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源
酸甜苦辣,人生百味,大多都帶著幾分凄清而不會忘懷,但只有那一種甜,使我忘卻了百味,而獨剩這種甜。
奔騰的長江,碧波蕩漾,江岸的黃鶴樓,富麗堂皇。走在“天塹變通途”的長江大橋上,滿眼都是對幼時故鄉(xiāng)的回望。
眾所周知,武漢的夏天那真是十分的炎熱,故被稱為“火爐”,在夏天的武漢生活簡直就是一種你做夢都想不到的煎熬,這是一種多么無趣的苦啊。那時家里沒有空調(diào),外出回來后跟在外幾乎沒有區(qū)別,到了夜晚,蟬鳴和蛙鳴此起彼伏,在別人看來可能充滿詩意的,但對一個疲倦的孩子來說簡直就是徹頭徹尾的噪聲,這種煩悶的苦讓我身心俱疲。這一切都是自然原因?qū)е碌?,而人為因素卻可改變這一切,這才是最終主導。
奶奶對我的呵護是在這夏天的苦中最多的一把糖。從炎熱的戶外回來,奶奶會用她自己親手編的蒲扇為我扇風,并用她粗糙的手掌輕柔地撫摸我汗?jié)竦募贡?,頓時,夏天的苦就像被奶奶的呵護溶解了似的消失殆盡。這一把糖深刻地銘刻記在我心中,為我的性格和在武漢的生活點上了濃墨重彩的甜。
美好時光不曾長久,隨著我年齡的增長,奶奶也一點點走向衰老,眼睛花了,手腳不靈便了,我與她相處的時光也越來越少。人總是這樣的,到了快結束時才想起珍惜,我也是,開始從每一次與奶奶相處的短暫時光中努力敬老。每當看到奶奶滄桑的臉龐,我心中便是一陣絞痛,想著那逝去的時光,心中便痛苦感慨。但當自己為奶奶端一杯茶、拿袋食物、開一次電視,看著奶奶的歡顏,心中欣慰這也是甜的吧。
那一份銘刻在心的甜,是苦中得甜,或許更是化苦為甜吧。
作者寫后反思
這篇文章真的是來自于真情實感。我小時候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為了讓我舒服一些,付出了很多。我長大以后,自然要回報奶奶。我為奶奶做的一切,開始的時候,全是緣于內(nèi)心真誠的感激,我想用一些具體的行動回報奶奶為我所做的一切。這次作文是寫“有一種甜”這個題目,我馬上想到,小時候奶奶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讓我感受到了甜,而我長大后,能夠孝敬奶奶,也是一種甜,這兩種甜,其實是同一種,那就是親情。于是我一口氣寫完這篇文章,把祖孫甜美的親情化成了文字。
老師評語
文章情真意切,材料來自真實的生活,行文中滲透了作者的真情實感,所以讀起來純樸自然,令人動情。但是,正是由于行文過于“自然”,所以也出現(xiàn)了一些同學們都會遇到的問題:
1.?文章突出展現(xiàn)祖孫親情的兩個核心畫面——炎炎夏日奶奶照顧我的情景和我長大后孝敬奶奶的情景,刻畫不夠細致,人物形象不夠鮮明,整體畫面感不強,所以感染力打了折扣。
2.?文章語言不夠通順,語病多。例如“眾所周知,武漢的夏天那真是十分的炎熱,故被稱為‘火爐”,通順的說法應該是“眾所周知,夏天的武漢那真是十分的炎熱,故被稱為‘火爐”。
修改建議
1.?調(diào)整詳略。細致描寫兒時奶奶在炎炎夏日精心照顧“我”的情景和“我”長大后回故鄉(xiāng)探親時孝敬奶奶的情景,以突出祖孫親情??捎锌蔁o的內(nèi)容盡量縮減。
2.?加強描寫。把上述兩個材料處理成兩個畫面,運用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描寫等手法刻畫人物形象,描繪出生動具體的情景。
3.?錘煉語言。糾正語病;選詞煉句,力求描寫生動,令人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