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亮
在新的教學理念推行下,語文教學模式已經(jīng)逐步發(fā)生轉變。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更加注重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教學形式也發(fā)生了極大改變,由較單一、死板的教學方式逐漸趨向多樣化,教學內容也更加有趣、生動,同時教學理念由以往注重對理論知識的掌握逐步轉變?yōu)橹匾晫⒗碚撆c實踐相結合的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成果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本文中,筆者將從情感教學方面對語文閱讀進行理性探討。
一、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
小學生年紀尚小,心智尚不成熟,單純地向學生描述文章中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可能并不能有效引起學生的情感變化,甚至很容易給學生造成困惑,但是通過情景的有效創(chuàng)建能夠激發(fā)學生與文章中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路線感同身受,從而引起強烈共鳴,進而使得學生的感情得以升華。例如,在學習《一次比一次進步》這一課文時,老師可以讓學生扮演小燕子和燕子媽媽進行情景對話,通過親身體驗與參與,讓學生感受到小燕子觀察事物的細微與認真,讓學生體會到燕子媽媽每次看到小燕子一次比一次進步時的開心及對小燕子的不斷鼓勵與贊揚,從而使得學生切身感受到文中所表達的中心思想。讓學生通過親自參與教學活動獲得一定成就感,讓學生體會到成功并不難,只要每次都做得比上次好就是進步,一次次進步就會累加成巨大的成功。面對進步時,師生間、同學間及朋友間等要對對方的每次進步給予一定的鼓勵,并對其取得的每次成果進行肯定??傊榫皩υ捇蛘咂渌问降那榫皠?chuàng)建都有助于學生深刻領悟文中核心思想及作者情感脈絡走向,讓學生的眼界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活躍,情感更加善于表達,最終有助于學生提高閱讀欣賞水平。
二、聯(lián)系生活實踐,提升閱讀情感鑒賞水平
語文素材源自生活但最終又應用于生活。所以,倘若要學好語文這一課程,老師需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能夠聯(lián)系生活,觀察生活,并將理論知識應用于生活,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閱讀審美水平。例如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這一課程時,老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觀察小雞、小狗、小鴨等爪子的特點分別對應出雪景中的畫作,這樣通過日常生活小知識讓文中內容變得通俗易懂,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課文所描述的主題,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的強大,語文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是不可分割的,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水平。學生通過個人實際體驗,就會對生命的發(fā)展與變化產(chǎn)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從而引發(fā)學生的個人情感,提高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進一步發(fā)揮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三、靈活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在語文閱讀方面的應用帶來頗多益處,既可以豐富教學資源,又可以提升教師自身業(yè)務水平,還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還有助于改善教學方法,巧妙應用信息化技術輔助教學是具有多重教育意義的教學方法。例如教師在講授《雨點》這一章節(jié)課文時,老師可以借助幻燈片技術,將雨點配上形象的圖片或視頻,可以繪制成可愛的“雨人”進行文中對話,然后配上相關音頻進行雨景的設置,通過動態(tài)圖片或視頻描述雨點的路程走向,讓學生直觀感受到雨點的路線及下雨后所帶來的萬物變化。此時,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式教學,向學生介紹雨的形成原因、雨的作用、雨具備的特點等,讓學生知道雨是有聲音的,雨有多種類型,即小雨、中雨、大雨等,雨的聲音大小代表了雨的大小程度,“淅淅瀝瀝”是小雨,“嘩嘩啦啦”是大雨等雨大小的表達。
四、強化師生交流,豐富情感體驗
首先,在語文教材中擁有多元化的情感素材,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素材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教師可以借助課文中的情感素材設置討論話題,讓學生展開自主討論,這樣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就會真正將個人的思想情感展現(xiàn)出來。其次,教師也可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使師生互動情感交流變得更加直接有效,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隨之提高。以口語交際《春游》話題教育為例,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討論小組,同時向學生提出開放性討論話題:“春游可以去哪兒玩兒?在春游過程中有哪些游戲活動以及春游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三個問題,還可以讓學生更加自主地尋找出春游的相關信息和可能會發(fā)生的問題,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激情高漲,就會更加準確明晰地提出個人實際情感內容,又在討論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德育教育也融入到討論話題中,讓學生展開自由討論,如:“如果一名同學在春游過程中受了傷,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將謙讓文明等話題元素也融入到討論中,教師再結合學生的話題內容進行全面的總結與分析,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完成德育教育還能夠實現(xiàn)有效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目標,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五、借助其他學科引發(fā)學生思考興趣
語文學科是一項綜合性學科,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具有較強的藝術欣賞價值,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其他學科來感染學生,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興趣。例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播放有古代詩詞與現(xiàn)代作曲相結合的現(xiàn)代歌曲如《水調歌頭》,讓學生配合美妙的音樂去理解古詩詞,隨后教師在展開教學之前可以提出開放性問題:“同學們聽這首歌曲可能不太理解歌詞含義,但同學們能夠根據(jù)這首歌曲得到什么樣的情感感受?”當學生能夠自主發(fā)表個人對歌曲的情感認識后,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去理解課文并展開思考:“這首古代詩詞表現(xiàn)出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情感?”有了思想情感豐富的音樂作為鋪墊,學生很快就能夠進入學習狀態(tài),找到剖析古代詩詞情感的方法。最后就是鼓勵學生結合配樂朗誦全文,學生的思想情感將會再一次得到熏陶。讓學生真正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全文,從而達到高效課堂教育的目標。
六、引導學生有情感地朗讀加強情感教育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幫助學生快速理解課文的內在思想情感,并且讓學生在自主朗讀過程中加強情感體驗,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例如在《我的祖國》教學中,課文是一首現(xiàn)代兒童詩歌,包含了非常豐富的愛國情感,但如若只是單純地講解詩歌內容,無法讓學生直接體驗到作者飽含激情的語句,以及祖國地大物博、錦繡河山的特點。為了幫助學生做好情感鋪墊,教師可首先用自己優(yōu)美動聽的范讀來感染學生,學生通過教師的閱讀語句和面部表情,就會初步理解課文的思想情感。隨后教師可要求學生跟隨教師有感情的跟讀,在跟讀過程中一步一步引領學生帶入情感從而促使學生能夠真正與閱讀內容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感。最后教師可以尋找與閱讀內容相關的音樂作為背景,引導學生自主展開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過程中,就會充分體驗到課文中濃厚的思想情感愛國情懷。需要注意的是,每一名學生對于課文情感的理解和認識都有所不同,教師不應當對學生的朗讀方法和情感表現(xiàn)做過多地干涉。而是在泛讀后引領學生走入文本,體會文本情感,引領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讓學生的個性化思維表現(xiàn)出來,以達到最佳的教學境界。
結束語
情感是表達喜、怒、哀、樂的一種方式,教師培養(yǎng)小學生在語文閱讀方面的學習,利用情感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文學情懷熏陶,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一個有思想內涵、善于自我情感表達的人。這種教學方式是對教學模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是對教學資源的進一步補充,是對教學內容的進一步豐富,在該教學方法的影響下,才更有利于學生成長為一個有理想、有情懷、有責任感的高素質人才,引導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