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加力 俞東容*
IgA腎?。↖gAN)是我國最常見的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之一,約占45%左右[1],有研究[2]發(fā)現(xiàn)約30%~40%的患者在患病20年內進展為終末期腎病。目前公認的IgAN進展高危因素包括蛋白尿、高血壓、確診時腎功能水平等[3],但治療指南多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缺少針對腎病理治療策略。研究發(fā)現(xiàn)[4-5]腎虛、風濕、血瘀是IgAN的主要證候,與臨床、病理具有較好的相關性。本文探討補腎活血中藥聯(lián)合激素治療III~IV級IgAN的療效和安全性。
1.1 臨床資料 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杭州市中醫(yī)院腎臟穿刺病理檢查診斷為原發(fā)性IgA腎病的患者103例。原發(fā)性IgAN診斷標準:參照《腎臟病學》[6]。中醫(yī)證候:符合腎虛血瘀風濕證診斷標準[5],證候確立需符合主癥,或次癥>2項,結合舌苔脈象可確診。(1)腎虛證:主癥:腰酸乏力,尿現(xiàn)微量泡沫(尿蛋白定量<1.0 g/d);次癥:氣短懶言、易感冒、自汗、夜尿增多、手足心熱、目睛干澀、眩暈耳鳴、咽干咽痛、盜汗。舌脈:脈細或細數(shù),舌紅、或淡紅,舌體胖或邊有齒痕,苔薄。(2)血瘀證:主癥:血尿(指鏡下多形性紅細胞尿<+++),伴或不伴腰痛、痛處固定;次癥:舌下絡脈瘀滯、皮膚或口舌有瘀斑瘀點、肢體麻木、肌膚甲錯。舌脈:脈細或澀,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3)風濕證:主癥:尿有多量泡沫(尿蛋白定量≥1.0 g/d。若患者尿蛋白定量在0.5~1.0 g/d之間,經(jīng)補腎固腎治療后仍乏療效,可視同風濕擾腎證的主癥進行辨治),和/或血尿(指肉眼血尿或鏡下多形性紅細胞尿≥+++);次癥:水腫、腰困重痛、頭身/肌肉/肢節(jié)酸楚、皮膚濕疹/瘙癢、惡風。舌脈:脈細滑或弦,舌苔薄膩。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①腎臟穿刺刺病理為原發(fā)性IgAN的患者;②中醫(yī)證候符合腎虛血瘀風濕的患者;③年齡14~65歲;④腎臟穿刺時腎小球濾過率(eGFR)≥30 ml/min;⑤Lee分級符合III~IV級。(2)排除標準:①繼發(fā)性IgAN患者;②有精神疾病或無獨立行為能力者;③存在激素使用的禁忌癥:嚴重活動性感染(肝炎、HIV、結核等),惡性腫瘤,嚴重糖尿病等;④腎臟穿刺刺前半年內使用過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3)脫落標準:①在治療期間未進行補腎活血聯(lián)合糖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②未進行規(guī)律隨訪。
1.3 方法(1)基礎治療:包括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治療,血壓、血脂、血糖的管理。(2)中醫(yī)治療:補腎活血組方:生黃芪30 g,當歸10 g,川芎15 g,干地黃15 g,淮山藥20 g,杭白芍15 g,制軍6 g,三棱10 g,莪術10 g,桃仁10 g,積雪草30 g等,辨證加減;療程12~24個月。(3)激素治療:24 h尿蛋白定量≥3.5 g患者口服強的松/強的松龍0.8~1.0 mg/(kg·d),24 h尿蛋白定量<3.5 g患者口服強的松/強的松龍0.4~0.6 mg/(kg·d),2個月減量,總療程10~12個月。
1.4 觀察指標 (1)療效觀察:實驗室指標(尿常規(guī),腎功能,腎小球濾過率,尿蛋白定量),各項指標治療前、后每月檢測。(2)安全評估:每個月檢測血糖,血常規(guī),肝功能,監(jiān)測血壓、感染等,若出現(xiàn)相關不良反應及時藥物對癥干預。
1.5 療效評價 (1)完全緩解:臨床癥狀完全消失,24 h尿蛋白定量≤0.3 g/d,尿沉渣鏡檢紅細胞數(shù)≤0.8 μ/ml或≤3個/HP,腎功能正?;蚍€(wěn)定在原有水平;(2)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24 h尿蛋白定量較前減少≥50%,尿沉渣鏡檢紅細胞數(shù)較前減少≥50%,腎功能正?;蚍€(wěn)定在原有水平;(3)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24 h尿蛋白定量較前減少≥25%、<50%,尿沉渣鏡檢紅細胞數(shù)較前減少≥25%、<50%,腎功能正常或穩(wěn)定在原有水平;(4)無效:臨床表現(xiàn)與實驗室檢查均無改善或加重者。隨訪終點定義為患者進入終末期腎臟?。‥SKD)或腎小球濾過率較腎臟穿刺刺時下降≥50%,或患者血肌酐水平較腎臟穿刺時≥2倍。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基線資料 見表1。
表1 103例患者腎活檢時一般資料
2.2 103例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變化 見表2。
表2 103例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變化(±s)
表2 103例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變化(±s)
注:與基線值比較,*P<0.01
時間 尿蛋白定量 U-RBC(個/HP)Scr(μmol/l) sAlb eGFR(ml/min) Hb(g/L)基線值 1.97±2.12 45.0±53.1 90.9±39.0 37.1±6.88 83.7±31.8 127.0±19.4 6個月 0.59±0.69* 11.2±17.5* 80.8±29.2* 41.6±3.55* 102.6±34.9* 133.2±17.0*12個月 0.48±0.61* 8.4±13.2* 82.8±42.6* 43.6±18.42* 102.1±34.7* 131.6±16.6*18個月 0.45±0.44* 7.6±11.7* 79.6±26.2* 42.1±3.17* 104.2±34.2* 133.7±16.8*24個月 0.43±0.52* 7.2±14.8* 80.3±27.7* 41.9±2.93* 100.9±34.4* 134.2±15.3*
2.3 患者療效 見表3。
表3 103例患者療效[n(%)]
2.4 CKD分期變化 隨訪6個月時27例患者從CKD 3期→CKD 2期或CKD 2期→CKD 1期,5例患者從CKD 3期→CKD 1期,1例患者從CKD 1期→CKD 2期。隨訪至2年時CKD 1期62例、CKD 2期23例、CKD 3期17例、ESKD 1例。
2.5 療效與病理關系 見表4。
表4 103例患者療效與腎臟穿刺病理卡氏、艾氏積分關系
2.6 結局與安全性 隨訪觀察中,103例患者中有1例進入終末期腎臟病,行腹膜透析治療。隨訪截止時無患者因嚴重并發(fā)癥退出治療,出現(xiàn)糖耐量異常/空腹血糖異常有9例,肺部感染2例,血壓明顯升高者4例,消化道癥狀者6例,經(jīng)對癥治療后可改善。
IgAN是我國發(fā)病率最高的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7],對IgAN積極治療,延緩疾病進展非常重要。目前臨床中以支持治療為基礎,結合蛋白尿、血壓、腎功能、腎病理等因素,部分患者可應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劑治療。
激素治療IgA腎病已被確認具有一定療效,但也有一定副作用。2012KDIGO指南[8]推薦,在充分RAS阻斷3~6個月后,IgAN患者尿蛋白定量仍持續(xù)≥1 g/d,且eGFR>50 ml/min,建議激素治療6個月;2015版IgA腎病日本循證實踐指南[9]中對于CKD 1~2期、尿蛋白>1 g/d的患者推薦短程足量激素或者激素沖擊治療。近年的VALIGA研究[10]發(fā)現(xiàn)eGFR<50 ml/min的IgAN患者,激素治療仍能獲益;但STOP-IgAN研究[11]顯示充分RAS阻斷后激素治療仍能有效降低蛋白尿,但3年隨訪并未證實激素對腎功能有額外獲益,而激素組不良反應更多,包括嚴重感染、體重增加、糖耐量受損等。TESTING研究[12]認為激素(甲潑尼龍)可降低蛋白尿水平,并證實激素能減少2/3的腎衰竭事件,但不良事件風險增加5倍,主要表現(xiàn)為嚴重感染,其中激素組有2例死亡。
中醫(yī)藥在防治IgAN中具有獨特優(yōu)勢,在改善病情同時可減少激素治療帶來的副作用,達到增效減毒的目的。李潔等[13]研究提示益腎活血祛風濕治療IgAN具有降低蛋白尿、穩(wěn)定腎功能、延緩腎衰進程的功效。劉永芳等[14]發(fā)現(xiàn)通絡保腎方具有改善CKD1-2期的IgAN患者血尿、蛋白尿及臨床癥狀的功效。吳卿等[15]研究顯示固本通絡方可減少患者血尿、蛋白尿水平,并發(fā)現(xiàn)其機制可能與降低血B淋巴細胞活化因子水平相關。本資料結果顯示,中藥補腎活血方聯(lián)合激素治療2年時較治療前24 h尿蛋白定量、尿紅細胞計數(shù)、血肌酐水平顯著下降,腎小球濾過率、血清白蛋白也明顯改善。2年隨訪結束時總顯效率80.6%,病情輕者更易臨床獲益,未發(fā)生嚴重不良事件,常見副作用經(jīng)對癥治療后可控,一定程度上顯示其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