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娥 俞靜嫻 裔馨穎 林姍姍 吳曉蕓 方深紅 奚歡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護理部,上海 200032
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因其療效顯著、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在肝癌中晚期患者中被廣泛應用。TACE治療能有效延長肝癌患者的生存期,但由于肝癌疾病癥狀及TACE治療引起的副反應,使得患者出院后仍存在各種癥狀困擾,如疼痛、發(fā)熱、胃腸道反應等,影響其生活質量〔1〕。有研究發(fā)現,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生活質量通常較低〔2〕,護理干預的方法往往局限于住院期間的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缺乏院外干預和長時間的跟蹤隨訪。本研究為肝癌TACE術后患者提供醫(yī)護聯(lián)合模式的延續(xù)性護理,旨在提高肝癌介入治療患者生活質量、自我管理效能和希望水平,減少非計劃再入院,取得較好效果。
選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肝腫瘤內科住院的78例肝癌接受TACE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將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9例。對照組男36例,女3例;平均年齡(54.38±11.37)歲;高中及以下32例,大專及以上7例。觀察組男34例,女5例;平均年齡(56.85±9.24)歲;高中及以下31例,大專及以上8例。納入標準:①接受TACE治療的肝癌患者,②年齡≥18周歲,③無精神疾病史,④具備基本的理解、書寫能力,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肝移植史,②合并嚴重并發(fā)癥如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出血等,③伴有其他嚴重的身心疾患,④合并其他部位腫瘤。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病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兩組患者均給予肝癌TACE術常規(guī)護理和健康指導。兩組患者出院后1,3,6,9個月進行問卷調查及再入院率調查,對照組患者出院后每個月進行常規(guī)電話隨訪,做相應健康指導,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增加延續(xù)性護理。護理措施如下。
1.2.1住院期間個性化的健康指導 針對肝癌患者的合并診斷,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給予多種形式的個性化健康指導,如健康處方、健康教育手冊、視頻微講堂等。出院前評估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由醫(yī)護雙方共同制定出院后延續(xù)性護理指導計劃。
1.2.2指導患者對自身健康狀況的觀察 由科室醫(yī)生、護士長及??谱o士查閱大量文獻并根據肝癌介入治療的??铺攸c制作肝腫瘤患者隨訪評估手冊,內容包含生命體征,出入液量評估,如常用食物含常見水果含水量、尿液、大便、引流量;評估重點生化指標,包括實驗室檢查項目的正常值范圍及臨床意義;評估各系統(tǒng)癥狀,如消化系統(tǒng)的食欲不佳、惡心嘔吐、便秘、腹瀉等,記錄神經系統(tǒng)的頭暈、失眠、焦慮煩躁、自感疲勞無力等。手冊詳細描述各指標的正常范圍和臨床意義,患者對照查閱,能夠及時發(fā)現自身的異常情況。
1.2.3出院后定期電話訪視 出院后根據延續(xù)性護理指導計劃每周進行電話訪視,并由訪視護士根據患者的健康狀況和實際需求調整訪視頻率,進行為期6個月的電話隨訪干預,訪視內容包括詢問患者近階段的身體狀況、服藥情況、進食情況、留置管道情況、心理狀態(tài),有無明顯的軀體不適和異常癥狀等,指導患者正確應對。訪視結果由護士記錄延續(xù)性護理隨訪手冊,異常情況及時匯報主治醫(yī)生。
1.2.4搭建護患溝通平臺 ①科室設立咨詢熱線電話,方便患者電話聯(lián)系醫(yī)護人員。②創(chuàng)建科室微信公眾號。該公眾號內設有科普知識、延續(xù)性護理服務、門診預約三個功能欄目。公眾號科普文章由科室醫(yī)護人員參與撰寫、編輯,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圖文并茂的宣傳形式,進行肝臟疾病診療、護理、康復知識的介紹。公眾號中設有科室郵箱,設專員負責及時解答患者的疑問?;颊哧P注公眾號后,護士指導其相關信息的查詢和使用。
①采用肝癌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OL-LC)評估生命質量。該量表由萬崇華及其團隊編制而成〔3〕,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癥狀/不良反應、社會功能 4 個維度共23個條目組成,總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其 Cronbach α系數為0.68~0.78,重測信度為 0.84 ,分半信度為 0.83 ,已在國內廣泛使用。②采用癌癥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4〕(SUPPH)評估自我管理效能。該量表由正性態(tài)度、自我決策及自我減壓3個維度共28個條目組成,采用 Likert 5 級評分法,分別計1~5 分,最高為 140 分,分數越高代表個體的自我效能感越強。量表Cronbach α為0.97,總量表的折半信度為 0.93。③采用希望指數量表(Herth)〔5〕評估希望水平,該量表共12個條目,從非常反對、反對、同意到非常同意采用1~4級評分,量表總分為12~48分。其中低等希望水平為12~23分;中等希望水平為24~35分;高等希望水平為36~48分。該量表中文版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Cronbach α為0.85。④比較兩組非計劃再入院率的差異。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t、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肝癌患者QOL-LC總分在干預后1,3,6個月高于對照組(P<0.05)。出院后1個月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優(yōu)于對照組,出院3個月后軀體功能優(yōu)于對照組(P<0.05),出院6個月癥狀/不良反應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出院后QOL-LC各維度評分對比(分,
觀察組Herth得分在出院后3,6個月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出院后Herth評分對比(分,
觀察組癌癥SUPPH得分在出院后1、3、6個月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出院后SUPPH評分對比(分,
課題開展后期,由于患者疾病進展,對照組有6例死亡,觀察組有2例死亡。因此第九個月隨訪人數為對照組33例,觀察組37例。第九個月兩組肝癌QOL-LC及各維度評分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第9個月兩組Herth,SUPPH得分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4 兩組患者出院后9個月QOL-LC各維度評分對比(分,
表5 兩組患者出院后9個月Herth、SUPPH評分對比(分,
觀察組非計劃再入院率5.13%(2/39)低于對照組的23.08%(9/3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芮冶昊等〔4〕研究顯示,對癌癥患者實施團隊隨訪的延續(xù)管理,能夠幫助患者有效控制疼痛,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以護士為主體的醫(yī)護團隊對肝癌介入患者實施長期的隨訪指導,能夠促進肝癌患者遵醫(yī)行為,幫助其平穩(wěn)渡過出院后醫(yī)療護理空窗期,改善其癥狀,從而提高生活質量。有研究表明,肝癌患者希望水平為中等水平,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性〔6-7〕,患者希望的一個重要來源是對醫(yī)院和醫(yī)務人員的信任〔8〕。訪視護士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獲得患者及家屬的充分信任。電話訪視過程中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改善其心理狀況,從而提高其希望水平。
自我效能不是一種穩(wěn)定的個性特征,它可隨著具體情境的變化而變化〔9〕。護士通過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能夠幫助患者正視疾病,重視疾病管理,學會對自身健康狀況的正確判斷并持續(xù)關注。通過指導患者定期對自身健康信息進行記錄,使得患者能夠關注自身健康,及時發(fā)現身體異常狀況,從而尋求醫(yī)護人員的幫助,自我疾病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國內外對于延續(xù)性護理的研究以再入院率為重要評價指標〔10-11〕。肝癌患者往往合并有肝炎、肝硬化病史,介入術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術后并發(fā)癥,增加再入院的發(fā)生率。延續(xù)性護理通過定期隨訪提醒患者遵醫(yī)用藥,督促患者合理安排飲食作息,做到勞逸結合,科學起居〔9〕。
目前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普遍存在護理人力不足的情況,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延續(xù)性護理模式,讓護理專業(yè)發(fā)揮更積極的疾病預防保健作用是目前需要積極探索的。開展家庭訪視工作需要護理人員往返醫(yī)院和患者居住地,需投入大量的護理人力。部分患者實際居住地在外省市,不具備開展家庭訪視的客觀條件。因此,如果能夠進一步發(fā)揮三級甲等醫(yī)院的醫(yī)聯(lián)體優(yōu)勢,與社區(qū)醫(yī)院做好慢性病患者的轉運對接工作,患者診療護理信息能夠無縫銜接,由社區(qū)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出院護理計劃定期上門隨訪,則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分級診療護理優(yōu)勢,推進延續(xù)性護理工作的高效發(fā)展,使更多患者獲益。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