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顯樹 王海麗
(承德市中心醫(yī)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急性腦梗死(ACI)發(fā)病機制較復雜,其中頸動脈粥樣斑塊(CAP)穩(wěn)定性差是重要原因之一。CAP穩(wěn)定性差可引起斑塊破裂,堵塞動脈,影響腦部供血〔1〕。此外,CAP穩(wěn)定性差可引起血管內皮受損,易形成附壁血栓,造成腦部供血動脈進一步阻塞〔2〕。因此CAP穩(wěn)定性對ACI發(fā)病及病情進展均發(fā)揮重要作用,且可影響ACI患者的預后。針對此情況,臨床可通過改善CAP穩(wěn)定性,預防ACI的病情進展,降低ACI預后風險。目前,有關CAP穩(wěn)定性的相關影響因素有部分研究報道,但尚未能全面納入相關影響因素,不利于預防措施制定。本研究擬進一步探討CAP穩(wěn)定性的影響因素,并制定針對性措施,以合理預防ACI病情進展、降低ACI預后風險。
1.1一般資料 選擇承德市中心醫(yī)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12例老年ACI患者,年齡60~79歲,平均(68.41±4.86)歲;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納入標準:①符合ACI診斷標準〔3〕;②均為初次發(fā)??;③合并感覺障礙、肢體運動異常、言語失常等癥狀;④患者經溶栓治療后,脫離生命危險;⑤于患者脫離生命危險后行頸動脈超聲檢查,患者可積極配合完成相關檢查;⑥發(fā)病至入院接受治療時間≤6 h。排除標準:①動脈炎引起的ACI;②腦部腫瘤引起的ACI;③顱腦創(chuàng)傷引起的ACI;④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⑤合并外周血管病。
1.2資料調查 所有ACI患者于入院后接受溶栓治療,于患者脫離生命危險后,采用自制資料調查表收集患者資料,內容包括:(1)年齡;(2)性別:劃分為男和女;(3)梗死部位:劃分為小腦、基底節(jié)區(qū)、腦干和其他,通過頭部磁共振成像評估;(4)梗死面積:劃分為<5 cm3和≥5 cm3,通過頭部磁共振成像評估;(5)合并高脂血癥:劃分為合并和未合并,通過空腹靜脈血漿檢查結果評估,若患者總膽固醇≥6.2 mmol/L,三酰甘油≥2.3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1 mmol/L,則可確診;(6)合并高血壓:劃分為合并和未合并,采用血壓儀檢測,若患者舒張壓≥90 mmHg或收縮壓≥140 mmHg,則判定為高血壓;(7)合并糖尿?。簞澐譃楹喜⒑臀春喜?,采用血糖儀檢測,空腹血糖≥7.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6.5%,餐后2 h血糖≥11.1 mmol/L,重復檢測2次確診;(8)血清纖維蛋白原(FIB):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北京九強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FIB檢測試劑盒檢測FIB水平,檢測方法選用凝血酶法;(9)血清C反應蛋白(CRP):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北京九強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FIB檢測試劑盒檢測CRP水平,檢測方法選用免疫比濁法;(10)血清胱抑素(Cy)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LR):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日立706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
1.3CAP不穩(wěn)定評估 于患者脫離生命危險后,行頸動脈超聲檢查,采用東芝Aplio-30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查患者頸動脈,觀察患者頸動脈內膜中層結構、形態(tài)及回聲變化。于頸動脈分叉處近端后壁1.5 cm處測量頸動脈中層內膜厚度,連續(xù)檢測3次取平均值,若頸動脈中層內膜厚度≥1.3 mm,則判定有斑塊形成。根據回聲鑒別斑塊種類,分為潰瘍斑、軟斑、硬斑、扁平斑,其中硬斑、扁平斑為CAP穩(wěn)定,潰瘍斑、軟斑為CAP不穩(wěn)定。將患者分為CAP穩(wěn)定組和CAP不穩(wěn)定組。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Shapiro-Wilk正態(tài)性檢驗、t檢驗、χ2檢驗、Logistic回歸分析及秩和檢驗。
2.1CAP穩(wěn)定組和不穩(wěn)定組資料對比 212例老年ACI患者均形成CAP,其中CAP穩(wěn)定116例(54.72%),CAP不穩(wěn)定96例(45.28%)。CAP不穩(wěn)定組年齡、合并高脂血癥占比、合并高血壓占比、血清FIB、CRP、CyC、Hcy及NLR水平均高于CAP穩(wěn)定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兩組性別、梗死部位、梗死面積及合并糖尿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ACI患者CAP穩(wěn)定組和不穩(wěn)定組資料對比
2.2老年ACI患者CAP不穩(wěn)定的影響因素分析 將ACI患者年齡、合并高脂血癥、高血壓、FIB、CRP、CyC、血清Hcy及血清NLR水平納入作為自變量,賦值情況:高脂血癥合并=1,未合并=0;高血壓合并=1,未合并=0;以患者CAP不穩(wěn)定發(fā)生情況為因變量,發(fā)生賦值為“1”,未發(fā)生賦值為“0”。經單項Logistic回歸分析后,將全部的基線資料納入作為協(xié)變量,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在校正各個資料帶來的影響后,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ACI患者年齡大、合并高脂血癥、合并高血壓、血清FIB、CRP、CyC、Hcy及NLR過表達均是ACI患者CAP不穩(wěn)定的影響因素(OR>1,P<0.01)。見表2。
表2 老年ACI患者CAP不穩(wěn)定影響因素分析結果
存在斑塊的動脈血管血流量往往較少,血流速度較慢,可影響靶器官功能,誘發(fā)缺血性心肌病或神經損傷〔4〕。而斑塊進展到一定程度時,可出現斑塊破裂及脫落,進而堵塞血管,誘發(fā)ACI及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缺血性損傷〔5,6〕。對斑塊穩(wěn)定性進行評估,實施針對性治療,有助于延緩斑塊形成、改善斑塊穩(wěn)定性、減少斑塊破裂及脫落,預防急性缺血性損傷的發(fā)生〔7〕。而目前有關ACI患者CAP穩(wěn)定性的研究報道較少,有待進一步探討。
張帆等〔8〕研究結果顯示,CAP不穩(wěn)定發(fā)生風險可高達45.31%。本研究結果與該研究結果相近,提示ACI患者CAP不穩(wěn)定風險較高。在患者血流沖擊及相關因子的影響下,斑塊可出現破裂脫落,造成血流緩慢,腦部供血異?!?〕。若有較大斑塊破裂脫落,則可進一步造成血管堵塞,造成腦部相關區(qū)域組織缺血性壞死。而腦部神經主管語言、運動、視覺等多方面功能,不同區(qū)域神經壞死有一定致死率,患者經及時溶栓治療后,還可遺留不同程度的后遺癥〔10〕。為減少CAP不穩(wěn)定對患者產生的負面影響,進一步探討CAP穩(wěn)定性的影響因素,制定針對性措施,本研究結果顯示,ACI患者年齡大、合并高脂血癥、合并高血壓、血清FIB、CRP、CyC、Hcy及NLR過表達均是患者CAP不穩(wěn)定的影響因素。對各項因素進行分析,(1)年齡:年齡越大的患者,合并的慢性疾病越多,血管調節(jié)能力衰退,長期損傷可造成斑塊加重,而血管清除斑塊的能力較差,易形成不穩(wěn)定性斑塊〔11〕。(2)合并高脂血癥:合并高脂血癥的患者,血脂含量較高,血管內壁易附著血脂,可加重內皮損傷,形成斑塊沉積,斑塊進展到一定程度后,可出現破裂、脫落,穩(wěn)定性差〔12〕。(3)合并高血壓:高血壓患者血流對血管壁的沖擊較大,本來穩(wěn)定的斑塊經血流沖擊后,易出現破裂,而在長期高壓血流沖擊下,斑塊脫落風險較高〔13〕。(4)血清FIB:FIB屬于蛋白質,具有凝血作用,可在血漿中形成網狀結構,促使血漿黏稠度提升,并可促使紅細胞聚集,進一步增加全血黏稠度,患者血栓形成風險較高,可破壞內壁斑塊穩(wěn)定性,增加脫落風險〔14〕。(5)血清CRP:CRP是常用炎性指標之一,可結合脂蛋白,激活血管內膜損傷相關物質產生,可對血管產生較強攻擊性,進而導致CAP脫落風險升高、穩(wěn)定性差〔15〕。(6)血清CyC:CyC可通過細胞外基質降解及產生,參與維持血管壁抗蛋白酶及蛋白酶動態(tài)平衡。CyC過表達可引起血管壁蛋白酶增加,易形成血管內皮損傷,進而導致CAP穩(wěn)定性降低〔16〕。(7)血清Hcy:Hcy可降低一氧化氮合成酶表達,減少血管舒張因子一氧化氮產生,促使血栓素合成,增強血小板聚集及血管收縮,從而促進血管平滑肌增殖,增強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并有較高血栓形成風險,可破壞斑塊穩(wěn)定性〔17〕。(8)血清NLR:NLR可激活斑塊內嗜中性粒細胞活化,促使血管壁病變進展和浸潤,可形成非鈣化斑塊、混合斑塊,兩種斑塊穩(wěn)定性均較差,易發(fā)生破裂及脫落〔18〕。針對上訴風險因素,建議臨床可通過收集患者病史,檢測多項血清相關指標,盡早評估患者CAP穩(wěn)定性,及時對患者實施CAP穩(wěn)定,保護內皮細胞功能等相關治療,以預防ACI再發(fā)及病情進展,降低患者預后風險。
綜上,老年ACI患者CAP不穩(wěn)定與患者年齡、合并疾病、血清各關鍵指標異常表達有關,可通過早期分析上述風險因素,評估患者CAP不穩(wěn)定風險,并實施積極治療,可能對穩(wěn)定斑塊、改善患者預后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