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璠
“一對一培訓990元/兩小時,一對八培訓528元/兩小時。”這是某超常兒童培訓班的價格。該機構負責人還“貼心”推薦:“一對一培訓的性價比較高,效果也是最好的?!睋私猓壳笆忻嫔铣和嘤柊嗟慕淌趦热荽笾路譃槿箢悾阂皇且詫W科競賽內容為主,引領兒童提前學習;二是以部分學校開展的超常兒童考試內容為導向,傳授兒童考試技巧;三是以KET、PET等社會熱門考試為主打,助力兒童獲得相關證書。無一例外,這些培訓班的目標是吸引品學兼優(yōu)的兒童,那么這與機構所打出的王牌——“超常兒童培訓”有什么關聯(lián)呢?超常兒童能否通過機構培訓獲得?
“小班已經開班了,如果想參加,現(xiàn)在只能插班?!痹谂c北京某培訓機構了解超常兒童培訓班情況時,《教育家》記者被如是告知,火熱程度可見一斑。許多父母不惜花費重金讓孩子擠進“超常培訓班”,期待他們的潛能得到開發(fā)。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健康與遺傳心理學研究室研究員劉正奎看來,搶課與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tǒng)思想緊密相關?!白龀和母改覆⒉皇且患菀椎氖虑??!眲⒄榻B道,對于超常兒童所提出的一些問題或者表現(xiàn)出的行為,他們的父母往往難以應對。比如,部分超常兒童不喜歡遵守規(guī)則,做事情有主見,缺乏堅持性,同伴相處存在困難……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迫切地期待通過外力給予支持,轉嫁自身的教育焦慮。
在升學的壓力下,不少普通兒童家長也選擇加入超常兒童“培訓”大軍,催生了相關機構的繁榮。某超常兒童培訓機構負責人介紹說,超常兒童培訓班屬于高端班,建議基礎不錯的普通兒童報名,一次嘗試很可能成為兒童入讀重點中學的“敲門磚”。
然而,高昂的培訓費用不一定與學習效果成正相關。作為一位資深的超常兒童教育專家,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常務副院長楊森表示,“真正的超常兒童是無法通過培訓獲得的”。對普通兒童而言,不適合自身的教育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影響學習興趣和性格的形成,同時,揠苗助長式的教育方式違背了兒童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無法支撐他們長遠發(fā)展;對超常兒童而言,不科學的培訓方法可能會扼殺他們在發(fā)展過程中的潛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對此,劉正奎深表認同,“兒童個體發(fā)展存在差異,教育最怕將一種方法擴大到所有兒童”。
“有些培訓機構在教授學科知識之外,還會帶領兒童開展探訪科技館等活動,一定程度上推動兒童發(fā)展?!眲⒄J為,培訓機構有其存在的價值,但多數(shù)超常兒童培訓機構存在四方面的問題:一是打著培訓超常兒童的旗號,教授普通學科知識;二是謊稱機構與學?;蚩蒲兄行拇嬖诤献麝P系,利用父母的焦慮心態(tài)為培訓買單;三是機構教師魚龍混雜,能力不足以教授超常兒童;四是教育方法缺乏規(guī)范化、體系化,兒童與家庭試錯成本過高。
那么,培訓機構是否有資質開展超常兒童培訓?楊森態(tài)度堅定地表示了否定。他進一步解釋,父母與教育機構都應該意識到,超常兒童教育是適應兒童自身差異的教育,而不是“制造差異”的教育。也就是說,超常兒童教育是基于超常兒童的“與眾不同”,而不是因為培訓才可以在某些方面“出類拔萃”。
電影《少年班》講述了靠著副校長的媽媽常年泄題才穩(wěn)居全校第二的“人造神童”吳未,在少年班中艱難地偽裝自己的故事。影片最后,吳未將自己的獎章扔出窗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輕松感受。為什么一定要痛苦地追求超常兒童的身份呢?正如劉正奎所說,“超常兒童未來不一定要成為行業(yè)‘領頭羊,普通人通過努力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社會、學校、父母不神化超常兒童,不強迫普通兒童,或許才是對兒童最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