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麗
(甘肅省莊浪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甘肅莊浪744699)
本規(guī)程適用于莊浪縣及與本縣環(huán)境相似地區(qū)的馬鈴薯大田及保護地無公害生產。本標準規(guī)定了無公害馬鈴薯生產的產地環(huán)境、產量指標、栽培技術措施、收獲及后續(xù)管理工作。
本文依據的標準主要有以下4個:GB18133-2000(馬鈴薯脫毒種薯);DB62/T798-2002(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huán)境質量);DB62/797-2002(無公害農產品質量);DB62/T799-2002(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guī)范)。
3.1.1 環(huán)境質量 產地應選擇在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無工業(yè)污染或不直接受工業(yè)“三廢”及農業(yè)、城鎮(zhèn)生活、醫(yī)療廢棄物污染,無地方性疾病的農業(yè)生產區(qū)域,同時,產地具有可持續(xù)的生產能力。景觀環(huán)境要求如表1所示。產地的各項指標符合DB62/T798-2002標準的規(guī)定。
表1 無公害馬鈴薯產地景觀環(huán)境指標
3.1.2 環(huán)境質量 環(huán)境質量符合GB/T15432-1995、GB/T15434-1995、GB/T15436-1995的要求。
產地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無污染,氣候、降雨適宜。海拔主要選擇1 700 m以上的高寒陰濕區(qū)及二陰地區(qū)、半干旱地區(qū)及冷涼河谷區(qū)灌區(qū)。
3.3.1 茬口安排 首選小麥、綠肥茬,其次選蕎麥、玉米、糜(谷茬),新墾草地,新修梯田也是較理想的地塊。馬鈴薯忌重茬,選茄科、亞麻及其他塊根、塊莖類作物茬口,并要求栽培常規(guī)(非無公害)設施農作物不超過3年。
3.3.2 輪作倒茬 無公害馬鈴薯栽培輪作倒茬模式:小麥(綠肥)→馬鈴薯→玉米(亞麻);蕎麥(玉米)→馬鈴薯→小麥(糜谷);新修梯田→馬鈴薯→小麥(玉米)。
3.3.3 土壤條件 土壤有機質含量在100 g/kg以上,堿解氮含量在50 mg/kg以上,速效磷含量在15 mg/kg以上,速效鉀含量在100 mg/kg以上,pH 6~7.5,土壤全鹽含量不高于0.3%;有良好的耕作層和保肥、保水、通氣、透氣性;土壤中六六六、滴滴涕含量符合GB/T14550-1993和DB62/T798-2000標準要求,土壤環(huán)境質量符合GB15618-1995和DB62/T798-2002要求。
灌溉用水pH值符合GB/T6920-1986合格標準要求,鉻含量符合GB/T7467-1987合格標準要求,汞含量符合GB/T7468-1987合格標準要求,銅、鋅、鉛、鎘含量符合GB/T7475-1987合格標準要求,氟化物含量符合GB/T7484-1987合格標準要求,總砷含量符合GB/T7485-1987合格標準要求,氰化物含量符合GB/T7486-1987合格標準要求,農田用水的各項指標均應符合DB62/T798-2002標準農田灌溉水質量指標的要求。
空氣質量各項指標符合DB62/T798-2002標準,二氧化硫含量符合GB/T15262-1994合格標準,氟化物含量符合GB/T1534-1995合格標準要求,氫氧化物含量符合GB/T15436-1995合格標準要求。
有毒有害的殺菌、殺蟲劑、除草劑、滅鼠劑、生長調節(jié)劑等危險物應按其管理規(guī)定貯存,不得在田間存放。
本標準擬達產量指標:鮮薯產量30 000 kg/hm2左右。
早熟栽培的品種主要有大西洋、費烏瑞它、夏坡蒂、克星2號等。
宜選擇土壤疏松,土層深厚的地塊,忌重茬,以小麥、油菜、綠肥茬為好,其次選玉米、蕎麥、糜谷等茬。前茬作物收獲后,進行深耕,深度25 cm左右,耙耱整平過冬,播前深耕20 cm以上,耕后及時打耱達到地平土綿,以利于保墑覆膜。
5.2.1 增施肥料,科學施肥 馬鈴薯施肥要堅持以有機肥為主,氮、磷、鉀肥配施。配方施肥比例為1∶0.4∶2.2,結合當地土壤肥力狀況,一般施優(yōu)質農家肥4.5萬~7.5萬kg/hm2,馬鈴薯專用肥750 kg/hm2,或普通過磷酸鈣750 kg/hm2、尿素450 kg/hm2,硫酸鉀150 kg/hm2。農家肥、磷肥、鉀肥及2/3尿素作底肥,1/3尿素作追肥。
5.2.2 土壤處理 結合覆膜前整地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1.5 kg/hm2+20%氯氟敵敵畏7.5~11.25 kg/hm2+水750 kg/hm2,均勻噴于地表翻耕,以防治地下害蟲為害,造成薯塊商品率降低。
5.2.3 起壟覆膜,整地施肥 3月上旬及時搶墑覆膜,可選用寬幅120 cm黑色除草膜,按全膜壟作穴播栽培模式起壟覆膜。
播前對種薯進行挑撿,撿去爛薯、病薯和畸形薯,然后攤于陰涼處晾曬1~2 d。切種薯時用兩把切刀,切刀浸泡于0.2%高錳酸鉀溶液中消毒,輪換使用。切塊一般為重20~25g左右,帶有1~2個芽眼。
3月中下旬播種。每壟播種2行,行距40 cm,株距25~26.6 cm,密度7.5萬~8.25萬株/hm2。
5.5.1 播種方式 采用先覆膜后點種方法播種,可用馬鈴薯點播器點種。點種后用細土覆蓋播種孔,防止大風揭地膜。
5.5.2 幼苗期管理 出苗后,及時破除板結,發(fā)現缺苗斷壟時應及時補栽。當苗高15 cm,即8~10片真葉時,應適當施肥灌水,結合灌水,在幼苗外側基部6~10 cm處打孔追施尿素,追肥量150 kg/hm2。
5.5.3 結薯期管理 開花期—開花末期,灌水1~2次,以磷鉀肥為主,根下追肥1次;進入結薯期,灌透水1次,每隔7~10天根外追肥1次。
5.5.4 病蟲防治 從現蕾期開始,每隔7~10天噴藥1次,以預防晚疫病發(fā)生??捎?0%甲霜靈錳鋅400~500倍液,或64%殺毒礬400~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500~600倍液噴霧。如蚜蟲發(fā)生,可用50%抗蚜威粉劑300~375 g/hm2,或5%蚜虱凈375~450 ml/hm2,與殺菌劑混合施用噴霧。
當薯塊達到商品要求時,及時收獲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