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靜 宋義珍 梁園園
隨著我國社會工作、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精神疾病患者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1]。WHO研究表明,精神疾病是致殘的第四大因素,而我國嚴重的精神障礙患者約1700萬,其中精神分裂占全部精神疾病患者的三分之二[2]。而精神分裂癥屬于重型精神障礙,大多數(shù)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后癥狀可消失,但仍會存在認知、行為以及個性等方面障礙,甚至出現(xiàn)精神殘疾或衰退,嚴重影響生活質(zhì)量[3]。如何通過有效的措施促進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是國內(nèi)外相關學者所關注的話題[4]。近年來,有關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訓練文獻報道較多,但訓練項目、訓練頻率各不相同,導致其觀察指標存在差異。為此本文就娛樂式場景模擬康復訓練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以及自理能力的有效性進行深入探究。
選取2018年1—12月收入醫(yī)院治療的98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均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3版》中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均處于治療康復期,存在認知能力,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評分<30分。排除條件:嚴重軀體殘疾;始動性缺乏以及社交障礙者;合并心肺腎功能不全;全身性惡性腫瘤。按照性別、年齡、病程組間匹配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例。對照組中男29例,女20例;年齡25~60歲,平均39.65±5.73歲;病程2~12月,平均6.87±1.32月。觀察組中男27例,女22例;年齡27~61歲,平均39.98±6.01歲;病程1~11月,平均6.53±1.44月。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娛樂式場景模擬康復訓練,具體步驟如下:
1.2.1 娛樂場景設定根據(jù)患者軀體狀況、興趣愛好設定場景,由病區(qū)護士送患者到康復活動場所,并由負責工娛治療的康復護士登記,做好各項康復活動記錄,且患者每日上午、下午集中30 min進行康復訓練。
1.2.2 居家生活技能訓練在居家生活技能訓練室指導患者如何對家庭進行布置與整理,如何在家中整理物品、打掃房間,要求患者自己整理床鋪,著裝整潔。培訓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洗臉、刷牙、個人衛(wèi)生清潔等,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如按時起床、入睡、排隊就餐等[5]。
1.2.3 職業(yè)技能訓練室根據(jù)患者病情軀體癥狀以及勞動能力等情況安排患者參加適宜的勞動工序,在職業(yè)技能訓練室內(nèi)指導患者制作手工工藝,如刺繡、編織、橡皮泥、搬運縫紉等活動,訓練前由??谱o士向患者講解相關知識、目的以及意義等,訓練過程中對患者存在的不良行為予以批評,對操作有誤的患者及時予以更正[6]。
1.2.4 工娛活動訓練室舉行卡拉OK比賽、詩歌朗誦、文藝聯(lián)歡會、運動會,可邀請患者的朋友、家屬、媒體參加,增加患者與外界的接觸。并對活動設立名次、獎項,通過頒發(fā)獎品提升患者的上進心以及榮譽感,充分調(diào)動其參加活動的積極性[7-8]。
1.2.5 職業(yè)技能訓練室根據(jù)患者病前職業(yè)特點分組,每天定時安排1 h內(nèi)完成任務,培養(yǎng)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掃地、拖地、擦玻璃、分發(fā)餐具食品,在患者勞動過程中可通過鼓勵的方式調(diào)動其積極性。
1.2.6 農(nóng)療活動訓練場景在天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由??谱o士組織患者實施農(nóng)療訓練計劃,根據(jù)患者的個人愛好指導患者參與蔬菜種植、林果技術、養(yǎng)殖、花卉培育等訓練內(nèi)容,每日1次,每2周對患者的表現(xiàn)總結分析,鼓勵患者之間主動交流活動感受,并討論培育心得[9]。
1.2.7 思維訓練室對于思維貧乏的患者給予一定的語言以及信息刺激,并尋找其感興趣的話題,增進與患者之間的交流,鼓勵患者說話。適當進行詞匯練習,如填空、反義詞、近義詞等一般思維訓練,并鼓勵其選擇不同的詞組造句,試著大聲朗讀報紙、書籍、短文等。數(shù)學計算練習,可從一位數(shù)開始,指導患者反復訓練加減乘除運算,根據(jù)其病情恢復情況逐漸增加難度[10]。
(1)認知功能:采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評價量表評價,該量表包括語言功能(0~9分)、定向力(0~10分)、記憶力(0~3分)、回憶能力(0~3分)以及注意力和計算力(0~5分)5項,滿分30分,<27分表示患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11]。
(2)自理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評價,該量表包括進食、個人衛(wèi)生、穿衣、移動以及如廁5項,25個條目,并采用4級評分法評分,從不、偶爾、經(jīng)常、總是分別評分為0、1、2、3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自理能力越強,干預效果越佳。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各項認知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比較(分)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各項自理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自理能力評分比較(分)
精神分裂癥是由一組癥狀群組成的臨床綜合征,該病病因尚不明確[12]。但研究表明,個體心理易感因素以及外部社會等不良因素對該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青壯年時期發(fā)病率較高,可緩慢發(fā)作,也可急性發(fā)作,大多數(shù)病情反復發(fā)作,難治愈,且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加重。臨床表現(xiàn)為記憶、行為、知覺、情感障礙,且在不同患病階段臨床癥狀存在明顯的差異,臨床治療該疾病首選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待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后,進入恢復期時可改為護理干預,促進患者逐漸恢復。常規(guī)護理干預多采用封閉管理模式,使患者長期與家庭、社會隔離,導致患者形成孤僻、懶散、行為退縮等癥狀,不利于預后。
隨著時代發(fā)展,臨床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方式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娛樂式場景模擬康復訓練成為治療精神分裂癥的重要措施。娛樂式場景模擬康復訓練是指在專科護士的指導下,為患者選擇合適的訓練場景以及訓練項目,挖掘患者的自我潛能,提高患者參與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使患者情感可與周圍患者相匹配,提高其心理素質(zhì),改善認知功能以及社會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語言功能、定向力、記憶力、回憶能力以及注意力和計算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進食、個人衛(wèi)生、穿衣、移動以及如廁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娛樂式場景模擬訓練,可促進護患間交流,提升患者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記憶力,提高認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