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晉霞
(山西省晉城市人民醫(yī)院 心內科,山西 晉城 048000)
慢性心衰病癥在臨床常見,這種病癥會導致心臟衰竭,最終死亡。慢性心衰屬于一種慢性病癥,一般患者在接受醫(yī)院治療后,許多會采用家庭療養(yǎng)模式。慢性心衰患者家庭療養(yǎng)護理時,主要使用常規(guī)的自我管理教育方法,該護理方法患者依從性不高,時常出現(xiàn)患者沒有按照要求使用藥物治療,或者是沒有進行有效鍛煉等情況,這些治療方法的不規(guī)范,影響對慢性心衰病癥的治療[1]。為了解決在常規(guī)自我管理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可以聯(lián)合電話隨訪護理。這種護理方法可通過電話督促患者按照醫(yī)囑進行自我管理,提高其在家庭中治療的依從性,實現(xiàn)對病癥的有效控制[2]?;诖?,本組研究慢性心衰病癥采用自我管理教育加電話隨訪護理的方法,觀察該種護理方法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住院的225例心衰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A組110例和B組115例。A組患者男60例,女55例,年齡(61.83±7.16)歲,病程(3.71±0.52)年。B組患者男55例,女55例,年齡(62.28±7.93)歲,病程(3.73±0.64)年。(P>0.05),資料無差異。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慢性心衰診斷標準;②年齡在45~75歲;③經過醫(yī)院同意,并且患者同意。排除標準:①患者無法完成本次研究;②患者有精神疾病不能夠參與研究;③患者有其他疾病影響研究結果。
1.2 方法
1.2.1 A組:A組采用自我管理教育的方法:①院內健康教育:患者在住院期間,經過一定時期治療后,當病情穩(wěn)定可以出院療養(yǎng)時,護理人員可以對患者進行出院前健康教育,這種教育方法主要是幫助其了解慢性心衰病癥自我護理方法,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護理人員采用的出院健康教育中,首先可選擇面對面宣教,這種方法在臨床上應用效果最高。面對面宣教時,需要根據患者差異采用不同的宣教方法。比如患者有較高的文化基礎,可以用專業(yè)知識宣教法,實現(xiàn)其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文化基礎薄弱患者可以用通俗易懂宣教方法,該宣教可以幫助其提高理解能力,使其掌握慢性心衰的自我護理知識。同時,護理人員在開展健康教育中,還可以用綜合宣教方法,這種宣教有宣傳小冊宣教法,主要是將慢性心衰自我護理知識印刷在小冊上,通過患者閱讀來了解自我護理知識。而且,在綜合宣教模式中,還可以用視頻宣教法,這種宣教是將慢性心衰自我管理知識錄制為視頻,通過播放視頻來達到宣教目的。采用視頻宣教方法中,可以在錄制視頻時根據不同患者需要錄制不同內容,以便宣教時有針對性[3]。②到訪宣教:患者在家庭療養(yǎng)時,護理人員需要開展到訪護理服務,這種服務主要是指導患者自我護理。護理人員在每月的隨訪中,可以對其開展健康教育。使用健康教育時,可以觀察患者心理變化,如果患者治療積極性不高,可進行心理教育。心理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和患者交談,通過交談了解心理想法,并且采用針對性方法解決問題,使患者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治療積極性,實現(xiàn)對慢性心衰病癥的控制[4]。
1.2.2 B組:B組在二組護理基礎上進行電話隨訪護理服務:①建立電話隨訪小組:小組成員由科室護理經驗豐富人員組成,完成小組組建后,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培訓時可以應用網絡專家培訓模式,這種方法能夠幫助護理人員掌握先進護理技術,使護理人員應用先進護理技術解決護理中遇到的問題。護理人員完成培訓后,還可以融合考核模式,只有通過考核的人員,才能夠參與到實際的工作中。②電話隨訪時間安排:患者出院后,要求第一個月每周不能夠少于一次電話隨訪,以后每月不少于2次電話隨訪。③電話隨訪內容:護理人員可以通過電話隨訪,了解患者在掌握自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護理。而且采用電話隨訪的方法,還可以了解患者生活飲食和不良習慣,幫助其規(guī)范飲食和生活習慣,減少慢性心衰病癥復發(fā)。同時,在采用電話隨訪護理時,可以采用現(xiàn)代互聯(lián)網技術進行隨訪,對于能夠使用智能手機的患者,可以建立微信群,不能夠使用智能手機的患者,可以要求家屬加入微信群,采用微信群對患者開展宣教,而且還可以將微信視頻功能應用在指導患者自我護理中,實現(xiàn)和患者零距離接觸,達到監(jiān)督和指導患者作用,以此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依從性。④出院時發(fā)放自我管理監(jiān)測表,內容包括血壓、心率、體重、入量、出量等內容,指導患者正確計量的方法,電話隨訪時關注自我監(jiān)測情況,并根據情況做針對性指導。督促患者自我管理。
表1 兩組自我能效評分對照( ,分)
表1 兩組自我能效評分對照( ,分)
組別 數(shù)例 自我管理能力 服藥依從性 自護能力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一組 115 5.31±0.42 8.65±0.73 6.83±0.64 9.31±0.98 5.93±0.56 9.21±0.87二組 110 5.74±0.43 6.32±0.51 6.52±0.67 8.02±0.79 5.84±0.58 7.89±0.69 t-0.356 9.319 0.369 9.275 0.324 9.831 P-0.743 <0.01 0.709 <0.01 0.765 <0.01
1.3 觀察指標
1.3.1 自我能效評分:自我能效評分采用我科室自制的自我能效評分量表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自我管理能力、服藥依從性、自護能力。每個項目總分10分,患者評分越高,自我效能越高。
1.3.2 生活質量評分:該評分采用明尼蘇達心衰生活質量量表評分評價,該量表總分105,患者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差。
1.3.3 6 min步行實驗:記錄患者護理前后的6 min步行實驗結果。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自我能效評分情況。A組和B組護理后自我管理能力、服藥依從性、自護能力對比中,A組分別是(8.65±0.73)分、(9.31±0.98)分、(9.21±0.87)分,B組分別是(6.32±0.51)分、(8.02±0.79)分、(7.89±0.69)分,(t=9.475,P<0.01),結果有差異,見表1。
2.2 生活質量評分情況。A組和B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中,A組為(33.15±4.28)分,B組為(50.31±6.72)分,(t=11.334,P<0.01),結果有差異,見表2。
表2 兩組明尼蘇達心衰生活質量量表評分對照( ,分)
表2 兩組明尼蘇達心衰生活質量量表評分對照( ,分)
組別 數(shù)例 護理前 護理后一組 115 71.32±8.17 33.15±4.28二組 110 70.65±8.13 50.31±6.72 t - 0.301 11.334 P-0.793 0.000
2.3 兩組6 min步行實驗情況。A組和B組護理后6 min步行實驗對比中,B組為(473.35±50.83)m,A組為(401.15±50.47)m,(t=10.241,P<0.001),結果有差異,見表3。
表3 兩組6 min步行實驗對照( ,m)
表3 兩組6 min步行實驗對照( ,m)
組別 數(shù)例 護理前 護理后一組 115 321.67±35.96 473.35±50.83二組 110 315.58±34.72 401.15±50.47 t-0.332 10.241 P-0.772 0.000
慢性心衰患者采用自我管理教育護理時,該護理方法導致其治療依從性不高,影響后期生活質量。為了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可以在護理時采用電話隨訪聯(lián)合自我管理教育的方法,在電話隨訪護理中,可以通過電話功能,為患者制定自我護理方法,使患者掌握自我護理技能[5]。同時采用電話隨訪,還可以了解患者護理中的不足,幫助其解決問題,提高自我護理能力。最后電話隨訪有監(jiān)督作用,能夠提高患者依從性,以此來幫助患者控制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在本組研究中,為了獲得慢性心衰采用電話隨訪加自我管理教育護理的效果,使用兩組對照分析。從A組和B組護理后自我管理能力、服藥依從性、自護能力對比中分析,B組分別是(8.65±0.73)分)、(9.31±0.98)分、(9.21±0.87)分,A組分別是(6.32±0.51)分、(8.02±0.79)分)、(7.89±0.69)分,(t=9.475,P<0.01),結果有差異。再從A組和B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中分析,A組為(33.15±4.28)分,B組為(50.31±6.72)分,(t=11.334,P<0.01),結果有差異。從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獲得,慢性心衰患者采用電話隨訪加自我管理教育護理效果好,該方法可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