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怡然 陶學恒 王學俊 蘆金石 李應柱
(1.大連工業(yè)大學遼寧省海洋食品加工技術裝備重點實驗室,遼寧 大連 116034;2.東明大學,韓國 釜山 485201)
海蜇的營養(yǎng)極為豐富,是六大抗癌食品之一[1],具有很高的保健和藥用功能[2]。目前百姓消費的海蜇主要是寬度為6~8 mm,長度200 mm左右的細長狀海蜇絲,傳統(tǒng)的海蜇絲狀切割依靠人工完成,產(chǎn)量低、成品率不穩(wěn)定、很難達到食品衛(wèi)生標準。近年來隨著海蜇絲消費量的大幅增加[3],傳統(tǒng)的加工方式已不能滿足其生產(chǎn)需要,急需尋求高效、連續(xù)、自動化的海蜇切絲加工方式。
目前海蜇絲加工很難實現(xiàn)連續(xù)切絲的效果,并且僅能單一地針對平面海蜇皮切絲加工。王德強等[4]以海蜇皮為研究對象,運用質(zhì)構儀進行了TPA和剪切力測試,分析了不同取樣半徑對硬度、彈性和剪切力的影響,得到了海蜇皮的切割特性,該剪切方式僅適用于平面海蜇皮的切割;韓傳龍等[5]對海蜇切割系統(tǒng)進行了運動學仿真,得到了海蜇切絲過程中剪切力變化曲線與應力、應變及動態(tài)特性變化,驗證了切割系統(tǒng)的可靠性,但應用性還尚未驗證。
試驗在前期研究[5]的基礎上,擬利用Solidworks軟件設計出兩種針對碗形海蜇細長絲切割刀具,通過數(shù)值模擬分析刀具在切絲過程中的變化趨勢、應力分布及磨損情況,并通過實驗驗證其使用效果,以期為細長狀海蜇絲刀具的設計及參數(shù)選取提供參考和依據(jù)。
細長狀海蜇絲自動切割機[6]結構見圖1。其原理為由液壓油箱5提供動力驅動液壓缸3活塞做往復動力裝置運動,帶動切割裝置4上下往復運動完成對碗形海蜇的細長絲切割,切割裝置4向上運動時將切完的細長絲通過螺旋剔料盤9剔除退料至盛料盤6內(nèi)。切割裝置4上安裝螺線刀具11和螺旋剔料盤9,一次沖壓螺旋切割即可完成整片海蜇切絲—退料作業(yè),與傳統(tǒng)海蜇剪絲作業(yè)方法相比效率提高顯著。
1.2.1 切割裝置機構原理 切割刀具是影響海蜇絲切割質(zhì)量的關鍵因素[7]。切割裝置結構見圖2,刀具和固定板通過定位銷固定連接,彈簧安裝在固定板和螺旋剔料盤之間且沿著垂直方向收縮。油缸活塞垂直向下推動切割裝置。當螺旋剔料盤與海蜇接觸時,位置傳感器可實現(xiàn)精確定位,螺旋剔料盤停止移動,液壓缸驅動刀具切割海蜇,切割完成后,刀具縮回,為了防止海蜇與刀具之間的黏連,采用彈簧帶動螺旋剔料盤向下移動,從而將海蜇絲從刀具中剔出放入托盤。
1.機架 2.控制柜 3.液壓缸 4.切割裝置 5.液壓油箱 6.盛料盤 7.送料裝置 8.盛料盤鏈輪 9.螺旋剔料盤 10.刀具導向柱 11.螺線刀具圖1 碗形海蜇絲自動切割機的結構圖Figure 1 Automatic bowl jellyfish cutting machine construction diagram
1.固定板 2.銷孔 3.彈簧 4.螺旋剔料盤 5.刀具圖2 切割裝置的結構圖Figure 2 Construction diagram of the cutting device
1.2.2 刀具的數(shù)學模型 鑒于研究對象為碗形海蜇,因此將切割裝置的刀具也設計為碗形。
為實現(xiàn)海蜇絲的整齊、均勻、連續(xù)和高效切割,將刀具設計成空間非等距螺旋線形。這樣既能保證切割的均勻性、連續(xù)性,又能保證產(chǎn)量,最大限度地利用加工材料,避免材料的浪費。試驗用碗形海蜇的半徑為152 mm,厚度為3 mm,螺旋刀刃線在XOY平面上的投影是等距的螺旋線,刀具尺寸和技術參數(shù)應根據(jù)輪廓的曲率和撓率來確定,主要取決于細長絲狀海蜇的長度和寬度。在刀刃線輪廓設計過程中,采用Frenet-serret標架公式對刀刃線的曲率和撓率進行數(shù)值模擬[8]。模型的相關方程表示如下:
(1) 平面方程:
(1)
(2)
(3)
式中:
φ——極角,°;
(2) 空間單位向量方程:
(4)
(5)
式中:
H——平面等距螺旋線間距,mm;
R——球半徑,mm;
為了直觀地體現(xiàn)出刀具螺旋刀刃線的輪廓,使用Matlab 9.0進行計算,將表1中的海蜇尺寸參數(shù)代入式(4)和式(5)中,得到刀刃線的數(shù)學模型如圖3所示。
圖3 刀刃的空間軌跡Figure 3 The space track of blade
(3) Frenet-serret標架方程:
(6)
(7)
(8)
(9)
(10)
式中:
K——曲率;
W——撓率。
方程中,曲率K和撓率W的計算如下:
Hφ=R·sinφ,
(11)
(12)
(13)
式中:
H——平面等距螺旋線間距,mm。
使用Matlab 9.0來模擬曲率和撓率的大小隨刀具的刀刃線極角φ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4所示,曲率的變化與極角變化呈反比,該變化符合刀具的結構要求。在極角為0°時,曲率達到最大值,為1.573;在極角為60°時,撓率達到最大值,為3.678×10-3。此時刀具刀刃線彎曲和扭曲程度最大,由此可知,當?shù)毒咴跇O角為0°和60°時破壞程度最嚴重。
圖4 K-φ & W-φ曲線圖Figure 4 K-φ & W-φ
1.2.3 刀具的結構設計 基于刀具的數(shù)學模型以及海蜇朝向,設計了凹形和凸形兩種形狀的刀具,如圖5所示。這兩種形狀的刀具刀刃線相同,由于加工工藝不同,凸形刀具的高度為83 mm,凹形刀具的高度為131.8 mm。由于海蜇絲的切割是在腐蝕性較強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所以在刀具材料的選用時要充分考慮其耐腐蝕性和一定的強度。440C是一種馬氏體不銹鋼,是最硬的不銹鋼之一,主要用于制造在腐蝕性環(huán)境和非潤滑性、強氧化性環(huán)境中工作的零件。440C不銹鋼經(jīng)淬火處理后,表面硬度可達HRC60,同時保證了耐蝕性??紤]到440C不銹鋼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和耐腐蝕性,將其用作細長狀海蜇絲切割刀具的材料。
圖5 刀具的結構圖Figure 5 Figure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blade
采用質(zhì)構儀對碗形海蜇進行剪切力測試[9-11],得出總剪切力為33.10 N,刀刃線總長為2 729 mm,厚度為1 819 mm,得到刀刃面積為0.027 29 m2,經(jīng)計算求得加載在刀刃面的壓力為1 213 Pa。使用Ansys Workbench 15.0軟件對凹形和凸形兩種刀具進行靜力學分析和模態(tài)分析。
2.1.1 靜力學分析 為了縮短計算時間,對整個計算區(qū)域進行了簡化。刀具主體采用無四面體網(wǎng)格嚙合法劃分網(wǎng)格,該方法適應性強,對復雜幾何形狀填充性好。圖6為兩種刀具的網(wǎng)格模型。凹形刀具模型中節(jié)點數(shù)為187 953,單元數(shù)為92 189;凸形刀具模型中節(jié)點數(shù)為216 686,單元數(shù)為106 927。對于刀具而言,為加快計算速度,在滿足計算精度的前提下,宜采用相對稀疏的網(wǎng)格且網(wǎng)格尺寸控制在4 mm左右。
圖6 刀具的網(wǎng)格劃分Figure 6 Meshing of blades
將刀具與固定板的連接面進行約束[12],定義材料屬性,如表1所示。由于刀具在實際切割作業(yè)中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將分析中壓力設定為工作壓力的3倍,以滿足沖擊系數(shù),從而保證刀具的安全可靠。采用Ansys Workbench 15.0對刀具在最大載荷(3 639 Pa)下的應力和變形進行分析,結果如圖7和圖8所示。
表1 刀具的材料屬性Table 1 Material properties of blades
分析結果為兩種刀具的最大應力和位移值,證實兩種刀具強度設計符合材料許用應力要求,因此,在正常工作情況下,刀具可靠且穩(wěn)定。最大應力與變形處均為刀具刀尾端點部位(見圖7和圖8)。因此,作業(yè)時無論刀具受力如何,刃口表面都會受到離中心點由近到遠的變形和位移的影響。由表2可知:刀具切割時,凹形刀具刀身承受的應變量相對較大,而凸形刀具的應變量較小,穩(wěn)定性更好。
圖7 應力云圖Figure 7 Stress cloud map
圖8 位移云圖Figure 8 Displacement cloud map
表2 兩種刀具的靜力學分析結果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hydrostatic analysis of the two blades
2.1.2 模態(tài)分析 刀具的固有頻率與外界激勵頻率包括震動、液壓缸的工作頻率等十分接近時,會產(chǎn)生共振現(xiàn)象,帶來極大的潛在危險。試驗借助ANSYS模態(tài)分析法對刀具結構進行優(yōu)化設計。
定義參數(shù)公式:無阻尼模態(tài)分析求解方程為:
[M]{xw}+[K]{x}={0},
(14)
式中:
[M]——質(zhì)量矩陣;
[K]——剛度矩陣;
{x}——位移特征向量;
{xw}——加速度矢量。
結構的自由振動為簡諧振動,即位移是正弦函數(shù)x=xsin(ωx),代入式(14)得到:
([K]-ω2[M]){X}={0},
(15)
式中:
{X}——自振頻率f對應的振型;
f——自振頻率;
ω——自振圓頻率。
凹形和凸形刀具的模態(tài)分析1~5階振頻如表3和表4所示,在固定約束條件下,凹形刀具的共振頻率最大為14 777 Hz,其值從刀具外圈向中心遞減,固定位置共振頻率為0 Hz,為刀具共振頻率的最小值,前5階振型圖如圖9所示;凸形刀具的共振頻率最大為24 083 Hz,其值從刀具外圈向中心遞減,固定位置共振頻率為0 Hz,為刀具共振頻率的最小值,前5階振型圖如圖10所示。
圖9 凹形刀具的前5階振頻圖Figure 9 Plot of the first 5 orders of vibration frequency of a concave blade
圖10 凸形刀具的前5階振頻圖Figure 10 Plot of the first 5 orders of vibration frequency of a convex blade
由表3和表4可知,凸形刀具頻率最大值為24 083 Hz,因實際工作時的液壓缸為低頻工作,所以,凸形刀具作業(yè)過程中具有更好的穩(wěn)定性。刀具在液壓缸的推動下快速切割碗形海蜇頻率達到最大數(shù)值。
表3 凹形刀具的前5階振頻Table 3 First 5 orders of vibrational frequency for concave blade
表4 凸形刀具的前5階振頻Table 4 First 5 orders of vibrational frequency for convex blade
為了準確預判和分析海蜇切絲刀具的磨損情況[13-14],采用黏著磨損分析和質(zhì)量磨損量法對凹、凸兩種切絲刀具進行磨損分析[15]。
2.2.1 黏著磨損分析 刀具在切絲作業(yè)時,切絲刀具承受載荷,再加上盛料盤與切絲刀具直接接觸,容易發(fā)生黏著磨損,根據(jù)Archard提出的黏著磨損計算模型推導出磨損公式:
(16)
式中:
Q——刀具磨損量,mg;
L——盛料盤與切絲刀具的滑動距離,m;
K——黏著磨損系數(shù);
H——刀具材料的硬度,HR;
FN——刀具所受垂向載荷,N。
影響刀具磨損的主要原因是機身對刀具的垂向載荷、刀具的硬度以及盛料盤與切絲刀具相對滑動距離。以刀具所受垂向載荷為例,對不同刀具的磨損率進行分析,如圖11所示。
由圖11可知,凸形刀具的磨損率相關較低。這可能是凹形、凸形刀具均采用440C作為刀具材料,由于其結構設計原因,兩種刀具的總高不同,而凸形刀具的相對滑動距離短,有效地降低了刀具的磨損。
圖11 刀具的磨損率Figure 11 Blades wear rate
2.2.2 質(zhì)量磨損量 利用稱重來測定磨損量[16],質(zhì)量磨損量按式(17)計算:
ΔW=Wb-W0,
(17)
式中:
ΔW——質(zhì)量磨損量,g;
Wb——磨損前質(zhì)量,g;
W0——磨損后質(zhì)量,g。
由表5可知,凹形刀具切絲后質(zhì)量變化較大,可能是由于凹形刀具整體較高,作業(yè)時懸臂較長[17],滑動距離較長,所以造成磨損相對嚴重;凸形刀具作業(yè)時,磨損較小。因此,選擇凸形刀具作為海蜇長絲的切割刀具。
表5 刀具的磨損量結果對比Table 5 Comparison of blades wear results (n=10)
經(jīng)過11個月共438批次,每批次294 kg的試驗,凸形刀具工作良好,未出現(xiàn)夾刀、斷切等故障,實現(xiàn)了對碗狀海蜇皮的連續(xù)等寬切割,滿足了海蜇絲的等寬、長度和連續(xù)性的要求。而且材料利用率和優(yōu)質(zhì)品率都有了大幅的提高(見表6)。
表6 海蜇絲切割刀具與傳統(tǒng)加工方式對比Table 6 Cutting blade for jellyfish silk versus conventional machining method
利用Solidworks軟件設計出兩種針對碗形海蜇細長絲切割刀具,通過數(shù)值模擬分析刀具在切絲過程中的變化趨勢、應力分布及磨損情況,并通過實驗驗證其使用效果。結果表明,凸形刀具的力學性能優(yōu)于凹形刀具,其耐磨性也更好;經(jīng)過大量的試驗得出,凸形刀具的切削效果符合設計要求,適用于細長狀海蜇絲的切割。但是目前細長狀海蜇切絲刀具僅能同時切割兩張碗形海蜇皮,生產(chǎn)效率有待提高,優(yōu)化刀具結構、改變螺旋剔料盤的工作方式將是后續(xù)攻克的技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