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友強 李團生 陳小云 戴永忠
小學語文大綱提出:“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聽說讀寫的能力?!遍喿x是寫作的基礎,是內(nèi)化的吸收;作文是運用,是外化的表達。教師要理順讀寫的關系,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讀寫的訓練,將訓練真正落實到實處,提高學生讀寫能力。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改實踐中,要進行讀寫結(jié)合的教學,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到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運用到作文教學中去。同時,在作文中形成的知識技能,也能促進閱讀教學。這樣,方能出現(xiàn):“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局面。
一、讀中悟?qū)?/p>
閱讀教學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著重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弄清文章的內(nèi)容,再通過文章的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就解決了“寫什么”和“為什么寫”的問題,即“語言文字→內(nèi)容→思想感情”的過程。
閱讀教學的第二階段是進一步明白“怎樣寫”和“為什么這樣寫”的問題。這個階段側(cè)重于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在教學中,認真落實文章的中心、結(jié)構(gòu)、寫法,突破重、難點,加強語言文字訓練。這就是在完成第一個過程的基礎上進行的,即“思想感情→內(nèi)容→語言文字“的過程。
無論是篇還是片段的訓練,都不能只重形式,不重語言文字訓練。因為語言文字才是思想感情的載體,是借助于閱讀的積累,平時的觀察方能積少成多,集腋成裘,以備不時之需,逐漸發(fā)展成能力。
二、以寫促讀
讀寫結(jié)合,不限于讀什么,就寫什么,有時可以先寫后讀。如四年級下學期,提倡學生讀課外書,可讓學生寫讀書筆記,當時學生寫的各式各樣,摸不到規(guī)律,這時我引導學生閱讀了《讀書筆記一則》后,對于如何寫讀書筆記,學生“如夢方醒”、“頓開茅塞”,興趣倍增。除此外,結(jié)合作文,讓學生閱讀課外書籍,也是一種以寫促讀的方法,同樣能收到以寫促讀的效果。
三、讀寫結(jié)合
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學習一種方法,往往不止是一次練習就能掌握好,只有讀讀寫寫,寫寫讀讀,讀寫結(jié)合,在反復交替的訓練過程中,逐漸強化和內(nèi)化,才能掌握一時難以掌握的東西,最終轉(zhuǎn)化為能力。
總之,讀寫是個有機的整體,如同鳥之雙翼、車之雙輪,要同等視之,不可偏指,方能完成小語大綱中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