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敏
摘 ?要:德育是我國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立德樹人”作為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其在初中生思想道德意識以及文化素養(yǎng)的形成中發(fā)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初中教師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結合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借由情感教育手段,觸動學生內(nèi)心,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健康的學習生活態(tài)度與思想意識,從根本上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使其能夠建立完善的道德體系以及正確的三觀,為學生成長和學習提供保障。
關鍵詞:情感教育;初中;德育;體驗
【中圖分類號】G633.2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4-0159-02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hina's education.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hina's education,moral educatio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awareness and cultural literacy.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ers should start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combin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touch the hearts of students by means of emotional education,cultivate students' positive,optimistic and healthy attitude and ideology of learning and life,fundamentally create a healthy growth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so that they can establish a sound moral system and correct three outlooks,and provide guarantee for students' growth and learning Obstacles.
【Keywords】Emotional education;Junior high school;Moral education;Experience
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文化傳統(tǒng)、正確的三觀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質、心理素質等,作為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中學德育的教育任務更加嚴峻。中學生處于青春期,容易出現(xiàn)心理波動以及叛逆思想,此時,如果采用傳統(tǒng)德育教育手段,往往很難達到教育目的,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手段,情感教育更加柔化,更加尊重學生的想法、情感,能夠以學生更加喜歡、更能接受的方式滲透德育教育,進而達到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1.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教育是一種教學手段,也是一種教學策略,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激活學生學習興趣,凸顯學生在學習中的價值,使學生獲得更加深刻的學習體會和情感認知,這能夠從整體上為初中德育教育的開展提供支持,也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與情操。
(1)內(nèi)涵
情感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從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出發(fā),在教學中更加尊重學生的意愿和想法,從而最大限度凸顯學生在學習中的價值和地位,能夠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與過去認知教育相對而言,情感教育更加有利于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和諧與融洽,利用情感教育可以有利于學生情感與認知之間的關系處理,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作用,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情感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從而促進學生求知欲、探索精神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推進學生健全個性與人格的形成,情感囧語既是一種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教學策略。
(2)特點
情感教育擁有興趣性、成功性、審美性、創(chuàng)造性,是落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手段,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興趣性。
情感教育的一大特征之一就是興趣性,它可以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學習動力,借由情感教育可以更好的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能夠促進學生學習個性以及興趣品質的形成。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情感教育興趣特征并不是要求教學中方方面面都要迎合學生興趣,而是要結合學習任務、個體發(fā)展、社會因素等興趣因素,組織教學內(nèi)容,從而最大限度凸顯學生的興趣價值,使學生更加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
第二,成功性。
成功性是指情感教育中可以為每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尤其是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通過情感教學手段,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被關注,從而建立積極的自我評價,從而產(chǎn)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與觀念。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并體驗成功的快樂,這就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原則之一。
第三,審美性。
審美性也是情感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所謂審美性就是在情感教育過程中教師不再以單純傳授理論知識為目的,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具有審美性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互動,共同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從本質上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
第四,創(chuàng)造性。
在德育教育中滲透情感教育,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優(yōu)秀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外,還應該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情感教育的創(chuàng)造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情感教育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固定模式,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基于情感教育手段下,創(chuàng)造性的展開工作;另一個方面則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2.初中德育教育中情感教育手段的應用
情感教育是一種柔性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教育手段相比,情感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的興趣以及個體價值,教育中教師與學生積極交流、溝通,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從而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并建立正確、樂觀的學習生活態(tài)度以及良好道德修養(yǎng)與心理素質。結合上文對情感教育的研究,下面對德育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應用進行幾點具體分析:
(1)發(fā)揮教師示范作用,奠定情感教學基礎
中學生處于青春期,思想狀態(tài)、心理素質都不穩(wěn)定,并且對外界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心,教師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是學生獲得外界知識,感知外部知識的“媒介”,學生很多行為、思想都是從教師身上學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心理與行為狀態(tài),因此,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時,要注意其言行舉止,除了要具備良好的專業(yè)技能,還需要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優(yōu)良的思維品質。在日常教學中發(fā)揮親身示范的作用,用自己的熱情感染每一名學生,以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授課,使學生更加信任教師,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這就為情感教學提供了更好的支持,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擁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情感因素,使學生更愿意親近教師,樂于聽從教師的教誨。
(2)有效聯(lián)系生活,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
中學生的自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結合中學生的這些特點,教師要在開展德育教學的過程中要通過聯(lián)系生活,強化學生實踐體驗的方式,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使學生具備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集體活動,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學習生活態(tài)度。另外,在生活化教學中學生更加容易敞開心扉,學習熱情會更加高漲,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從過去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參與,從而獲得更加深刻的學習感受,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形成正確的三觀,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比如:教師可以定期為學生組織“當天值日班長”、“正當小交警”、“走進敬老院”等活動,從不同角度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讓學生感受到參與社會實踐的樂趣,并能夠在社會實踐中體會到助人為樂、維護社會公益、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和意義,通過這些活動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與生活經(jīng)驗,從而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等。社會是一個大課堂,能夠教會學生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借由豐富的社會資源組織開展情感教育,才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引入感恩教育,塑造學生良好品質
感恩教育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在德育教育中引入感恩教育,有利于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塑造。借助有效的情感教育手段,激活學生思維與學習熱情,在學科知識的傳授中滲透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以此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并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會、感恩師長。具體實施可以借助先進的教學技術以及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將情感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提煉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感化、教化價值的內(nèi)容,熏陶和引領學生情感和思維,從而促進學生良好思維品質與道德情操的形成。
比如:教師利用多媒體“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投桃報李”、“寸草春暉”等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經(jīng)典感恩小故事,綜合圖片、音樂、文字等,立體化的引領學生情感,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來自社會、來自父母、來自師長、來自同伴的關懷和愛護,進而懂得感恩,并知道什么的感恩。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利用情感手段,讓學生回憶自己的經(jīng)歷,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說說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或者是學習方面受到了過什么樣的幫助,從中感受到了什么,日后要怎么做?在教師的提示和引導下,一些學生回憶父母早出晚歸為自己創(chuàng)造優(yōu)越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外婆在下雪天里拄著拐杖來接自己放學;老師貪黑為我們批改作業(yè)等等,學生們通過回顧這些內(nèi)容,情感受到觸動,從而意識到自己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懂得感恩身邊的一切,用自己的努力去回報關愛自己、教育自己的人。
(4)完善教學評價,正面激活學生情感
正確、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能夠保障教學效果,也能夠充分凸顯學生在學習的地位和價值,情感教育過程中教師要運用激勵性教學評價,引導學生正面情感,使學生能夠對學習、對生活充滿自信,也能夠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與成功,在這樣的氛圍和環(huán)境中,學生會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生活觀念。這就要求初中教育工作者不要只關注學生的成績,而是要觀察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包括學生的態(tài)度、學生的能力、合作意識、創(chuàng)造力等等,多角度、多元化的挖掘學生的閃光點,使學生能夠客觀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從而能夠更加科學的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養(yǎng)成虛心、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與觀念。
比如:初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定期為學生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小組合作學習等等,在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以及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綜合學生合作、學生學習態(tài)度、創(chuàng)造能力等幾個方面的因素,對其展開評價,以“宣傳垃圾分類知識”這項社會實踐活動為例,教師要求學生3-6個人一組,在社區(qū)中宣傳和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并清理和打造社區(qū)街道,親自參與垃圾分類工作,通過自己的努力美化小區(qū)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環(huán)境保護意識以及主人翁責任感。學生可以利用視頻、圖片、書面報告的方式將整個實踐過程記錄下來,教師通過觀看這些記錄,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了解,并給予學生正面、積極的鼓勵和評價,使學生更加樂于參加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并能夠在這樣的活動中形成集體意識、合作意識,以及公共意識,通過科學、合理、正面的評價激活學生思想情感,最終達到良好的德育教學效果。
3.結束語
德育教育是初中階段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開展德育教育不能只依靠傳統(tǒng)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方式,而且要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激活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態(tài)度和情感,使學生可以獲得更加深刻的情感感知?;诖耍诘掠逃^程中引入情感教育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方式,初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情感教育的內(nèi)涵和特點,才能夠真正發(fā)揮出情感教育的價值和作用,使其更好的為德育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錢宗霞.學校德育制度建設中引導學生參與的策略研究[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08):33-34+150
[2]王永紅,張應平.論德育實施方法的體系化構建[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10):29-31
[3]王子榮.基于生活化的學校德育困境與突破[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10):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