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芳
(香河縣人民醫(yī)院 心內科,河北 廊坊 065400)
心肌缺血是因為各種因素引起的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導致心臟供氧量下降,心肌代謝發(fā)生異常,進而出現(xiàn)了一系列綜合病癥變化[1-2]。該疾病常見于中老年人群中,屬于心內科常見疾病之一,患者無典型癥狀,但是由于危險性較高,患者的必須盡快取得優(yōu)質有效的治療[3]。目前,治療心肌缺血藥物較多,不同的藥物治療效果不同,其中近年來中藥對冠心病研究不斷的深入,并且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本文中就通心絡膠囊在治療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詳細如下。
1.1 資料與方法。納入本院80例心肌缺血患者(入院時間: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以雙色球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40例/組)。納入標準[4]:對本次研究知情,符合WHO冠心病相關診斷標準;就診時均出現(xiàn)胸痛或胸悶的癥狀,入院后給予24 h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均發(fā)現(xiàn)有缺血性ST段改變。排除標準:均經(jīng)心臟彩超、肝腎功能、血脂、血糖檢查,排除肝腎、肺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惡性腫瘤、嚴重感染、高血壓、嚴重心律失常以及近期心梗死患者。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55~79歲,平均(65.8±6.6)歲;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22.6±2.5)kg/m2。收縮壓(126.0±8.6)mmHg、舒張壓(72.3±7.1)mmHg;空腹血糖(5.28±0.49)mmol/L。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57~78歲,平均(65.7±7.9)歲,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23.5±2.5)kg/m2,收縮壓(126.4±8.9)mmHg、舒張壓(75.0±7.9)mmHg、空腹血糖(5.42±0.55)mmol/L。對比2組患者的臨床資料(P>0.05)。
1.2 方法。8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入院以后均采取基礎上治療,包括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國藥準字J20171021;生產廠家:意大利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規(guī)格100 mg×30片),每天1片每次100 mg;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用鹽酸曲美他嗪片治療,生產廠家:施維雅(天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5465,用藥方法:3次/d,用量1片[5-6]。觀察組采用通心絡膠囊(石家莊以嶺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9980015)治療,三次/d,4粒/次。兩組患者均持續(xù)用藥4周。每位患者在治療前均行24 h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及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以測定肌酸激酶(CK)、乳酸脫氫酶(LDH)等心肌酶。在服完藥4周后再次做24 h動態(tài)心電圖和心肌酶測定,以觀察治療前后的變化[7]。
1.3 觀察指標。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心電圖、心肌酶譜變化情況比較。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胸悶、胸痛等癥狀緩解;有效:胸悶、胸痛等癥狀減輕;無效:胸悶、胸痛等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總有效率=100%-無效率。心電圖則觀察治療前后24 h動態(tài)心電圖Ⅱ導聯(lián)ST段壓低電位值(ⅡST)、ST段壓低導聯(lián)數(shù)之和(NST)及各導聯(lián)導聯(lián)ST段低電位值總和(ΣST)。血清心肌酶譜在治療前后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4 mL左右,靜置30 min后經(jīng)常溫離心,提取血清,采用羅氏cobas6000生化檢測儀測定AST、CK、CK-MB、LDH水平的含量。
2.1 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總有效率為:95.00%(顯效23例、有效15例、無效2例);對照組患者顯效、有效、無效例數(shù)分別為:21例、11例、8例,總有效率為80.00%,差異性對比:P<0.05。
2.2 心電圖對比。治療前,兩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心電圖指標比較: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冠心病患者心電圖指標比較( )
表1 2組冠心病患者心電圖指標比較( )
注:?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ⅡST(mV) NST(個) ΣST(mV)對照組 治療前 2.16±0.78 4.87±1.09 5.77±0.97對照組 治療后 1.97±0.56 3.26±1.12 3.82±0.57觀察組 治療前 2.20±0.92 4.79±1.13 5.78±0.98觀察組 治療后 1.41±0.23? 2.02±1.07? 2.20±0.61?
2.3 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肌酶譜變化情況。治療前,2組AST、CK、CK-MB、LDH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AST、CK、CK-MB、LDH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肌酶譜變化情況( )
表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肌酶譜變化情況( )
注:?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AST(U/L) CK(U/L) CK-MB(U/L) LDH(U/L)對照組 治療前 51.45±1.57 815.03±10.21 724.49±12.06 213.31±7.93對照組 治療后 44.12±1.36 742.47±11.27 647.63±11.54 174.29±8.39觀察組 治療前 51.48±1.29 815.12±10.41 727.40±12.08 213.38±9.80觀察組 治療后 38.06±1.30? 632.04±11.38? 561.35±11.35? 141.40±9.73?
祖國醫(yī)學認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病理機制在于本虛、標實,氣虛、陰虛為本,痰濁血瘀為標。是由老年人正氣虛衰、行血無力為主,因此在治療時需要以行氣活血、化瘀通絡為主要治療方法。
目前,冠心病心肌缺血主要治療目的為:擴張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內皮炎癥、調脂穩(wěn)斑、降低心肌耗氧量等。常見的治療藥物包括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單硝酸異山梨酯等,上述藥物雖然具有一定治療效果,但是往往持續(xù)時間短而且容易產生耐藥性。為此需要對患者選擇一種安全、有效的藥物,以強化冠心病心肌缺血治療效果。在本文中,采取通心絡膠囊治療冠心病心肌缺血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其中該藥物作為復方中藥制劑,以人參作為君藥,能夠起到補益心氣的功效,方劑中含有的水蛭、蜈蚣、土鱉蟲、蟬蛻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解經(jīng)通絡等作用。而赤芍則能夠起到起到活血散血、行瘀止痛的效果;冰片具有芳香通絡、開竅醒神之效。諸藥合用能夠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及血液凝固性,改善微循環(huán)等作用。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取通心絡膠囊治療后,患者的24 h動態(tài)心電圖ⅡST、NST、ΣST變化及血清CK、LDH、水平的變化程度與對照組比較:P<0.05。以上均證明了通心絡膠囊對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預防作用,使得結論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并為將來臨床提供理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