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漢語熱”風靡全球。對外漢語像一門新興學科出現在大家的視野里,但其實早在東漢時期,我國便有了教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先例,在這之后歷代流行,并于唐朝達到了第一個高潮。本文旨在明確梳理對外漢語教學發(fā)展歷史,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現狀。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歷史;現狀與發(fā)展
一、對外漢語教學的發(fā)展歷史
(一)對外漢語作為專門學科的建設過程
早在東漢時期,隨著國內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便出現了教外國人學習漢語這一形式,但是對外漢語卻始終沒有成為一門專門的學科。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國家實力的提升與世界日益交往的密切,這項事業(yè)才開始從無到有、逐漸發(fā)展成專門的學科。1978年3月,呂必松先生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的北京地區(qū)語言學科規(guī)劃座談會上提出,把對外國人的漢語教學作為一門專業(yè)的學科來建設,迎合了眾多對外漢語教學工作者的心聲,得到了很大范圍的支持,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高校以及專業(yè)人員開始逐漸增多,學科建設逐漸走向專業(yè)化。后在1983年6月中國教育學會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會的學術討論會上與1984年6月《語言教學與研究》的創(chuàng)刊五周年會上,學術界均表示對這一門學科的承認,1984年8月,教育部召開的來華留學生工作會議上,何東昌部長公開正式宣布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對這門學科的承認。
(二)“對外漢語教學”名稱、性質等方面的探討
關于“對外漢語教學”這個學術團體名稱的討論,由于主要面對的人群是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或者是母語為非漢語的受眾,所以對外漢語教學這個說法并不全面,但當時多數參會者認為如果稱之為“第二語言教學”,那么就包含了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漢語教學,這在當時由于條件限制還不被滿足,再加上原名稱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不宜隨意改變。直到2007年,出現了“漢語國際教育”這個新的、比較科學的、適用范圍也更加廣泛的術語才把“對外漢語”取而代之。
這門學科的性質在學科產生后,有人片面的理解了學科的建設意義:第一,來華學習漢語的人多數都是不會漢語或者只會基礎漢語,那么這一論斷便將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點偏向了基礎漢語教學的研究。第二,改革開放以來,來華留學生的數量與日俱增,漢語水平參差不齊,部分高校為了讓對外漢語教學內容不局限在漢語的教授上,將原有的專業(yè)名稱以及課程里增加了漢學內容,包括了中華文化,還提出建立“對外漢語文化教學學科”。很明顯以上論斷都與建立這門學科的初衷背道而馳。
直到《對外漢語教學的定位、定性、定量問題座談會紀要》的發(fā)表并明確指出:“對外漢語教學是一種第二語言或者是外語教學,跟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教學、法語教學具備同樣的性質,教學的研究對象是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學習者,應該研究外國人學習或習得漢語的規(guī)律以及相應的教學規(guī)律;研究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學習和教學的全過程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研究教學的總體設計、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和測試等全部的教學活動;揭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漢語學習和教學的內在規(guī)律,指導教學實踐?!标P于語言教學、文化教學的關系也因此而撥開迷霧、更加清晰,雖然語言教學本身確實不能脫離文化因素,但這里的文化因素絕大部分是跟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密切相關的交際文化。
(三)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學理論、方法與技巧的發(fā)展優(yōu)化
在對外漢語教學的整個發(fā)展歷史中,不少的語言學專家、對外漢語教師都從各個角度寫下了不少著作,為這門學科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世紀70年代末,便有直接針對外國人學習漢語的特點和難點所編著的對外漢語教材《漢語教科書》。80年代末對外漢語教學與專業(yè)語言學家廣泛合作,互相取長補短,更深刻的發(fā)掘和描寫了漢語的語言事實、特點與規(guī)律,產生了諸多有一定理論深度和較強實用性的佳作。如語音研究上:吳宗濟主編《現代漢語語音概要》、詞匯上:許德楠《實用詞匯學》、語法上:呂文華《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漢字研究上:張靜賢《現代漢字教程》、漢外對比研究上:王還《漢英對比論文集》等等。
二、對外漢語教學的現狀
對外漢語教學正在不斷發(fā)展,其重要的轉變在于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國外語言教學研究的重點開始從怎么教轉向怎么學,將學生的地位從被動轉向了主動,后又大量的教學法順應產生、對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偏誤分析和中介語研究也如火如荼的展開,對教學本身進行了廣泛的、多角度的專題研究。除此以外,對外漢語教學學科還形成了專業(yè)的教學隊伍,學科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體系與評價體系在各大高校日趨完備,內容涵蓋了多個學科:如計算機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知識,更加多元,從語言本身轉到應用與教學為主;教材編寫也呈現多樣化、高質多量的傾向,教學方式也順應網絡時代,從線下轉移到線上,進行線上網絡平臺教學。
目前,來華留學生的人次已達50萬,世界上有100多個國家、接近3000所大學都開設了中文專業(yè),學習漢語的人數將超過1.5億,雖然,對外漢語教學作為一門專業(yè)的學科發(fā)展至今才剛剛40年左右,屬于新興學科,但我們能夠看到學科光明的前景,我們要從其發(fā)展歷史中總結經驗教訓,找到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優(yōu)化各方面的問題,每一位對外漢語教學工作者都保持初心不斷去經營它,它才會煥發(fā)新的光彩。
參考文獻
[1]謝亞梅.淺析對外漢語教學現狀及其發(fā)展前景.
[2]吳家寶.尹士偉.對外漢語教學發(fā)展簡史回顧與現狀分析.
作者簡介
甘仁渝,女,西南民族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
西南民族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