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增梅
摘? 要:王績是隋唐時期的一位文人,歷來學者多研究其詩歌,本文著眼于他的賦研究,以《王無功文集》(五卷本)為基礎,探討其賦體文中的文學思想和作者的人生追求。
關鍵詞:賦;壯志未酬;隱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1)-08-0-02
一、引言
王績是隋唐之際的一位文學家,早年渴望從政,后又因政局的轉換與動蕩,辭官歸隱。他所撰寫的詩、賦和雜文,共二十余卷,但多散逸,其好友呂才收集整理,編成《王無功文集》。該集共有五卷,第一卷是賦,第二和第三卷是詩,第四卷是書,第五卷是雜著。賦總共九篇,其中《河渚賦》、《獨居賦》、《孤松賦》、《登龍門憶禹賦》和《酒賦》,這五篇賦已經失散,今只保存下來四篇:《游北山賦》、《元正賦》、《三月三日賦》和《燕賦》。本文就是以這四篇賦為基礎,研究王績的文學成就和個人品行以及當時的社會風貌。
二、王績賦的內容介紹。
(一)寫景敘事,抒寫懷抱
《三日賦》就是一篇游賞賦,描繪了京邑三月的風光,開頭寫道春季的上巳節(jié)的一些習俗活動,為我們展現了隋唐時期的一幅社會風俗畫卷。“為禊飲辰,……自須祓穢,非徒解紳。”暮春時節(jié),上巳節(jié)這天,人們傾城而出,聚集河邊,進行祭祀儀式,以求掃除身上的不祥之氣,祈求新一年的福氣與平安。祭祀活動結束后,開始春游活動。在游春欣賞風景的同時,也有一些娛樂活動,活躍節(jié)日的氛圍:“案列萬錢,杯流九曲。……爭梟帝女之壺,闘彩曹王之局。六傳退而梟盡,樗蒲停而馬足”,“浮絳棗而相逐,槧紅蘭而延佇”。曲水流觴、擲骰子、曲水浮絳棗、擊鼓演奏樂器,十分熱鬧。作者描繪了上巳節(jié)時期河邊游春的熱鬧景象,可以看出隋朝時期民風開化,人際之間交往密切,洛陽經濟繁榮,人們注重生活的品質。杜甫也有詩云:“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也可見人們在上巳節(jié)的游春時盛況。王績還寫道了一些博學之士,他們或已成名士,德才兼?zhèn)洌鴷⒄f,為人們敬仰;或侍奉君主,盡忠職守,施展抱負。王績也胸懷抱負,渴望一展才華。一些年輕的世家公子騎馬過市,風頭無兩。王績看著他們鮮衣怒馬,得意洋洋,自己空有熱血卻報國無門,內心產生極大的失落感。而這熱鬧的活動,也激不起作者的興趣。此時隋朝表面的繁榮下隱藏著巨大的危機,隋煬帝繼位以來,大興土木,興修水利,勞民傷財,雖有隋朝初年的積累,但依舊給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王績感到繁榮背后的危機,因此哪怕在這歡愉的時刻,也異常清醒,可周圍卻沒有志同道合之人,大家只是沉湎享樂,沒有危機意識,王績就顯出一種格格不入的無奈心理,悵然失笑。
《游北山賦》是王績游北山時的所見所聞所想的記錄,他花了大量的筆墨來寫北山的風景:“乃披林城,進陟嵓區(qū)。連峰雜起,復障環(huán)紆。歷丹危而尋絕徑,攀翠險而覓條涂?!亓趾享骋札R列,崩崖磊砢而相扶?!睒淞置?,山峰層巒疊起,澗水清澈。在這樣幽寂的環(huán)境中,在山洞中看書,以巖石做桌子,邀友人對弈,也是一種樂趣。在這山水間尋求寧靜幽美之所,結廬其間,倚山而居,感受著大自然的氣息與周圍的動靜變化,不知不覺與自然融為一體。面對這廣闊的環(huán)境,心胸也不免開闊起來,從而對人生、對社會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天道悠悠,人生若浮。古來賢圣,皆成去留?!髴n一世,零落千秋?!碧斓朗怯篮愕模耸敲煨〉?、短暫的,自古以來的圣人,現在都已不在了。他們生前憂國憂民,兢兢業(yè)業(yè),勵精圖治,都已成為了過去,化作了塵土。人的壽命有限,萬物變化是無窮的。有限的生命與永恒的外物做對比,更增加了凄涼之感。作者的心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向往自由,渴望掙脫外物的束縛,隨心所欲,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王績對人生的透徹的看法,在當時阿諛奉承、一味歌功頌德,追求功名利祿的社會風氣中,成為一股清流,顯得獨樹一幟。也是在當時目光只聚集于亭臺樓閣,享樂生活的詩風與文風的一大創(chuàng)新。他還發(fā)出“不能役心而守道,故將委運而乘流?!辈荒苓`背自己的內心在世俗的社會和官場中迎合別人,應順應內心的想法,隱居山中,享受自由。
(二)賦體寫物,托物言志
《燕賦》是王績的一篇詠物賦,本篇不是以歌頌燕子為主題,而是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是借助燕子的視角,來表達自己的情志?!苞L侯暖而初囀,燕排喧而始來。驚玉戶之全掩,喜珠簾之半開?!兵B獸能識得四季的寒暖的變化嗎?其實作者是借鶯燕之口來表述自己在社會遭遇的冷落,胸懷大志,卻無人賞識,借鶯燕來抒發(fā)自己的懷才不遇。賦中也渲染了一種凄涼的意境,“歷陽”、“吳宮”的古今對比,物是人非的凄涼之情涌上心間?!熬W羅是避,鷹鹯是防?!苯楮L燕要逃避落網,提防鷹鹯的威脅,側面寫出王績想要逃避世俗的塵網,也諷刺了那些結黨營私的官員,他們不事正事,反而排斥打壓異己。對現實的失望,使他追求“并忘情而馴擾,俱順時而動息?!钡纳?,忘卻塵世的煩惱,順應自然的規(guī)律休養(yǎng)生息,回歸自然。
《元正賦》是王績寫的一篇慶賀新年的短賦。賦中介紹了人們在元旦這天的習俗和祭祀活動?!绊蓦u厭疫,懸羊助生?!边@是古時新年的一種習俗,平常的百姓們在正月初一這一天殺雞,掛在門上,以除去不祥之氣,祈求一年的平安。當官的人在門前同時會懸掛羊頭以助生氣?!敖坊炛鸹匚膬妫厝~樽冝長命歌。”這天人們新衣新面,寫《椒花頌》來慶賀新年,有喝椒酒和柏酒的習俗,把椒柏酒獻于長輩,寓意祝愿長輩長壽?!对x》寫了人們過年的喜悅之情,過年前的一些準備活動以及過年時的一些習俗,使讀者對隋末唐初的一些社會風俗有一個簡單的了解。這些風俗,有些依舊保留到現在。作者還回憶當初東西二京過年時的繁華盛況,道路、街道、宮殿一副熱鬧的景象。王績在賦中也發(fā)出自己的美好祝愿:“但愿皇家四海平,每歲常期萬方客?!钡竾┟癜玻瑖娛?。在這新年的喜悅之中,作者也有淡淡的憂愁,想到在這家家戶戶團聚的時候,自己一人獨在他鄉(xiāng),理想也沒有實現,內心不免孤獨惆悵?!袄戏驘o所欲,光隂苦難足。……莫愁來歲晚,但悵前塗促?!弊约褐幌虢⒁环I(yè),為國效力,都難以實現。可嘆光陰易逝,壯志未酬,不免悲從中來。
三、藝術手法
(一)用典
王績的賦中運用了大量的典故,不僅使作品意蘊豐富,含蓄委婉,而且表達的更生動具體。“俗非溱洧,風成鄴洛(地名)。年年歲歲,傾城傾郭?!薄秶L·鄭風·溱洧》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描寫鄭國三月上巳節(jié)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邊游春的詩歌。作者在這里引用《溱洧》,表達三月三日人們游春的盛況。王績向往隱逸的生活,在他的賦中引用了許多的隱士。如“昔日蔣元詡之三徑,陶淵明之五柳。君平坐卜於市門,子真躬耕於谷口。”蔣元詡,漢時王莽篡權,不愿侍奉偽朝,遂告病返鄉(xiāng),終身不仕。在他庭院中有三條小路,并且只與羊仲、求仲二位隱士來往。后來人們把“三徑”作為隱士住所的代稱。陶淵明門前有五棵柳樹,常以五柳先生自居,后人們常用五柳指代隱士。君平,漢代名士嚴遵的字,愛好老莊哲學,向往逍遙自由,隱居不仕,閑暇著書,曾賣卜于成都。子真,他修道守默,曾有大將軍禮賢下士聘請他,他不應;躬耕于巖石之下,名動京師。王績在這里借用這四位隱士的典故,表達自己向往歸隱之心。還有“許由洗耳”、“商山四郜”、“梁鴻與孟光”、“伯夷、叔齊和沮溺”等等一系列的名人隱逸典故,意在點明自己想遠離世俗的紛擾,回歸自然的懷抱?!敖坊炛鸹匚膬?,柏葉樽冝長命歌?!薄敖坊ā边@一典故,來自晉劉臻妻陳氏,其曾于正月初一獻《椒花頌》,后常用來作為春節(jié)的典禮。“若非歷陽隨水沒,定是吳宮遭火焚?!苯栌谩皡菍m傷燕”這一典故,來比喻自己成為了人們爭權奪勢,博弈朝政的犧牲品,一個無辜的受害者。他的典故使作品的寓意更加深遠,把不好直接言說的意思含蓄委婉的表達了出來,更是借用多重典故堅定地表明自己的志向。典故雖多,卻并無堆砌之嫌,承接自然。但是,王績是處于隋唐之際,其散文不可避免的受到六朝駢文的影響,多是四六之句,對仗工整,但其又有所突破,語言精美卻也有自然真切之語,也有少量的散體句式。
(二)虛實相生
王績的《游北山賦》中,既有大量的對北山景物的描寫:“連峰雜起,復障環(huán)紆。……重林合沓以齊列,崩崖磊砢而相扶?!處n之下,清溪之曲?!綋硎佸?,視橫煙而斷續(xù)。古藤曳紫,寒苔布綠……”寫了北山的實景:山峰綿延、樹林重疊、石階層層、斷斷續(xù)續(xù)的煙霧、茂密的樹藤、碧綠的青苔等等,眼前景物的描寫。又有虛寫,想象自己在山中遇到修道的仙人的模樣:“逢閬風之逸客,值蓬萊之故人。忽據梧而策杖,亦披裘而負薪。荷衣薜帶,藜杖葛巾。出芝田而計畝,入桃源而問津?!币粚嵰惶摚嗷ソ徊?,既豐富了文章的意境,又為讀者提供了廣闊的審美空間,激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四、結語
王績的詩歌人們研究的很多,但是關于他的賦的研究的卻很少,他的賦體文,也體現了他的人生態(tài)度和文學思想,也是王績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財富。數量雖少,依舊值得我們進行研究,從而更加豐富王績在文學史上的形象。
參考文獻:
[1][唐]王績著,韓理洲校點.《王無功文集》(五卷本會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陳海燕.《王績的文學創(chuàng)作及文化意義》[J].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
[3]張任.《王績“三仕三隠”補論》[D].北京:文學評論,2016.
[4]周晴晴.《淺論王績思想中的道家色彩》[D].黑龍江: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
[5]余承艷.《輾轉苦悶的彷徨——論王績的苦悶精神》[D].太原:晉城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
[6]蔡婉娥.《王績隱逸思想略論——以隱士形象為中心》[D].南寧:欽州學院學報,2013.
[7]周璇.《王績對陶淵明的接受》[J].長沙:湖南大學,2013.
[8]梁靜.《王績生存哲學的莊子情結》[D].南寧:社會科學家,2006.
[9]陳潔.《王績駢文研究》[J].南寧:廣西師范學院,2018.
[10]賀津.《王績思想流變研究——以詩文創(chuàng)作為中心》[J].沈陽:遼寧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