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榮
學生在開啟整本書閱讀之前,通常對整本書的內容、人物形象、主題思想等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處于一種陌生化的語境中。為了快速消除陌生化所帶來的閱讀隔閡,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現獨立閱讀時未能發(fā)現的問題,或者幫助學生解決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進而生成高質量、個性化的閱讀成果,梳理、總結科學合理的閱讀經驗”。
文學創(chuàng)作的審美維度決定著整本書閱讀的策略選擇。整本書在敘事特點、審美立場等方面所體現出的作者的個性化創(chuàng)作風格,是無法躲開的閱讀視角。教師應從作家和作品的審美視角出發(fā),給學生的閱讀帶來富有方向性和啟示性的指引。因此,筆者認為,在進行陌生語境下的整本書閱讀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梳理、概括、揣摩、品味、提煉和整合文本,從而獲得深層次的閱讀感悟。下面,筆者就以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為例,談談如何指導學生進行陌生語境下的整本書閱讀。
《朝花夕拾》由十篇獨立的散文組合而成,各篇之間的聯系比較隱秘。對于這種結構的整本書,教師如果不能幫助學生發(fā)現各篇之間的內在聯系,學生的閱讀就會陷入散點化、碎片化的困境,閱讀思維也會被割裂。梳理一下這幾篇文章的時間節(jié)點,我們不難發(fā)現,這十篇文章其實是有內在順序的?!豆贰へ垺な蟆贰栋㈤L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贰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這七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小時候在家鄉(xiāng)的生活和學習經歷;《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這三篇文章反映了作者離開家鄉(xiāng)到南京求學,再到日本留學,以及后來回國教書的經歷。沿著時間線進行閱讀,學生就可以清晰地梳理出作者從少年到青年時期的成長歷程和心路歷程,體會他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朋好友的懷念之情;同時,更加理解和敬佩作者作為一個有志的青年知識分子,為打破黑暗的舊社會,喚醒國人靈魂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作者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說:“前兩篇寫于北京寓所的東壁下;中三篇是流離中所作,地方是醫(yī)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卻在廈門大學圖書館的樓上,已經是被學者們擠出集團之后了?!备鶕⑽牡膶懽鳝h(huán)境的變化,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查閱作者的相關經歷,這樣做有助于理清作者在顛沛流離中進行創(chuàng)作的思想脈絡,從而有利于把握文章主題。
不同于小說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散文作者主要通過描寫所見所聞(包括人、事、景、物)來抒發(fā)情感、發(fā)表議論、傳達思想。但是,散文中記敘的人物依然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閱讀《朝花夕拾》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尋找在多篇散文中出現的人,以及身份、形象相似或相反的人,在梳理、比較中揣摩和品味人物,以求對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書中提到保姆阿長的有五篇散文。學生如果將有關阿長的內容全部梳理出來,并細細揣摩和品味,就能很容易地把握阿長的形象。作者還在多篇散文中刻畫了不同的教師形象,學生可以將他們放在一起進行比較,也會獲得更加深刻的認識。在品讀和揣摩的基礎上,教師還可帶領學生書寫人物小傳或者繪制作者青少年時期的人物關系表,總結作者對這些人物的思想態(tài)度。
《朝花夕拾》主要人物關系表
主題是文學作品的核心和靈魂。一部文學作品的主題的形成,離不開作者的生活實踐,也離不開作者對題材的提煉?!冻ㄏκ啊分惺恼碌膬热菹鄬Κ毩ⅲ肓私夂涂偨Y全書的主題,就要先分別提煉各篇的主題,再進行整合歸類。
《狗·貓·鼠》中,作者交代了“仇貓”的近因,追憶了童年時“仇貓”的遠因,列舉出貓的種種罪行,表達了對像貓的一類人的諷刺和鄙視?!冬嵱洝分?,作者除了刻畫令人印象不佳的衍太太,還敘述了江南水師學堂及礦務鐵路學堂的各種弊病,批判之意流露其中?!丁炊男D〉》中,作者講述了對《〈二十四孝圖〉》的獨特感受,表達了對愚孝愚忠的批判?!陡赣H的病》中,作者用諷刺的手法表達了對庸醫(yī)誤人的痛恨?!段宀贰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中,作者主要追憶了童年的快樂時光?!稛o常》中,作者記敘了對舞臺上的“無常”的深刻印象,以及民眾對“無?!钡墓蜗蟮南矏?,流露出對所謂的正人君子的諷刺。《藤野先生》中,作者記敘了在日本留學期間遇到的一位大愛無私、沒有民族偏見的老師——藤野先生,他的高尚品質影響了作者的一生。《阿長與〈山海經〉》中,作者追憶了兒時的保姆長媽媽,表達了對長媽媽的懷念與感激之情。《范愛農》中,作者表達了對摯友范愛農悲劇命運的感嘆,以及對當時社會的批判。
通過提煉每篇文章的主題,把這些內容聯系起來考察,我們不難發(fā)現,這十篇散文記錄了作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和情感歷程,其中有愛有恨,有贊美,也有批判。根據各篇主題,我們可以總結出:全書的主題就是從多角度展示了當時的世態(tài)人情和民俗文化,體現了作者對社會的深入觀察,以及對師友親人的真摯情感。
總之,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陌生語境下的整本書閱讀時,可以通過梳理、概括內容,揣摩、品味人物,提煉、整合主題等方法,消除陌生語境帶來的閱讀障礙,為學生的閱讀提供方向,幫助他們走向深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