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娟,潘見
1.廣東力泰德食品工程有限公司(佛山 528225);2.合肥工業(yè)大學農(nóng)產(chǎn)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合肥 230009)
乳酸是肌肉組織內(nèi)的糖類代謝產(chǎn)物[1]。動物屠宰后,要經(jīng)歷成熟過程,期間肌肉中的糖原先水解成葡萄糖,再經(jīng)過無氧酵解變成乳酸,糖酵解過程生成的乳酸不再像活體動物那樣被轉(zhuǎn)運到肝臟中而后合成肝糖原或通過血液循環(huán)而被排除到體外,而是在肌肉細胞內(nèi)蓄積起來,導致pH的下降[2-3]。同時,乳酸的大量生成會造成冷卻肉的保水性及嫩度不同程度下降,這與PSE(pale,soft and exudative)肉和DFD(dark,firm and dry)肉的產(chǎn)生有密切關系[4]。因此乳酸含量對肉的品質(zhì)影響尤為重要。
超高壓能夠抑制新鮮豬肉的僵化過程[5],超高壓技術的應用未來可能替代傳統(tǒng)的吊掛排酸,為肉制品的加工提供新的方法。已有眾多學者對超高壓技術在肉中的應用做了大量的探索[6-8],但超高壓對豬肉中乳酸含量的影響尚未見報道。通過探索超高壓對肉中乳酸含量的影響,并探索其變化的機理,以期為超高壓技術在肉品工業(yè)上的應用提供方法的完善與創(chuàng)新。
豬腰肉(合肥市周谷堆農(nóng)貿(mào)市場);乳酸標樣(純度99.9%,Sigma公司);輔酶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百靈威上海公司);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Promega公司);牛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酶聯(lián)免疫分析試劑盒(上海遠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醇(國產(chǎn)色譜純,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高氯酸(國產(chǎn)優(yōu)級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磷酸二氫銨、磷酸、乙酸鈉、氫氧化鈉(國產(chǎn)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D-甘露糖醇(D-mannitol)、Tris-base(美國Amresco公司);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硫蘇糖醇(dithiohthreitol,DTT)、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EGTA)(Sigma公司);NaF、焦磷酸鈉(天津永大化學試劑廠);超純水(實驗室自制);中速定量濾紙(杭州特種紙業(yè)有限公司);0.45 μm一次性針頭微孔濾膜(江蘇漢邦科技有限公司);1 mL針器注射器(江蘇治宇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
1L超高壓系統(tǒng)(包頭科發(fā)科技有限公司);Agilent 1260高效液相系統(tǒng)、Agilent C18(5 μm,Φ4.6 mm×250 mm)色譜柱(美國Agilent Technologies);KH-1500SP超聲儀(昆山禾創(chuàng)超聲儀器有限公司);FM200分散器(德國FLUKO公司);3K15高速冷凍離心機(Sigma公司);UV-1600紫外分光光度計(北京瑞利分析儀器公司);pH計(上海雷磁科學儀器有限公司);BCD-220VM(E)冰箱(美的集團);FC104電子分析天平(上海精密儀器儀表有限公司)。
1.3.1 肉樣的準備
1.3.1.1 成熟肉樣的準備
樣品來源于當?shù)赝涝讏觯?歲的皖北豬,每只體重為90~100 kg,按常規(guī)方法屠宰,之后在4 ℃下跟腱吊掛排酸24 h。吊掛結束后,從尸體中的腰部取出部分肉樣,并將這些肉樣平行于肌肉纖維切成大小為長8 cm×寬5 cm×高5 cm的小塊,分別用聚乙烯袋單獨真空包裝,之后儲存在-18 ℃冰箱中,直到進一步的使用。
1.3.1.2 超高壓肉樣的準備
從常規(guī)屠宰,未吊掛的、1歲、每只體重為90~100 kg的皖北豬尸體上取得腰肉樣品,共制備30個與1.3.1.1相同大小的樣本。每個樣品單獨用聚乙烯袋真空包裝,并立即進行超高壓處理。
肉樣在包裝后分別轉(zhuǎn)移到超高壓釜中。加壓介質(zhì)為油,初始溫度20 ℃(±3 ℃)。試驗采取不同壓力處理(分別為100,200,300和400 MPa),處理時間為10 min,后儲存在-18 ℃冰箱中,用于進行下一步分析。壓力分別在3~5 MPa/s之間增加和減少。
未處理的樣品保留作為對照處理。超高壓肉樣的制備在屠宰后2 h內(nèi)完成。
1.3.2 酶液準備
取適量的LDH,用100 mL生理鹽水溶解。再分別將10 mL酶液倒入聚乙烯袋中真空包裝,并立即進行超高壓處理(分別為100,200,300和400 MPa),然后儲存在4 ℃冰箱中。
未處理的樣品保留作為對照處理。
1.3.3 試驗方法
1.3.3.1 乳酸含量測定
1.3.3.1.1 色譜條件
參考朱學伸等[4]的方法,Agilent 1260 HPLC系統(tǒng);Agilent C18(5 μm,Φ4.6 mm×250 mm)色譜柱;以甲醇與10 mmol/L磷酸二氫銨混合液為流動相,體積比為5∶95,配制前磷酸二氫銨用體積分數(shù)為50%的磷酸溶液調(diào)節(jié)pH至2.2,混合液在使用前經(jīng)0.45 μm的合成纖維素膜真空抽濾并超聲脫氣;0.7 mL/min流速;25℃柱溫;20 μL進樣量;210 nm紫外檢測波長。
1.3.3.1.2 樣品前處理
參考Immonen等[9]的方法,從冰箱中取出樣品,稱取1.0 g肉樣,剪碎后放入離心管中,然后加入10 mL的1 mol/L高氯酸,并在13 500 r/min條件下勻漿30 s。后勻漿液在5 500 r/min、4 ℃條件下離心10 min,將上清液經(jīng)定量濾紙過濾置于25 mL容量瓶中,濾渣用10 mL高氯酸洗滌,并轉(zhuǎn)移至離心管中,再次在13 500 r/min的條件下勻漿30 s,后再次用5 500 r/min、4 ℃的條件離心10 min,上清液經(jīng)定量濾紙過濾,與前一次濾液合并轉(zhuǎn)入置于25 mL容量瓶中,并精準定容至25 mL。提取液在4 ℃條件下保存待檢測。檢測前提取液需過0.45 μm濾膜。
1.3.3.1.3 標準溶液配制及樣品測定
準確稱取100 mg乳酸標樣,用超純水定容至10 mL。然后用超純水逐級稀釋為20,40,60,80,200和250 μg/L的乳酸標準溶液。按照1.3.3.1的色譜條件進樣分析,每個質(zhì)量濃度進樣3次。以乳酸質(zhì)量濃度為橫坐標,色譜峰面積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
肉樣經(jīng)1.3.1處理后,再按照1.3.3.1.2制得提取液,提取液按1.3.3.1.1的色譜條件測定。
1.3.3.2 酶活性測定方法
1.3.3.2.1 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活性檢測
參照楊雅媛等[10]的方法并作修改,取0.5 g冷凍的肉樣,剪碎后置于離心管中,加入預冷的勻漿液(pH 7.4,1 mmol/L EGTA,1 mmol/L EDTA,1 mmol/L DTT,5 mmol/L焦磷酸鈉,50 mmol/L NaF,0.05 mol/L Tris-HCl,0.25 mol/LD-甘露醇)冰浴勻漿(每12 s勻漿1次,間隙20 s,重復5次)。然后在10 000 r/min、4 ℃的條件下離心5 min,取上清液用于AMPK活力的測定。測定方法參照試劑盒進行。
1.3.3.2.2 LDH活性檢測
總反應體系包括 50 mmol/L、pH 5.5的乙酸鈉緩沖液,0.2 mmol/L NADH,5 mmol/L乳酸,對照組中不含NADH,其他成分相同?;靹蚝笥?0 ℃保溫5 min,加入適量的酶液。檢測在340 nm處的吸光度。
1.3.3.3 數(shù)據(jù)分析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 Excel 進行統(tǒng)計,采用SPSS進行分析,對各個指標進行差異性分析時采用Duncan方法,當p<0.05時,表明對其影響差異顯著。
此次測定的乳酸含量和峰面積之間的回歸方程為Y=1.252 5X+5.573 2,R2=0.997 2,由此表明當乳酸質(zhì)量濃度在0~250 μg/mL范圍內(nèi)時,乳酸質(zhì)量濃度和峰面積之間線性良好。
不同處理條件,豬肉中的乳酸含量變化如圖1所示。與新鮮肉相比,壓力對豬肉中乳酸的變化顯著(p<0.05)。
圖1 處理方法對豬肉中乳酸含量的影響
由圖1的結果可知,豬肉經(jīng)過吊掛成熟過程后,肉中的乳酸含量有小幅度的上升,由原來的0.83 mg/g上升為0.95 mg/g,說明肉的成熟過程是產(chǎn)生乳酸的過程。
低于或等于200 MPa壓力的處理,肉中的乳酸含量降低,可能是低于或等于200 MPa壓力抑制了乳酸的生產(chǎn)。壓力在300~400 MPa范圍內(nèi),壓力的作用能夠引起乳酸含量的顯著變化,處理后豬肉中的乳酸含量明顯高于新鮮肉和成熟肉。當壓力從200 MPa升高到400 MPa時,乳酸含量持續(xù)增加,400 MPa肉中的乳酸含量達到最高,為5.18 mg/g。
Kijowski等[11]研究表明,乳酸能通過對肌原纖維和結締組織的弱化來改善肉的嫩度。在一定程度上,乳酸的抑菌作用可以顯著延長肉制品的貯藏期[12]。
正常情況下,乳酸的不斷生成,造成肉的pH不斷下降,乳酸生成速率下降。但此時乳酸短時間內(nèi)形成大量堆積,究其原因還需從乳酸的產(chǎn)生機制討論。
豬肉中乳酸的產(chǎn)生路線如圖2所示。糖原被分解生成丙酮酸,在缺氧的條件下丙酮酸進一步被還原為乳酸。從圖中可以看出影響乳酸生成的直接因素為底物丙酮酸的含量和LDH的酶活大小。而丙酮酸的含量主要受糖酵解的影響。
圖2 豬肉中乳酸生成的線路圖
朱庸平[13]研究表明,在糖酵解產(chǎn)生乳酸的過程中,糖原是足夠的,直到豬肉徹底熟化,糖原仍有剩余,產(chǎn)生乳酸的多少與糖酵解潛力有關。在糖酵解過程中,相關限速酶活性是影響糖酵解進程的關鍵因素[14]。在這些糖酵解限速酶中,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和磷酸果糖激酶(phosphofructokinase)活性可以被腺苷酸蛋白活化激酶調(diào)控[15]。AMPK活性被激活后,可以直接磷酸化糖酵解關鍵酶并提高其活性,進而促進糖酵解[16]。
在無氧條件下,糖酵解的中間產(chǎn)物丙酮酸在LDH的作用下發(fā)生脫羧和還原反應,其中還原劑是NADH,最終生成乳酸和氧化態(tài)的NAD+[17]。超高壓對乳酸含量的影響是否是因為超高壓對AMPK和LDH的影響,將做進一步的討論。
AMPK是一個異源三聚體,由α、β和γ三種亞基組成,能被機體各種刺激激活[18]。酶分子有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結構,不同層次的結構對酶分子具有不同的意義。超高壓通過破壞蛋白質(zhì)的二級、三級和四級結構的非共價鍵,而不影響一級結構的共價鍵,從而使酶失活或增活。二級結構也是僅在非常高的壓力下才會發(fā)生結構調(diào)整,三級和四級結構受到壓力的影響最大[19]。蛋白質(zhì)結構的改變,造成了酶活大小的變化。
AMPK的活性高應該代表著糖酵解的速度也高[20],那么丙酮酸的含量也將相應地提高,這將加快乳酸的生成。
壓力對AMPK活性的影響如圖3所示。與對照組相比,壓力對AMPK活性的影響顯著(p<0.05)。
圖3 壓力對AMPK活性的影響
由圖3的結果可知,在壓力低于或等于200 MPa時,隨著壓力的升高,AMPK活性降低,但幅度較小,這說明,在此壓力區(qū)間,壓力對AMPK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當壓力在200~400 MPa時,隨著壓力的升高,AMPK活性也顯著升高,且在400 MPa時達到最大值,這說明,較高的壓力改變了AMPK的結構,使AMPK被激活。
從圖2和圖1的對比可知,在壓力低于或等于200 MPa時,AMPK活性被抑制,降低了糖酵解的速度,進而降低了乳酸的生成;當壓力在200~400 MPa時,壓力越高,AMPK活性越大,糖酵解的速度越快,乳酸的積累越多。
LDH是一種參與新陳代謝的十分重要的蛋白酶,廣泛存在于植物、動物、原核生物中。它可以催化底物丙酮酸和乳酸的相互轉(zhuǎn)化。反應發(fā)生依賴于:NADH將H轉(zhuǎn)移給丙酮酸羰基的C原子,同時活性部位一個特定的已經(jīng)質(zhì)子化的組氨酸(histidine),將質(zhì)子轉(zhuǎn)給丙酮酸羰基的O原子,丙酮酸在它的羰基方向上同時加上了兩個氫,變成了乳酸[21-22]。
壓力對LDH活性的影響見圖4。試驗期間超高壓處理后LDH活性與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在0~200 MPa壓力范圍,LDH活性隨壓力升高而有小幅度的降低,在200 MPa時,LDH活性為對照組的0.87倍。在200~300 MPa壓力范圍內(nèi),LDH活性隨壓力升高而升高,并在300 MPa時,活性達到最大,為對照組的1.97倍。在300~400 MPa壓力范圍內(nèi),LDH活性隨壓力升高而降低,在400 MPa時,LDH活性為對照組的1.58倍。
圖4 壓力對LDH活性的影響
基于這些結果得出以下結論:200~400 MPa的壓力處理能夠顯著提高LDH的活性,進而使得糖酵解產(chǎn)生的丙酮酸在LDH的作用下大量生產(chǎn)乳酸,使得乳酸得到積累。
較未處理的新鮮豬肉,0~200 MPa壓力的處理,使得肉中的乳酸含量降低;300~400 MPa壓力的處理,豬肉中的乳酸含量明顯高于新鮮肉和成熟肉,并在400 MPa處理后,肉中的乳酸含量達到最高。
通過對乳酸產(chǎn)生機制中關鍵酶活的檢測,得到如下原因:
在壓力低于或等于200 MPa時,AMPK活性被抑制,降低了糖酵解的速度,同時LDH活性也有小幅度的降低,降低了乳酸的生成;當壓力在200~400 MPa時,壓力越高,AMPK活性越大,糖酵解的速度越快,在此壓力范圍內(nèi),LDH酶活處于激活狀態(tài),促進了乳酸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