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彤聯(lián)
【摘要】學無定法,教無定法。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通過何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讓學生主動體驗音樂、參與音樂欣賞,值得探討。圖形譜是引導學生體驗音樂的一種方法,它讓音樂動起來,學生視聽結合,激發(fā)學習動力和持續(xù)學習的興趣。文中所提的“簡易圖形譜”是以更簡潔的形式將圖形譜呈現(xiàn)在音樂課堂中,一定程度上拉近學生與音樂作品的距離,以管弦樂《杜鵑圓舞曲》為例,說明簡易圖形譜設計運用的四個步驟。
【關鍵詞】簡易圖形譜;設計;運用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感受與欣賞是音樂教學課程內容之一,是音樂學習的重要內容,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圖形譜“作為音樂思維的可視化思維之一,對音樂課堂具有重要的意義?!庇绕溥\用在欣賞教學中,它能幫助教師教師引導學生“聽”。這個“聽”,不像清風輕輕拂過,淺嘗輒止,而是要產生“有效聆聽”的效果,也就是讓學生心中“留痕”。
那如何設計運用圖形譜,使其在欣賞教學中效用最大化,學生的受用范圍最大化,經(jīng)過實踐摸索,我將圖形譜運用的目標鎖定在幫助學生記憶、理解音樂主題旋律(樂句)上。主題旋律是音樂作品的核心,能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和風格特征。設計的圖形譜具有直觀性和即時性,教師可以以板書形式隨音樂即時呈現(xiàn),更為簡潔實用,稱之為“簡易圖形譜”?,F(xiàn)以管弦樂《杜鵑圓舞曲》為例,簡略說明簡易圖形譜設計運用中的四個步驟:
一、精心選取作品
教材的欣賞作品分為兩大類,分別為聲樂作品和器樂作品。在挑選作品時,我將范圍鎖定在器樂作品,緣由是聲樂作品因為有歌詞的加持,學生注意力相對比較集中,通過詞義也比較容易了解作品的內涵。那是否所有的器樂曲都適合使用簡易圖形譜輔助教學呢?答案是否定的。通過實踐總結出,那些主題形象鮮明、對比性強、音樂色彩豐富的器樂作品適合設計運用簡易圖形譜,因為簡易圖形譜是運用幾何圖形、點線、符號、實物圖等要素組合而成,是音樂的“簡筆畫”,可以比較具象地將主題音樂特征表現(xiàn)出來。管弦樂《杜鵑圓舞曲》就是一例,該作品為圓舞曲體裁,全曲輕快、活潑,旋律流暢,三段主題對比明顯,輔之以簡易圖形譜,能激發(fā)學生好奇心,便于學生接受。
二、深入研究作品
在選定音樂作品之后,下一步就是研究分析作品。教師須反復聆聽作品,借助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對作品了然于心。教師要十分清楚,對作品運用簡易圖形譜的目的是什么?要傳遞什么音樂信息給學生?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
管弦樂《杜鵑圓舞曲》為一年級下冊欣賞作品,我借助教學參考資料對作品進行分析研究,全曲采用三拍子圓舞曲體裁,C大調,中板,由三個小圓舞曲組成,作品清新自然,曲調優(yōu)美,音樂形象生動。通過反復聆聽,三個小圓舞曲都是采用反復的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由于教學對象為一年級,我將教學目的確定為:通過運用簡易圖形譜,幫助學生感受圓舞曲特點,了解樂曲段落結構。
三、巧妙設計圖譜
簡易圖形譜是運用幾何圖形、點線、符號、實物圖表現(xiàn)音樂,幫助學生提高欣賞音樂的能力。因此,在設計時,要緊密結合音樂旋律進行設計,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和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設計,要設計符合音樂以及方便學生記憶的圖形譜。在作品設計過程中,要抓住旋律特點,將相應的線條、圖形、符號等進行組合,最大限度的凸顯旋律特征。此外,需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設計,便于學生接受及模仿?!抖霹N圓舞曲》整體清新自然,但三個小圓舞曲旋律特點各不相同,以此曲為例,說明設計思路。
(一)《杜鵑圓舞曲》第一段:以杜鵑鳴叫的下行三度所構成地動機為核心,運用重復、摸進、變奏等手法發(fā)展而成,節(jié)奏輕快、活潑,旋律清新流暢,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地景象。
這一段旋律結構較為簡單,可唱性強,針對杜鵑鳴叫聲,我設計用“? ? ”表示,可以將此符號看作為小杜鵑在飛翔,為了提醒學生休止符地存在,我用“O”表示,其他旋律用旋律線表示,表明旋律高低走向。如下圖:
(二)《杜鵑圓舞曲》第二段:以“l(fā)a”的長顫音開始。主旋律應用了許多顫音,間雜著杜鵑的鳴叫聲,好似杜鵑鳥靈活的在林中飛來飛去,一會在這個枝頭跳躍,一會兒又在哪個枝頭高唱。
對于第二段,不能重復第一段的設計思路,我抓住“顫音”一詞,運用小波浪線表示;其余旋律,我最初采用線段組合成三角形“? ? ?”每一小節(jié)用一個三角形表示,可以很好地將圓舞曲節(jié)拍特征表現(xiàn)出來。為讓學生更清楚線段出現(xiàn)的順序,我在三角形中加入箭頭,明示方向。如下圖:
(三)《杜鵑圓舞曲》第三段:旋律流暢而連貫,極富歌唱性,與前兩段輕快、活潑的旋律形成鮮明的對比。
既然將“感受圓舞曲的特點”作為運用簡易圖形譜的目的,在第二段學生感受了“圓舞曲節(jié)拍特點”的基礎上,我就運用循環(huán)的曲線,突出第三段圓舞曲旋轉的特點,如圖:
(∧為杜鵑叫聲)
四、實踐檢驗效果
設計成型的簡易圖形譜是否能幫助學生“有效聆聽”,唯有付之于教學實踐,在教學中檢驗。運用在教學的時候要遵循聆聽為主原則,無論采取何種順序,聆聽必須排在首位,主次要分明,要讓學生首先對作品建立的是聽覺印象,而不是視覺印象。
對《杜鵑圓舞曲》展開教學時,我采用先完整聆聽后分段聆聽的方法,先總后分。教學開始,要求學生完整聆聽全曲,對作品建立整體印象。在分段聆聽時,也采取先聽,后出示圖形譜幫助學生了解熟悉作品。在出示圖形譜環(huán)節(jié),學生邊聽音樂邊看老師板演圖形譜,由于采用的是一些常見的線段及符號,因此,板演時我得心應手,學生的注意力也隨之被牢牢吸引。學生隨圖譜進行模仿時,第一段中的杜鵑叫聲“? ? ? ” 出現(xiàn)無法與節(jié)拍同步的現(xiàn)象,我立即改變策略,要求學生用點來代替,效果明顯。第二段的三角形由于加上了箭頭,學生都能按照箭頭方向隨音樂劃拍;第三段的圖譜連貫性突出,學生通過劃圖譜感受圓舞曲連貫、旋轉的特點。當?shù)谝欢我魳吩佻F(xiàn)時,由于前面做好了鋪設,老師提問這與前面哪段音樂相同,大部分學生都能迅速作出準確判斷。學生通過簡易圖形譜去體驗音樂、感受音樂,看似被動,實則已經(jīng)融入了他們的主觀意識中,激發(fā)他們想象。特別說明的是,學生隨音樂劃圖譜環(huán)節(jié),教師須在旁把控學生速度,起到幫助學生穩(wěn)定節(jié)拍的作用,以防學生操之過急或無所適從,反而影響教學效果。
教學方法應當是靈活的,沒有一種方法是萬能的。只要適合生學習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在課堂上,教師要關注全體學生,所運用的教學方法需惠及到所有學生。欣賞教學要達到有效聆聽的目的,也需多管齊下。欣賞教學中運用簡易圖形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音樂欣賞的門檻,能吸引更多學生主動體驗音樂。只要我們合理運用,相信能幫助學生快樂聆聽,引領他們走進音樂的世界。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1.
[2]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04.
[3]陳鵑,《新課程欣賞教學法》.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09.
[4]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教師用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