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虹
摘要:《論語》的內容極其廣泛,以教育為主,涉及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諸多方面?!丁凑撜Z〉 十二章》作為人教版教材,入選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圍繞本課教學目標,落實立德樹人的全面育人觀,根據文言 文的教學特點,結合高二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本課釆取多媒體教學,重難點教學內容、重要教學歷史文獻資料等通過 課件和微課形式呈現(xiàn)。課堂教學節(jié)奏緊湊,教學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學有興趣,對課文重難點內容的掌握,對文章精華 部分的理解,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髓、文明精神、尚美崇德的領會,完全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論語》十二章;多媒體;教學反思
《〈論語〉十二章》入選人教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上 冊。《論語》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典著作之一。筆者根 據課文特點,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觀為指導,堅持立德樹人的全面育人觀,引導學生認真學 習文章精華,傳承中華文明精神,弘揚傳統(tǒng)美德,爭做品 學兼優(yōu)的新時代學子。
一、 開宗明義:電腦出示相關內容
(一) 教學目標
(1) 翻譯文句,理解本文各章主旨。
(2) 通過學習本文的名言警句,積累重點詞語。
(3) 全面了解《論語》及孔子的思想主張。
(二)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掌握古文中重點詞語及句式的用法。
(2) 難點:掌握《論語》及孔子的相關知識,領悟本 文的深刻含義,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張。
(三) 本課原文
《〈論語〉十二章》原文呈現(xiàn)(與教材同步)。
二、 直奔重點:課件導入課堂翻轉
(一)預習檢測
由于課前已經讓學生預習了解與本課有關的內容,故 可以學生為主,教師只稍加點撥即可,從而達到復習、鞏 固、加深印象的效果。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留給學生大量的時 間進行朗讀。
(1) 復述要點。復述孔子及《論語》的相關知識要點。 結合學生課前預習及相關知識積累情況,讓學生自主梳理 知識要點,并有條理性地加以復述。
(2) 朗讀課文。先讓學生大聲地自由朗讀,再指名學 生分章朗讀,然后由優(yōu)生領讀,最后教師全文范讀。
(3) 背誦全文。檢査學生學習情況,是否達到預期要 求。
(二)文本探究
1. 自主學習
讓學生借助注釋及工具書,復習課文句意,自主翻譯 文本,在課本上標注重要詞語,并針對文本內容做批注。 如有疑難問題,包括字詞句、各章主旨概括等,要做好記 錄。
2. 合作釋疑
(1) 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學習心得,以各章為單位, 逐詞解釋,口頭翻譯,每生主講一章。
(2) 讓學生提交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討 論探究,并讓學生互相答疑,嘗試尋找解決辦法。
(3) 仍未達成一致意見的疑難問題,由提交者統(tǒng)一在 全員釋疑環(huán)節(jié)提交,并求得解決。此時,教師課件(以文 白對照的表格形式)出示參考譯文。
3. 多媒體概括要點
(1) 小組探究,鞏固學生討論、探究成果,理解各章 蘊含的道理。
(2) 合作交流,歸納整理知識要點,概括各章主旨。
此環(huán)節(jié)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之一,不僅讓學生理解鞏固 課文知識要點,而且讓學生掌握“歸納整理知識點”的學 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復習習慣。這一部分可用課件展 示“多音字、通假字、古今異義、成語歸納"等內容。
4. 學習啟悟
讓學生結合文本內容,聯(lián)系學習和生活的實際情況, 談談個人的感受,以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內容及《論語》所蘊 含的人生道理。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圍繞班級學生在學 習態(tài)度、目標追求、道德修養(yǎng)及人際交往等方面應關注的問 題,有意識本課所蘊含的道理,對學鐵行指導教育, 并通過他們自己的思考、討論,理解、認識領悟社會主義核 心價值觀對人生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同時更為深刻地理解課文 含義,加深記憶,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三、拓展延伸:微課教學,縱橫擇闔
(一)孔子及《論語》
1. 孔子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一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 末魯國陳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鬃邮俏覈糯?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 人之一。其先世為宋國貴族,少年時家境衰落,成年后做過 “委吏”(司會計)和“乘田”(管畜牧)等。50歲時,由 魯國中都宰升任司寇,攝行相事。后罷官,終不再仕。相傳 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孔子罷官后,曾帶領弟子周 游列國14^?晚年致力于教育??鬃舆€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 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并把魯 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 著作??鬃拥乃枷爰皩W說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2. 《論語》概述
《論語》作為記載孔子思想和言行最為權威的一部著作, 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 錄集,成書于戰(zhàn)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較為集中地體 現(xiàn)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 育原則等,因而成為儒家學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
(1) 《論語》內容。內容以教育為主,涉及哲學、歷史、 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 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及其弟子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 處世方法。
(2) 《論語》體式。①語錄體(或稱格言體)。僅指明是 孔子的話,不寫出說話的環(huán)境(包括說話的對象),內容大多 是關于學習、道德修養(yǎng)、為人處事的一般原則。②對話體。 記錄孔子對弟子(或其他人)的問題所做的回答,它寫出了提 問者的原話,但沒有寫明談話的背景。③敘事體。其中多少 有一點情節(jié),但往往是以記錄孔子的話為主。
(3) 創(chuàng)作背景。《論語》基本上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著 作,主要記載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記載孔門弟子(譬 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漢初所傳的《論語》, 有古論、齊論、魯論之分。古論出自孔子家壁中,用古文字 寫成,安國曾為之作訓解,但已失傳。齊論為齊人所傳,魯 論為魯人所傳。東漢鄭玄就魯論篇章,參考齊論,為之作注, 今亦殘佚。魏時的何晏集漢儒以來的各家之說,成《論語 集解》,這就是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論語》注本。
(4)《論語》的影響。①語錄體是《論語》文體的基 本特征,它或是記錄孔子的只言片語,或是記錄孔子與弟 子及時人的對話,都比較短小簡約,還沒有構成單篇的、 形式完整的篇章?!墩撜Z》這種在對話中說理的形式,直 接影響了先秦說理文的體例。②《論語》的文學色彩在于 表現(xiàn)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實、含蓄雋 永的語言。言近旨遠、詞約義豐的說理,形象雋永的語言, 使其成為先秦說理文的主要形態(tài)。③東漢時,《論語》被 列為"七經”之一。七經,即《詩》《書》《禮》《易》 《春秋》《尚吾》《孝經》。南宋時,朱熹將其與《大學》 《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 也有人將《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 《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并稱為“四書五經"。
3. 孔子的思想主張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禮”。孔子的思想以治平 為本,以仁為核心,以和為貴。在世界觀上,對殷周以來 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動釆取存疑態(tài)度,認為'‘未知生,焉知 死”,提出"敬鬼神而遠之”的見解;在認識論和教育思 想方面,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了 “學而不思 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首創(chuàng)私 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在政治上, 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個人都應名實相符, 在維護貴族統(tǒng)治的基礎上提倡德治和教化;在品德方面主 張"寬、恥、信、敏、惠、溫、良、恭、儉、讓”等。自 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2000余年來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 極大?,F(xiàn)存《論語》一書,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
4. 孔子思想的影響
孔子的思想影響了中國的禮樂文化、政治文化、制度 文化、倫理道德、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等諸多 方面。其思想既廣大又精微,既高明中庸,既有崇高的理 想價值,又有切實的言行指導,是中國古代思維的精華結 晶??梢哉f,孔子的思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是 禮樂文化的重要依據,是價值觀念的是非標準,是倫理道德 的規(guī)范所依,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
后世對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贊譽。唐代的韓愈曾經有詩: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焙蟠慕y(tǒng)治者為了鞏固政 權,也一再地追封孔子,封其為“至圣先師,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國各地都有孔廟對其祭祀。山東曲阜 的孔府是我國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宮殿建筑,也是著名 的旅游勝地。
孔子的思想經久而不衰,充分證明了孔子思想的歷史 性價值??鬃酉到y(tǒng)論述了人的價值觀、道德倫理觀??鬃?和儒學特別重視做人,認為崇高理想是從學習中獲得并建 立起來的,因此提出了教育為本的觀念,認為如果要使社 會朝著完善的方向發(fā)展,必須重視提高人的情感素質和理 性能力??鬃釉谖幕现v究包容性,提出"和而不同”的 主張,也成為人們?yōu)槿颂幨碌男袨闇蕜t。孔子的這些優(yōu)秀 思想不會因歷史的變遷而失去其應有的價值,因為其優(yōu)秀 思想已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之中。
更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學院(國際中文教育機構), 2004年11月21日創(chuàng)辦,截至2019年12月,中國已在162個 國家(地區(qū))建立550所孔子學院和1172個中小學孔子課 堂??鬃訉W院自創(chuàng)辦以來,累計為數(shù)千萬各國學員學習中 文、了解中國文化提供服務,在推動國際中文教育發(fā)展方 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世界認識中國的一個重要平臺。
(二) 課后作業(yè)
1. 各種競賽活動
可以將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放到課后,讓學生自主設計開展 各種形式的競賽活動。
(1) 《論語》知識知多少(搶答賽);
(2) 《論語》翻譯PK賽;
(3) 文言詞匯積累:《論語》格言大 一《論語》 格言積累賽。
2. 背誦并默寫全文
(三) 延伸閱讀
特向有興趣深入學習《論語》的同學,推薦以下閱讀資 料:舊注本有三國魏何晏集解、宋邢曷疏的《論語注疏》, 南宋朱熹的《論語集注》,清劉寶楠的《論語正義》,以 及今注本楊伯峻的《論語譯注》等。
四、教學反思:抱本守一,提質增效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深切感受到課堂教學“抱本守一“ 的重要性?!氨П?,就是堅持以生為本,全面育人; "守一”,就是堅守課堂主陣地,立足課堂,提質增效。 尤其是文言文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積 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強化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本文釆用多 媒體教學,應該說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此,我有如下 幾點反思。
(一) 激發(fā)興趣,學有樂趣
文言文的學習,相對于其他文體,如小說、記敘文等而 言,是比較枯燥的。因而,釆用多媒體教學,并根據高二學 生的特點,更多的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從復述、朗讀到背誦, 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去完成,激發(fā)了學生的學 習興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是體現(xiàn)出以學生 為本的教育理念,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 重在引導,培養(yǎng)能力
本課教學的“歸納整理知識點”,是重要的教學方法之 一。運用課件展示這一學習方法,有利于讓學生理清課文知 識點,便于復習、積累,也有利于訓練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 能力,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樣把“全面育人” 的目標具體落實在培養(yǎng)能力上。
(三) 刪繁就簡,串珠成線
本課選文所涉及的歷史人物、文化典籍以及所產生的深 遠影響,非同一般。使用微課教學,將貫穿上下2000多年歷 史、浩如煙海的文史資料,根據課文教學要求,有選擇地進 行收集整理,串珠成線,既能滿足學生課外學習所需,也是 對學生自學成果的總結與肯定。
當然,作為一次教學嘗試,還會存在一些不足。我會通 過不斷的教學反思,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加以完善提高。
參考文獻:
[1] 楊柏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2.
[2]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責任編輯:吳延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