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琢
水·川
水是生命之源,世界離不開水的滋潤。在文人墨客的筆下,江河湖海之水更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內(nèi)涵?,F(xiàn)在,就讓我先從“水”字說起,再來介紹“川流不息”的“川”,看看它們的字義與文化內(nèi)涵。
水/水流的形狀/
從甲骨文? 到小篆? ,“水”的形體一脈相承,古人用彎彎曲曲的筆畫,表示水流的形狀。中間是一條大大的水流,兩邊是四條小小的水流,這是一個標準的象形字。
《說文解字》說“水”字“象眾水并流”,“水”字畫出很多水流在一起流淌。到了隸書,“水”已經(jīng)基本發(fā)展成了今天的樣子,兩邊的水流變成了橫撇與撇捺,中間則變成一個豎鉤(亅)。
許慎先生對“水”有一個很有趣的解釋:“水,準也?!薄皽省笔菢藴实囊馑?。為什么要用“標準”來解釋“水”呢?
這個解釋的背后,蘊含著中國古代的水文化。古人蓋房子的時候,先要把地鏟平。怎么找平呢?古人用一個盒子裝上水,根據(jù)水的平面來平地,高處鏟平,低處補足。因而“水”被認為是平的,具有標準的內(nèi)涵。我們說的“水平”“水準”,都隱含著“判斷標準”的意思。除了水平不斜,古人更從水中感悟出處世的智慧??鬃诱f:“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比蕫鄣娜讼矚g大山,有智慧的人喜歡流水。為什么呢?因為大山沉穩(wěn)厚重,生長萬物,符合仁者氣象;流水則清澈透明,靈動變化,是智慧的象征。正所謂“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滋養(yǎng)萬物,同時柔弱謙卑,和誰都不競爭,充分體現(xiàn)出有道之人的境界。
川/奔流不息的大河/
說完了“水”,再看“川”字。
“川”在甲骨文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你看它的樣子,從甲骨文? 到小篆? ,像不像彎彎曲曲的水流?隸變之后,古人把彎曲的筆畫拉直了,“川”才變成了今天的模樣。
“川”與“水”有何不同呢?許慎先生在《說文解字》中說:“川,貫穿通流水也。” 在古代,“川”不是小溪、小河,而專指貫穿大地、流向遠方的大河。
大河奔流不息,讓人多生感慨??鬃影l(fā)出的感嘆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在他看來,長江大河滾滾向前,從不停息,做人也是一樣。我們要向江河學習,保持進步,不斷充實和豐富自己,千萬不要故步自封,停留在小收獲、小境界里。如果有了一點兒成績就驕傲自滿,和大川大河相比,是不是顯得有些可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