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有榮
近年來,高考作文題在命題理念上有著越來越多的新變化,考生需要探究其命題特點,把準“四同”考查趨勢,把握審題方法,科學備考。
1.與時代同行,主題宏大。
全國新高考卷作文題的選材往往主題宏大,體現(xiàn)著家國情懷。它旨在引領考生關心時事熱點與國計民生,關注國家的現(xiàn)狀與命運,思考世界的問題與出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在備考階段,考生要多關注主流媒體,開闊視野,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
2.與教育同頻,立德樹人。
高考是為國選才,它在“我們的教育要培養(yǎng)什么人”“我們的學生要成為什么人”這兩個根本問題上起著指揮棒的作用。高考要彰顯的鮮明導向是:我們的教育要培養(yǎng)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我們的學生要成為“五育并舉”、全面發(fā)展的人,而不能“缺少真情”“缺乏理想和斗志”“跟著感覺走,沒有獨立思想”。
3.與教改同步,緊扣課標。
新課標首次提出了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這是一個突破性創(chuàng)舉,它包括一個核心、三個方面、六大素養(yǎng)、十八個基本要點,圖示如下:
4.與成長同步,“高起低落”。
廣大考生在高中這一成長階段要根據(jù)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實現(xiàn)從“興趣”向“志趣”的轉化,從“志趣”向“志向”的轉化。在轉化的過程中,既要“高起”——有高的站位,能“仰望星空”;又要“低落”——有“我”的作為,能“腳踏實地”。考生要心系“大我”,規(guī)劃“小我”;厚植家國情懷,涵養(yǎng)個人品德;順應、響應國家發(fā)展需要、世界發(fā)展大勢,確立個人發(fā)展志向。
對于高考作文題,考生要一題“四審”,明察“四同”——與時代同行,與教育同頻,與教改同步,與成長同步??忌灰褱嗜珖赂呖季碜魑念}的結構和命題特點,就一定能事半功倍地寫作,行之有效地提高作文分數(shù)。
下面我們以一道作文題為例,明確何為一題“四審”,明察“四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朝鮮戰(zhàn)爭的戰(zhàn)火燒到鴨綠江邊,國家安全面臨嚴重威脅。危急關頭,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中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先后有290余萬志愿軍將士赴朝參戰(zhàn),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獻出寶貴生命,涌現(xiàn)出了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中華大地,萬眾一心,支援前線。歷時一年的捐獻武器運動,募得的捐款可購買3700多架戰(zhàn)斗機。2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zhàn),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穩(wěn)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與世界和平。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勵著中國人民。
校團委將要舉行“銘記歷史,迎接挑戰(zhàn)”的主題征文活動。請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作文,說說你的感受與思考。
要求: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這道作文題的命題思路是用歷史映照現(xiàn)實,讓考生思辨“當年我們是怎么走過來的”和“今天我們將怎么走下去”,從而傳承過去,點亮未來,發(fā)揚抗美援朝精神,迎接新的挑戰(zhàn)。文題要求考生“銘記歷史”,把自己培養(yǎng)成新時代的“四有”青年。這“四有”就是有“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正氣,有“擔道義”的鐵肩,有“人在陣地在”的熱血,更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智慧。
這道文題緊扣的正是六大核心素養(yǎng)中的“責任擔當”,它要求考生牢記歷史使命,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要無懼風吹浪打、風云變幻,迎接挑戰(zhàn),砥礪前行?!般懹洑v史”就是要考生“三看”——一看新中國抗美援朝面臨著什么挑戰(zhàn),二看新中國是怎么迎接挑戰(zhàn)的,三看每一個中國人是如何振奮精神,為迎接挑戰(zhàn)盡心、盡職、盡力的?!坝犹魬?zhàn)”就是要考生思考“三問”——新時代,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面臨著什么挑戰(zhàn)?怎么迎接挑戰(zhàn)?“我”在迎接挑戰(zhàn)中應該擔當起什么責任?前兩個“看”和“問”是“高起”,第三個“看”和“問”是“低落”。
那么,考生在審題時,如何堅持“四審”,明察“四同”呢?
1.審材料。
文題的材料共8句,1、2、3句講述中國人民在百廢待興、國家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情形下應對挑戰(zhàn)、保家衛(wèi)國的時代背景;第4句講述前線將士人數(shù)之多、付出代價之重以及涌現(xiàn)出的英雄事跡;第5、6句講述后方民眾萬眾一心、積極為前線捐款的情形;第7句講述取得的勝利成果和巨大影響;第8句則強調了“抗美援朝精神”的重要作用。基于材料和相關史實,考生對于“抗美援朝”精神可以有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樂觀主義和國際主義等多維度的理解,不畏強敵、不畏艱苦、不怕犧牲、堅忍不拔、慷慨奉獻等優(yōu)秀品質皆可包蘊其中。“一直激勵著中國人民”啟示了“抗美援朝”精神的當下意義,這是對考場作文主題的提示。
2.審情境。
文題的情境是校團委組織的征文活動,活動的主體為青年學生,應征文稿當表達青年學生的“感受與思考”??忌鷳钊胨伎歼@次征文活動的主題“銘記歷史,迎接挑戰(zhàn)”?!皻v史”指材料中陳述的“抗美援朝”歷史事實,其中蘊含的精神是聯(lián)結歷史和當下生活的紐帶,是應對當下和未來挑戰(zhàn)的恒久力量。“銘記歷史”意味著對“抗美援朝”精神的深度認識和繼承發(fā)揚。“挑戰(zhàn)”指國家或個人所面對的內(nèi)部或外部的問題、風險、困境和威脅等?!坝犹魬?zhàn)”需要從歷史中汲取智慧,“銘記歷史”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應對挑戰(zhàn)。
3.審任務。
文題的任務是參與“銘記歷史,迎接挑戰(zhàn)”主題征文活動。文題對完成這一任務的方式發(fā)出了三條指令:一是“結合上述材料”,它規(guī)定了寫作內(nèi)容,“感受與思考”必須基于“抗美援朝”的相關史實;二是“寫一篇作文”,它意味著對文體未作限制;三是“說說你的感受與思考”,強調考生應從自我出發(fā),寫出大時代中的個性思考和真情實感。
4.審要求。
文題的要求是“三自(前三條)”“四不(后四條)”。其中,“三自”體現(xiàn)了開放性,而“四不”則體現(xiàn)了限制性。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自選角度”是一個明確的指引,它提醒考生選取“抗美援朝精神”中的某個方面謀篇布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