒng)闡述了:能量是守恒的,只能是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消失??梢园l(fā)現(xiàn),一些學習、生活亦是如此,知識或成就并不能憑空產生,它也是需要有一定條件的加持,才能達到一定的狀態(tài)的[2]。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認真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沒有付出辛勤努力,無法實現(xiàn)既定目標。這種努力的思政元素融入課程目標,可以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觀,提高學習的熱情,養(yǎng)成思考學習的習慣。
三、以日常生活為依托,引入課程思政
針對學生思政教育,教師可以利用“物理化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為教學前提,引入思政內容。一方面讓學生學到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通過思政的結合,讓學生對理論的了解更加深刻,在日常生活中的合理利用,幫助學生構建全面發(fā)展的條件,讓學生對理科學習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而是充滿興趣。例如,可以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用水來展開教學。眾所周知,水是人類身體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元素,水對人類生產生活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而人們所喝的飲用水是如何進行蒸餾、檢驗的呢?這就需要用到“電化學”中的“電導知識”,電導率也會受水質污染的影響,要想獲取更加適宜人類飲用的水,還應該注意保證水體干凈。教師對電導知識的講授,不僅能讓學生了解飲用水的來源,同時也潛藏著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道德教育。以日常生活知識應用為依托,幫助學生了解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提醒學生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良好的道德觀、社會責任觀,培養(yǎng)學生實現(xiàn)課堂知識與日常實踐中蘊含的思政教育目標的有機融合。
四、多部門共同組建,成立思政實踐評價機制
另外,對于專業(yè)理論與課程思政的結合,還需要教育方面各個部門人員的協(xié)同努力、通力合作,將思政協(xié)同育人的目標融入理科教學,實現(xiàn)理論知識與育人目標一起發(fā)展,并且應準確落實“教書育人”這個教育理念。從這個理念出發(fā),形成長效的教育機制,而不是短期工程。學校也可以結合各個教育部門,對理科思政教育工作進行長效部署與要求,整合、歸納各種思政教育資源,組織開展思政政策解讀與學術報告,從而保障思政工作的順利開展。例如,在“物理化學”課程開展之前,教師可以結合思政教育目標,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模式,從學生本身出發(fā),融入思政育人元素[3]。可以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從這個理論知識點中挖掘思政內涵,互相討論找出思政元素。比起教師直接給予,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更能鍛煉學生思考的能力,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思政的育人目標。
結語:
理科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從多種途徑進行,這也需要教師運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穿插在理論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形成專業(yè)的思想觀念。在理論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要將學生個人發(fā)展與社會生活、國家發(fā)展目標相結合,從大的教學框架中,將“物理化學”與思想政治元素有機融合,實現(xiàn)知識育人、教學育人的總體要求。
參考文獻:
[1]劉倩,劉長相,黃喜根等.課程思政融入物理化學課程的實踐與思考[J].廣東化工,2022,49(04):239-240.
[2]楊景帥,孫筱琪.《物理化學》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云南化工,2022,49(01):151-1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