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學是為學生構(gòu)建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這種框架應為學生學習發(fā)展所提供的。因此,要把復雜的問題深入分解,以便學生學起來更容易些。所以在支架式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由教師為教學中的引導者,進而進行教學活動。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靈活運用支架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數(shù)學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支架是建筑行業(yè)的專門用語,目前主要是一種教學模式。支架式教學是以學生為課堂中的主體,教師是教學中的指導者,能夠讓學生自主分析、探究數(shù)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支架式教學是由以下部分構(gòu)成:1.搭腳手架:主要是圍繞學習專題,根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的需要構(gòu)建出的框架。2.進入情境:教師正確指導學生進入教學活動情境。3.自主探索:教師需要積極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思考和探索主要包括:確定與不確定之間的各種屬性,并根據(jù)各種屬性排列順序;思考和探索開始時需要教師進行指導,然后學生再進行分析,探索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在一旁不斷的幫助引導,學生才會構(gòu)建出知識的框架。4.進行評價:對學生學習效率進行評價以及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學習效率評價①自主學習能力較強;②對小組學習效率進行討論分析;③是否能對所學的知識能夠構(gòu)建框架。
數(shù)學課程具備多樣化的特點,因為在做一道題時,它可以有多種的解答方法。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由于時間限制的原因,教師常常在講解習題時,只是運用其中最簡單的一種解題方法,導致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只會一種解題方法,大大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但是在支架式教學過程中,學生憑借教師建立的“支架”進行思考和探究,在此過程當中,學生掌握了解題的方法,并在課堂中展示出來并分享給同學。例如,某公司為了節(jié)約用電,規(guī)定電費每月不能超于120度,依照每度0.37元收費,如果超于120度,按照每度的0.41元收費。若是用電超于三月度的平均度0.4元,那么用電費在三月份需要交多少元?設用電度x度:[(x-120)*0.41+120*0.37]/x=0.4,0.41x-49.2+44.4=0.4x0.07x=19.6x=280再分步算出120x0.37=44.4,(280-120)x0.41=65.6,49.2+44.4=93.6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會不斷探究問題的原因,思考問題與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進而提高自身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在支架式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中引導者。將支架式教學運用到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能夠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運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在數(shù)學課程中運用支架式教學模式,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并且支架式教學也在數(shù)學教學中得到有效發(fā)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高密市濱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