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朋昌
摘要:建筑工程建設也隨著城市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并在規(guī)模和數(shù)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混凝土具有成本低廉、易于施工、支撐力強和裝飾性強等特點,因此通常被廣泛用作建筑項目的基本原料,但混凝土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容易出現(xiàn)裂縫,影響了建筑的美觀性,并直接影響建筑物的安全。
關鍵詞:混凝土;裂縫;抑制措施
一、鋼筋混凝土常見裂縫原因分析
1.混凝土裂縫的分類
混凝土特別容易開裂,在施工階段就是混凝土開裂的高發(fā)期。導致混凝土開裂的基本因素很復雜,但可以分為兩大類。 第一種是微裂紋,主要指的是寬度小于0.05mm,在不連續(xù)的混凝土中存在裂紋,肉眼看不到裂紋,如果工程載荷不超過規(guī)定值,則可以認為是無害的。第二類是宏觀裂縫,間距大于或者等于0.05米且間距小于0.2到0.3米的微觀裂縫被認為是無害的,然而必須保障裂縫會繼續(xù)擴大。
2.混凝土裂縫的成因
破裂的原因可能導致破裂,無論是在設計期間還是在施工期間。 只有分析項目裂縫的原因,才能準確地確定是設計問題還是施工錯誤。 找出原因并為混凝土開裂列出正確的補救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開裂,并且最有效地減少開裂的發(fā)生。
施工工藝經常能招致砼裂痕的形成。砼建設施工工藝涵蓋面十分大,形成裂痕原因之一是水份加熱招致砼粉煤灰結塊促使其干縮,那是形成裂痕的常見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砼是一種制備建筑材料,因此在拌和運輸?shù)鹊纫幌盗协h(huán)節(jié)中工作一旦發(fā)生差錯,便能影響到砼的均勻度及密實程度,直接或者間接的招致裂痕的形成。
3.設計原因是建設項目施工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混凝土裂縫外觀的重要因素。在建筑物的設計過程中,在混凝土輸入過程中未充分考慮混凝土的負荷和溫度變化,并且混凝土的強度極限和新建筑的變化設計不充分。建筑投入使用后隨著時間的流逝,混凝土在長期荷載和溫度的影響下開裂。另外,如果混凝土地板的壓實不足,則長時間使用后混凝土會開裂。
4.結構原因結構的主要問題是結構不均勻,地基碾壓不充分、不均勻,建筑物荷載差異大以及在使用過程中由于不均勻結構引起的沉降而引起混凝土裂縫。
二、混凝土裂縫抑制措施1.重視材料的選用
由于混凝土的溫度有時過高,因此在施工期間選擇低熱水泥如礦渣水泥,可以減少混凝土內部和外部的溫度差,減弱溫度應力,并有效減少混凝土裂縫的發(fā)生。例如,選用《水泥水化熱實驗方法(直接法)》來測定水泥中的水化熱。在砼框架結構中使用之后,水泥的7d水化熱必須小于25kJ / kg。水化熱高的混凝土會提高水合保溫溫度,導致混凝土體積變形。因此,在選用水泥時,應該使用水合熱能低的中熱硅酸鹽水泥以及低熱粉煤灰水泥,以上應是砌體水泥的選用。另外,混凝土的比例也是一個主要因素。在確保水泥強度的前提下儲存水泥可以很好地抑制溫度升高。只有選擇正確的水泥類型并計算最佳比例,才能獲得裂縫更少的高性能混凝土。
1.施工階段的裂縫控制措施
為了合理調整施工進度以控制時間,必須采用成熟的技術。在“同時澆搗,分層堆累,一次到頂”的過程中,必須將每次溶脹分為幾層。
歸根結底,控制澆筑溫度是降低混凝土的最高溫度并減小溫度差,而最簡單,最直觀的方法是降低澆筑溫度??梢酝ㄟ^坡度、薄層灌溉、連續(xù)推進、一對一等方式有效地實現(xiàn)該目標,并且應在天氣寒冷時確保該目標。
同時,減小層之間的間隙;此外,必須先澆筑下部混凝土層,然后再建立上部混凝土層。還有一些詳細的要求,例如初始設置時間必須大于層之間的最大間隙時間。任何錯誤都必須及時糾正,并用施工縫處理水平。首先,清除表面上的碎屑,開始上層和松散的石頭的平滑固化,使骨料均勻地暴露,在澆筑上層混凝土之前,必須在非水環(huán)境中用加壓水清潔混凝土表面。此外,接合面必須覆蓋高比例的混凝土漿。
混合過程和振動過程也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改變先前的進料順序。在扔石頭之前,必須將水泥和沙子與水混合并攪拌,這種二次進料方法被稱為“裹砂法”。該方法可有效避免混凝土上下層之間的秘密水狀態(tài)和高強度差,從而使水不存在于石材和水泥砂漿的表面上,可確保硬化后層的堅固性并提高粘度。
2.混凝土的養(yǎng)護
在混凝土的養(yǎng)護過程中,我們經常使用澆水和保濕的方法來確保該過程的指標足夠。 在混凝土的最終凝固過程中,您還可以確保未用塑料薄膜覆蓋的區(qū)域保留足夠的水分。 加熱階段和冷卻階段的水注入也不同。 在加熱階段,為了防止部分干燥開裂通常會倒入40℃?50℃的熱水,在冷卻階段,通常直接倒入自來水以固化混凝土,應注意維護,時間是14d。 為了防止天氣和溫度等外部條件的影響,承包商必須在開始工作之前準備一個塑料盒,以形成可回收棉氈的硬化膜,以防止混凝土開裂。
3.設計環(huán)節(jié)要全面考慮
在建筑工程的社會工作階段,必須充分考慮建筑物的環(huán)境,使用壽命和功能要求等各種因素。設計建筑物時,必須考慮建筑物本身的強度限制,建筑物的伸縮能力。同時,在設計環(huán)節(jié)要考慮到建筑物的結構應力應合理分布,以免過度集中,應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應力集中區(qū)域。
三、混凝土裂縫常見補救措施
1.表面處理法
具體來說,它分為表面涂抹和表面補貼,這兩種方法可以主要應用于各種類型的裂紋修復。 表面涂抹主要適用于難以填充漿液的薄裂縫和淺裂縫。對于不再伸展且不再移動的裂紋,涂漆也是結晶的很好解決方案。接縫不應漏水,深度不應達到鋼材。使用土工膜或其他防水片材的另一種方法適用于大面積泄漏縫。
⒉.灌漿法
這種方法可以非常廣泛的應用于所有類型的接縫,并且效果良好。
3.填充法
填充方法簡單、快速且經濟。原理是用修補材料直接填充裂縫,但是填充方法通常適用于窄裂縫而不是深裂縫。
四、結語
混凝土自被發(fā)明以來在工業(yè)、民用建筑、水利與城市建設、農業(yè)、交通運輸和港口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盡管混凝土有多種用途,但它的致命缺點是耐用性差,主要原因之一是混凝土易于開裂。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混凝土的這些特性所造成的損失,研究混凝土的人員會參考大量的信息和數(shù)據(jù)。
參考文獻
[1]肖春.混凝土裂縫抑制措施的研究進展.江西建材,2014.
[2]范平強.淺析鋼筋混凝土裂縫的預防與控制.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
(中國水電基礎局有限公司?天津?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