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際春
“種愛計劃”是由婚姻與家庭雜志社與北京青愛教育基金會共同發(fā)起的關(guān)愛留守兒童公益活動,通過與留守兒童進行書信往來,提供精神陪伴,以及孩子們所需要的關(guān)于家庭教育、兒童心理及生活指導(dǎo)等方面的課程及幫助。
都說要理解爸爸媽媽,理解他們在外很辛苦,理解他們也是為了我,可有的時候,我心里真的會有怨言,埋怨他們狠心離開我,埋怨他們對我的疏忽。是不是我連這些埋怨都不應(yīng)該有,而是要隱藏起來或者壓制下去?
親愛的孩子:
正常情況下,應(yīng)該由大人主要是爸爸媽媽來理解和滿足小朋友的需求,而不是反過來要求小朋友去理解大人。何況,從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看,你的年齡也很難真正去理解大人的世界。
人的行為和決定行為的影響因素很復(fù)雜,爸爸媽媽離開你去打工的原因,恐怕連他們自己都未必想得十分清楚—可能只是因為周圍的人都這么做,也可能只是為了多掙一些錢,但大人們也許只是簡單告訴你“他們認為你需要知道的,或他們想讓你知道的”,所以雖然你盡力去理解,但歸根到底,超出了你的理解能力和范疇,所以才會“無法全部理解并且心中時而有怨言”,這是自然的,你無須為此感到內(nèi)疚和自責(zé)。
對于心中涌出的怨氣,人們是無法隱藏的,而壓制也沒辦法讓它們真正消失,那么,有什么辦法能讓自己好受些呢?
第一步,需要學(xué)會覺察和命名自己的感受。比方說爸爸媽媽外出打工你一個人在家時,有時感到清冷,那是孤單;有時感到空落落的,那是失落;還有時候眼淚會不自覺地掉下來,那是難過……無論什么樣的情緒和感受,本身都沒有對錯,也不分好壞,重要的是不加評判地去了解和接納自己的真實感受。
第二步,面對和接納所有的情緒并不意味著隨意亂發(fā)泄,更不能傷人或傷己,我們還需要學(xué)習(xí)用好的、無害的方式表達情緒、感受和愿望。這里面又細分為對父母的表達和自己能為自己做的兩部分。
對于父母的部分:我猜測你的爸爸媽媽對于情緒和感受并沒有太多概念,他們也許更重視現(xiàn)實的謀生—如掙錢來撫養(yǎng)你,所以只是埋怨他們可能不管用,也許你可以試著邀請并教他們來理解你。告訴他們你在第一步體會到的種種情緒以及你的愿望(比如希望他們多打電話、視頻,多回家,能否長期在一起,等等),以引起他們的重視,即使最后他們?nèi)砸驗楝F(xiàn)實原因不得不維持離開你的現(xiàn)狀,但他們愿意傾聽,你能夠感到被傾聽、被理解、被告知他們愛你,對你不仍是巨大的安慰嗎?
不過,即使已是退而求其次的愿望,也不一定在每對父母和孩子之間都能實現(xiàn),因為有的父母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們自身就是無力、無助的,還有的父母怎么都學(xué)不會如何理解和愛孩子。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為自己做點什么呢?
希望你至少能有一兩個交心的好朋友,你可以跟他(她)們說說你的煩惱,在你孤單的時候陪伴你或者一起玩耍;你還可以把自己的情緒和心聲畫出來、寫出來,條件允許的話,添加上顏色;你也可以用喊、唱、奔跑的方式把自己的情緒抒發(fā)、宣泄出來,讓大山、河流、草地、云朵、樹木或星空當(dāng)聽眾,大自然會用寬廣和深沉的胸懷消納一切,給予你平靜。
以上僅是舉例,總之,你可以用任何你想到的、喜歡的或方便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就像有人會對小貓小狗、花花草草和星星說話,別覺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