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軼巖 慕麗娜
摘要:公安院校進一步加強預備警官的思想政治道德品格培養(yǎng)至關重要,倡導人文主義教育,關注公安預備警官全面發(fā)展,堅持“五育并舉”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公安院校對學生實施政治育警職能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管干部,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兩個主體因各自職責和工作側重點不同,彼此在政治育警的協(xié)同合作思想上主動性和自覺性不強,某種程度上造成“教”“管”脫節(jié),導致政治育警集成效果不顯著,因此發(fā)揮五育融合創(chuàng)新培養(yǎng),管教協(xié)同育警機制下通過德育、智育、體育、勞育、美育進行政治育警就更為重要。本文系2020年遼寧省黨建課題“公安院校管教協(xié)同育警機制下政治育警路徑研究”階段性課題成果。
關鍵詞:五育并舉;公安院校;管教協(xié)同;育警機制
公安院校政治育警職能主要通過教師和學管兩類主體實現(xiàn),由于工作職責和內容側重點不同,雙方在政治育警協(xié)同合作上存在欠缺,必須堅持“五育并舉”創(chuàng)新舉措強力推進協(xié)同育警,構建公安院校管教協(xié)同育警新局面。
一、德育:立足政治建校不動搖
公安院校應當從高遠的歷史站位、寬廣的教育視野、持久的踐行歷程,高揚紅色旗幟的文化涵育,激活傳統(tǒng)基因的德育實踐。以L警察學院為例,學院圍繞建設一流公安本科院校這個時代的命題、發(fā)展的課題、現(xiàn)實的難題,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公安工作和教育事業(yè)的重要講話精神,在思政高地宣講平臺上形成具有公安特色的思政課程體系,從“大講習”推進“大學習”,在全省建立5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43個校局合作思政實踐基地。以“忠誠的課堂”和“行走的課堂”為載體,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警歌嘹亮合唱團等6支特色隊伍,將思想教育融入活動的全過程,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行走的路。
二、智育:堅持“立德樹人”不放松
公安院校在進行思政教育時,要重視公安院校教師的引領作用,重視培養(yǎng)與提升教師的思政素養(yǎng)與育人能力,加大對課程思政教師的培訓力度,重點在于滿足思政教育及公安業(yè)務內容與要求,公安院校教師必須多學習、多提升,多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從而更好地提升公安院校師資隊伍素質,為公安院校開展政治育警提供有力支持。以L警察學院為例,隨著學院轉型建設深入推進,專業(yè)數(shù)量不斷增加,學科結構不斷優(yōu)化。18門課程進行立項重點建設,38門課程實施實戰(zhàn)化教學改革,69門公安專業(yè)課程采用以實戰(zhàn)能力測評為主導的實地、實景、實兵的考核方式。真實案例的深度分析、真實場景的模擬演練、技能戰(zhàn)術的綜合培養(yǎng),有效的提高學生實戰(zhàn)能力??傊苍盒=處煵粩噢D變育警思路,始終圍繞“立德樹人”為中心。
三、體育:豐富警務化管理內涵
公安院校預備警官體能訓練必不可少,體能不僅表現(xiàn)在跑、跳等多個維度,更重要的是通過基礎體能訓練,豐富警務化管理內涵。針對學生體能基礎薄弱,對警察體能標準要求又較高的特點,根據(jù)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要求,應建立學習、體能訓練制度。同時,把體能訓練制度貫穿于學習的全過程。而公安實踐是警務化管理內涵和外延的有效豐富和拓展。L警察學院堅持學警參與重大活動安保工作。通過一系列的公安實踐活動,培養(yǎng)了預警警官的警察意識,也提升了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通過一系列的社會實踐鍛煉和志愿服務,學生特警方隊先后榮獲省市黨建工作先進品牌、十佳學雷鋒先進集體。可以說,預備警官經(jīng)過四年的公安院校的大學生活,心懷真情出校門,為這個社會帶來流淌在身邊的感動,在平凡的崗位上訴說著涓涓細流和浩瀚滄海的關系。將政治育警的成果最終落實到接處警、安保執(zhí)勤、安檢、服務群眾等過程中。
四、勞育:增強職業(yè)認同感的手段
公安院校不同于普通大學,當四年大學生活即將完成之際,將接受社會和群眾的檢驗。L警察學院以資源通融、平臺兼融、人才交融、效益互融為主旨的校局合作,正在不斷地強化教育鏈、人才鏈、警務鏈的發(fā)展。學院與省廳各警種和各市公安機關開展校局合作,建立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已達到51個。加強與人民公安大學、中國刑警學院、鐵道警察學院以及浙江、江蘇等警院的校際交流。同時積極與360企業(yè)安全集團、僑鑫集團等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不斷探索校地合作新思路,創(chuàng)新開門辦學模式,實現(xiàn)了校局資源共享最大化、合作育人成果最優(yōu)化、理論指導實戰(zhàn)最佳化?!?0后”青年是網(wǎng)絡信息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個性鮮明,對國家大事普遍不夠關心,政治敏感性不夠,警察意識淡薄,學生的個性和認知特點,更要求政治育警工作管理具有實操性,著眼于培養(yǎng)高素質的忠誠衛(wèi)士。
五、美育:保證政治育警外化于行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新媒體正悄然改變著每一個人的生活。在學生工作管理中新媒體軟件也廣泛運用,多個新媒體應用 app 展現(xiàn)出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與高效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L警察學院從線上教學、到線上學生管理工作,諸如釘釘、矚目等軟件,架設起了師生溝通的橋梁。在特殊時期,新媒體成為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工作依托,不僅保障了學?;窘坦芾碇刃蜻\行,也在公安院校學生管理中展現(xiàn)新的探索方向。L警察學院為了強化預備警官的榮譽感,采用新生開學第一課、情景劇表演、演講比賽等形式,以鑄魂、淬劍、逐夢來訴說時代深藏的心曲。學院堅持鋪陳這樣的主題,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使命擔當傳承好。
總之,公安院校必須把政治建警工作放在首位,堅持“五育并舉”,以鑄造忠誠警魂為根本,將公安預備警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到底。
參考文獻
[1]郝宏奎.言傳身教立德樹人推動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實[J].公安教育,2017,2:54.
[2]劉錦濤.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維度[J].公安教育,2017,4:52-54.
[3] 劉穎.深刻理解總書記講話精神?努力辦好公安院校思政課 [J].公安教育,2019.8.
[4] 李建寧.編制公安警察院校警務化管理標準的若干思考 [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9.3.
作者簡介:張軼巖(1972-),遼寧警察學院治安管理系副主任;慕麗娜(1977-)遼寧警察學院治安系教授.
本文系2020年遼寧省黨建課題“公安院校管教協(xié)同育警機制下政治育警路徑研究”階段性成果
(1.遼寧警察學院?遼寧?大連?116036;2.遼寧警察學院?遼寧?大連?116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