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王彥芳,徐勇
(1.山西醫(yī)科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抑郁癥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情感性精神障礙,幼年至老年期均有可能發(fā)病,認知功能障礙是抑郁癥主要癥狀之一,作為持續(xù)癥狀伴隨抑郁癥患者,對其社會功能造成損害,嚴重時造成自殺性行為[1]。目前臨床醫(yī)生對于抑郁癥患者的認知障礙診斷主要基于主訴和醫(yī)生的判斷以及認知測評量表,這樣的方法不利于準確及時的了解患者的認知功能狀況[2-3]。研究發(fā)現抑郁癥患者大腦的額葉、顳葉、扣帶回及尾狀核等位置存在功能異常,這些區(qū)域的異常與情緒、認知、記憶等領域有關,與抑郁癥息息相關,這為抑郁癥患者的認知診斷提供了很好的突破口[4-5]。
認知理論認為抑郁癥患者在信息處理過程中存在負性認知偏差,即抑郁癥患者對于負性信息的注意增強,會投入更多的認知資源,這種偏差是導致抑郁發(fā)作、維持的核心因素[6-7]。研究通過眼動追蹤技術探究抑郁癥患者對于面孔情緒信息的處理,患者與正常對照在情緒識別上存在顯著差異[8]。另外研究發(fā)現臨床抑郁患者進行情緒識記憶任務時,相比中性、高興情緒,患者對悲傷情緒的記憶最好[9]。以往對于抑郁癥患者的認知研究材料主要為情緒詞匯、情緒圖片、面孔情緒,鑒于面孔情緒刺激效果更強,抑郁癥患者的面孔情緒加工逐漸得到研究者的關注[10]。
事件相關誘發(fā)電位(Event-related evoked potential, ERP)測量是一種的非侵入性測量方法[11],是利用不同的成分的振幅和潛伏期以毫秒為單位檢測大腦在信息加工時不同功能區(qū)對不同刺激的處理引起的電位變化[12-13], N170是情緒刺激誘發(fā)的最為敏感的ERP成分,在150-200ms左右出現,最大峰值呈現時間大約在170ms左右[14],主要發(fā)生在大腦顳葉區(qū)域[15]。近年來關于抑郁癥患者的面孔情緒加工研究逐漸增多,但各項研究得出一致結論,本研究旨在整合目前發(fā)表的抑郁癥患者面孔情緒加工相關文獻,探究抑郁癥患者與健康人群在負性情緒信息處理上所誘發(fā)的ERP N170成分的差異性,為抑郁癥患者的認知診斷提供神經生理學參考指標。
通過計算機對中國知網( CNKI)、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WF)、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服務系統(tǒng)(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進行文獻檢索,中英文數據庫檢索方式均為主題詞+自由詞、文獻語言僅限中英文、檢索時限為建庫至2020年12月20日進行檢索,中文數據庫用抑郁癥、抑郁性神經癥、憂郁癥、抑郁性神經癥、抑郁性障礙、抑郁障礙、抑郁障礙癥”等詞為檢索詞;外文數據庫用Depressive Disorders、Neurosis, Depressive、Depression, Endogenous、DepressiveSyndrome、Melancholia、Unipolar Depression等詞為檢索詞,同時,通過手動檢索相應文獻的參考文獻。
納入標準:
(1)研究對象:確診為抑郁癥患者,年齡、性別、種族等不限;
(2)研究類型:抑郁癥患者和健康被試對照研究;
(3)測量指標:事件相關電位研究中包含負性情緒面孔刺激誘發(fā)ERP N170成分的振幅分析;
(4)結果指標:包含樣本量、ERP N170的振幅均值和標準差數值;
(5)文獻語言:中文或者英文。
排除標準:
(1)重復發(fā)表;
(2)數據缺失或不充分;
(3)綜述、會議類文獻;
(4)未匯報實驗中事件相關電位所記錄的電極點。
本研究整理所納入文獻報告的抑郁癥患者和健康被試樣本大小、負性面孔刺激誘發(fā)的N170波幅均值和標準差數值,將標準化均數差(SMD)和95%置信區(qū)間 (confidence interval,CI)作為效應量指標進行分析。通過Q檢驗法對納入文獻進行異質性檢驗,若I2<50%、P>0.05,則表示納入的各項研究間無統(tǒng)計學異質性,反之,若I2>50%、P<0.05,則表示納入的各項研究間存在統(tǒng)計學異質性。根據納入文獻的異質性選擇分析模型,無統(tǒng)計學異質性選擇固定效應模型,反之采用隨機效應模型。文獻發(fā)表是否存在偏倚通過漏斗圖對稱性及Egger法方法進行評估。文獻敏感性分析采用手動排除的方法進行。
按照上述制定的檢索策略,初次檢索結果為:中國知網( CNKI)-68篇、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WF)-30篇、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服務系統(tǒng)(CBM)-7篇、PubMed-18篇、The Cochrane Library-3篇,共計124篇。剔除重復25篇,閱讀摘要和題目剔除57篇,剩余42篇,最后進行全文閱讀,最終6篇文獻納入本次Meta分析,篩選流程見圖1。
圖1 Meta分析檢索入組流程
符合納入與排除標準的8項研究樣本量總計340人,其中抑郁癥患者166人,健康對照171人。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量表對納入的研究分別從研究人群的選擇、組間可比性、暴露性三個方面將進行評分,通過閱讀全文,8項研究質量評分見表1。
表1 納入meta分析的研究特征信息
通過對納入的8項研究進行異質性檢驗:結果表明納入的研究間不存在異質性(Q=7,P=0.241,I2=26.849),因此本研究選擇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將各項研究中抑郁癥患者與健康對照組在面孔情緒加工誘發(fā)的N170振幅差異作為效應量進行合并,結果為抑郁癥患者在識別負性情緒時N170振幅顯著高于健康對照(SMD=0.348,95%CI 0.162-0.595,P<0.01),見圖2。
圖2 N170波幅森林圖
本研究采用漏斗圖、Egger 檢驗兩種方法進行偏倚檢驗,以SMD做橫坐標,SE做縱坐標進行漏斗圖繪制,直觀漏洞圖可以看出對稱性一般,結果見圖3。采用Egger 檢驗再次進行評估發(fā)表偏倚,檢驗結果t=0.12947,P>0.01,提示存在發(fā)表偏倚可能性較小,見圖3。
圖3 N170波幅Meta漏斗圖
本次研究采用逐一刪除的方法對納入研究進行敏感性分析,經過每次只刪除1項研究,進行8次分析,結果合并效應量SMD沒有發(fā)生明顯變化,表明本次研究結果穩(wěn)定性良好。
既往研究表明,抑郁癥患者存在廣泛的認知障礙,無論患者處于發(fā)作期還是處于緩解期,認知障礙都將持續(xù)存在,從而對抑郁癥患者的人際交往、工作學習等方面造成嚴重損害[16]。目前對于抑郁癥患者的面孔情緒研究方法主要為行為學實驗、神經生理監(jiān)測,前者易受被試主觀控制有時難以反應真實狀態(tài),后者可以客觀可靠的反應抑郁癥患者在處理情緒信息時的大腦活動情況。N170面孔情緒刺激呈現170-190ms之間可在大腦枕顳區(qū)監(jiān)測到最大值[17]。
抑郁程度與處理情緒信息加工有關,研究以正性、負性詞匯作為刺激材料,將被試分為輕度、中度至重度兩組抑郁癥患者探究其注意偏向,結果表明抑郁癥狀較為嚴重者對于負性詞匯的注意時間較長[18]。抑郁癥患者情緒信息加工進行時,存在負性認知偏差,即對于負性情緒刺激會投入更多的認知資源。接受、評價信息作為認知過程的首要階段,是后續(xù)應付處理問題、預測評估結果的重要前提,N170作為早期面孔情緒加工的生理指標,有利于客觀準確反映抑郁癥患者早期情緒信息加工情況[19]。
Márquez等人研究發(fā)現,抑郁癥患者由悲傷面孔誘發(fā)的N170波幅大于其他情感類型[20]。本研究對抑郁癥患者處理負性面孔情緒信息和健康對照研究進行Meta分析,發(fā)現兩組存在ERP N170成分的振幅存在顯著的差異性,兩組N170的準化均數差為0.348,該結果提示抑郁癥患者認知功能受到一定損害,且存在負性認知偏差,結果與上述抑郁癥患者的負性認知偏差的行為學實驗、神經生理監(jiān)測結果一致。
本文納入的8項研究存在一定的異質性,這可能與實驗方法、被試類型、用藥情況等因素相關,本研究僅對已經正式發(fā)表的文獻進行篩選,未表發(fā)、數據結果報告不完整的研究未被納入本次分析,是本次分析的不足之處,除此之外,本次研究納入的各項研究均存在樣本量小的問題,研究結果的可靠性會受其影響,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針對以上不足進行進一步驗證。綜上所述,抑郁癥患者處理負性面孔情緒信息時和健康對照相比,ERP N170成分的振幅存在差異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N170可以作為判斷抑郁癥患者負性認知偏差的生理指標,對于抑郁癥患者的認知障礙診斷提供了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