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君
摘要:閱讀教學工作一直是語文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從古至今,閱讀學習承載著幫助學生了解社會、認知世界、建構自我等多方面的責任,它不僅使學生的知識得到豐富,還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實與提升,并且還能夠讓學生及時地了解時代信息,與時俱進,在新課程改革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再次創(chuàng)新也被重新提出,因此,本文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引導”策略?展開論述,以給予廣大教師一些教研工作的新思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引導策略
引導是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常用的一種教學策略,它包括“引”與“導”兩個方面,“引”即是激起學生的求知欲,維持其學習動機,“導”即是在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的基礎上使其朝著教師所期望的目標前進,因此,引與導是教師達成教學目標,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也應該從新的角度出發(fā)去思考如何創(chuàng)新低開展引導工作,讓學生的能夠又快又好地進入到語文學習的狀態(tài)中。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強化引導的重要性
首先,從學生方面進行論述,小學階段的學生無論是身體發(fā)育還是心理發(fā)展都處于初始階段,并且其思維特征與認知方式較之于成年人都有不小的差距,加之學生在小學教育前都未經受系統性的知識學習,對于語文閱讀學習中的語法、字詞、結構、主旨、情感、思想等多方面的內容了解不多,不可能一經學習就能夠完全掌握,因此才需要教師從旁進行“引導”,將學生的學習劃分為一個又一個緊密銜接且螺旋重復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夠由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對閱讀學習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實踐中了解閱讀文本、掌握閱讀技巧、培養(yǎng)閱讀習慣,從而激起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并主動積極地開展閱讀活動,進而去思考閱讀文本的內容、結構、思想與情感,深入文本的核心中去。
其次,從教師方面進行論述,由于受傳統語文教學理念的影響,大部分語文教師總是以閱讀內容的講解與剖析、文本內涵的呈現與挖掘為主,較少地思考如何在課前、課中、課后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對課堂上所呈現的教學內容感興趣,發(fā)現語文學習的魅力所在,比如某些教師一上課就單刀直入地讓學生翻到課本的多少頁第幾段進行學習,而此時學生的身心都還未從課下收回,直接進行語文學習的效率并不高。因此,筆者認為加強“引導”工作勢在必行,教師應該從課堂氛圍、教學語言、課前提問、目標闡述、知識銜接等方面進行引導,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集中精神到語文學習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最經濟化。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強化引導的策略
引導并不是說教師運用教學語言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簡單地概述就結束了,教師應該將“引導”教學多元化,除了語言引導外,還可以采用目標引導模式、溫故知新模式、設問激趣模式、實物教學模式以及氛圍營造模式等,跟實際的教學情況多種變換模式來拉近學生與課堂、文本之間的距離。下面筆者著重選取兩個模式進行論述。
第一是設問激趣模式,在教學活動的各個階段都可以進行使用,往往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拋出一個問題或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從而進入到學習情境中去,比如在《落花生》這一篇課文的教學之中,教師在導入階段就可以才是發(fā)文,渠道可以是文章的來源、題目、內容、語言特色等多種方面,為課文的講解做鋪墊。筆者選擇的是題目引導:文章的題目叫做《落花生》,但我們都知道花生一直是默默生長在土地里,直到成熟的那一天才被農民伯伯挖出來,讓我們見識到它的鮮美,這個“落”的動態(tài)又是如何而來的呢?下面就讓我們進入該課的學習,去思考花生是如何“落”,又“落”在何處的。再比如巴金所寫的《鳥的天堂》,教師也可以從題目入手來引導學生:“同學們,經過我們此次課堂的學習,我們熟知巴金家鄉(xiāng)的大樹成為鳥兒們棲息、居住的地方,是他們生活的天堂,那么在你的記憶中,有沒有什么能夠讓你們覺得能夠稱之為天堂的地方呢?”抓住“天堂”二字來激起學生們的相應情感,使其更好地學習課文內容。
第二是氛圍營造模式,教師根據所教授的課文內容來營造相應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氛圍的引導下,下意識地在腦海中搜索與教學內容有關信息,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到語文課堂之中。比如在《北京的春節(jié)》這一篇文章的教學之中,該單元的教學目標之一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熱愛傳統的意識,那么教師就可以在課文中段講述春節(jié)中北京街道景象時在多媒體面板上呈現相對應的圖片或視頻,或是播放帶有叫賣聲、說話聲、音樂聲等街道背景音,讓學生一邊朗讀,一邊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以此來加強其對文本內容的感知、記憶與理解。再比如《藏戲》這一篇文章的教學,教師可以采用班會活動的形式來進行,讓學生將自己所熟知的地方戲曲,或是傳統的習俗、美食、節(jié)日等內容放到活動上進行展示,其形式可以是介紹演講、再現表演、實物呈現等,增強課堂中的傳統氛圍,同時也讓學生更加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
結語:總而言之,“引導”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能夠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教學基本內容,并且作為新舊知識之間的勾連器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認知與內化,還能夠激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思考,提升其思維品質。因此,新時代的語文教師要注意對“引導”方法進行思索研究,提供新思路,開展新途徑。
參考文獻:
[1]王慶元.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優(yōu)化策略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9(19)
[2]孫建梅.小學語文問題引導法的實踐探究[J].學周刊,2020(04):52.
[3]曹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引導”策略[J].小學生(下旬刊),2021(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