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鵬慧,武建軍,尹國玲,王威威
(山西長治醫(yī)學院附屬和平醫(yī)院,山西 長治)
癌癥作為國際三大影響人類身體健康的病癥之一,對人們的生活影響極大,并且由于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以及環(huán)境的變化,多種腫瘤疾病由此產生,并逐漸增多,食管癌則是其中一類病癥[1]。其具有預后差、發(fā)病急驟、死亡率高等特點,好發(fā)于太行山地區(qū),由于早期臨床癥狀不顯著,在確診時均為中晚期。手術治療和放化療治療是目前的主要治療方式[2],但即使通過手術治療或放化療治療,食管癌患者的總體生存率也不會超過20%以上。放療作為其中一種治療方式,僅僅使用放療的方法無法對患者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醫(yī)學目前多以放療與化療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食管癌患者的治療,以期延長生存期[3]?,F(xiàn)為探究同步化放療與序貫化放療治療食管癌的臨床效果,為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思路。
經相關部門批準,通過選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28例食管癌患者進行研究,其中男性90例,女性38例,年齡39~75歲,平均(54.18±4.32)歲。入選標準:(1)患者均知情、了解、同意本次實驗目的;(2)患者均經病理學檢查確診;(3)患者經KPS檢查,評分結果≥70分;(4)患者均喪失手術機會,且未發(fā)現(xiàn)穿透性潰瘍征象;(5)患者均無遠處轉移或淋巴結轉移現(xiàn)象;(6)患者均無放化療禁忌證,且經血常規(guī)、腎功能、肝功能檢查為正常。同步化放療組平均年齡為(52.08±5.81)歲,男49例,女17例;腫瘤生長位置:22例患者為下段、31例患者為中段、13例患者為上段;TNM分期:21例患者為Ⅳ期、45例患者為Ⅲ期;疾病類型:1例患者為腺癌、65例患者為鱗癌。序貫化放療組平均年齡為(53.65±3.87)歲,男47例,女15例;腫瘤生長位置:20例患者為下段、30例患者為中段、12例患者為上段;TNM分期:20例患者為Ⅳ期、42例患者為Ⅲ期;疾病類型:0例患者為腺癌、62例患者為鱗癌。兩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基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
1.2.1 化療方法
首先為患者靜脈滴注紫杉醇,速率保持為135~175 mg/m2,d1;隨后為患者靜脈滴注奈達帕,速率保持于80 mg/m2,d2;放化療治療以21 d為一個療程對患者進行治療。序貫化放療組:首先采用全身化療治療,于全身化療完成2個周期后采用局部放療治療,再于患者局部放療完全完成后對患者再次進行2個周期的全身化療治。同步化放療組:首先對患者進行為期2個周期的放療治療,在同步放化療治療完成后進行2個周期的全身化療治療,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產生的不良反應情況給予相應的處理?;颊咴谶M行放化療期間內需要進行1~2次/周的血常規(guī)監(jiān)測,同時密切關注患者的肝腎功能以及心電圖的變化情況。
1.2.2 放療方法
128例患者均采用調強放療(IMRT)?;颊卟捎肅T模擬定位,患者腫瘤靶區(qū)需要經過專業(yè)的醫(yī)師共同勾畫,當患者食管壁增厚≥0.5 cm的腫瘤,食管旁、氣管食管旁溝淋巴結短徑≥0.5 cm和縱隔轉移淋巴結短徑≥1 cm;臨床靶區(qū)(CTV)包括原發(fā)灶及其前后左右0.5~0.8 cm、上下3 cm的組織;計劃靶區(qū)(PTV)主要考慮擺位誤差和靶區(qū)移動,左右:外擴0.5 cm,上下:頸段和胸上段外擴0.5 cm,胸中下段外擴0.5~1.0 cm。95%GTV放療總劑量60~66 Gy,2.0 Gy/次,95%CTV總 量54.0~59.4 Gy,1.8 Gy/次,1次/d,5 d/周,共6.0~6.6周。根據患者病灶靶區(qū)的劑量使用情況進行評估,分析對患者各個器官功能的影響,另外采用劑量體積直方圖(Dose Volume Histogram, DVH)對使用情況進行繪制,最后通過劑量進行認證,確認無誤后即可開始執(zhí)行治療方案。
放化療期間,對患者的各項生化指標進行檢測和統(tǒng)計,并對患者在治療期間產生的不良反應情況進行統(tǒng)計。放療結束后1個月行頸胸部增強CT、上消化道造影、腹部彩超等相關措施對目前的治療情況進行測評,按RECIST 1.1版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和進展(PD),以CR+PR+SD計算整體有效率(RR)?;煻靖狈磻獏⒖糔CI-CTCAE 3.0標準,放療毒性反應按放射腫瘤治療協(xié)作組(RTOG)制定的急性放射損傷分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情況,包含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的人數(shù)調查。由相關檢查人員進行數(shù)據統(tǒng)計并進行數(shù)據匯總。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8.0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患者的計量資料(±s)與計數(shù)資料(%)分別應用t、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整體有效率對比[n(%)]
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毒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n(%)]
食管癌作為臨床常見的消化道腫瘤疾病,對患者具有較大的生活影響,該病癥通常發(fā)生于40歲以上人群,且男性發(fā)病率普遍高于女性[4]。目前醫(yī)學對食管癌的具體發(fā)病因素未能形成統(tǒng)一化,病理顯示食管癌的產生因素較多,主要是由于患者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并且飲食習慣不斷產生變化而導致,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患者年齡以及性別等因素影響,食管癌的主要表現(xiàn)癥狀則是吞咽困難,但該現(xiàn)象需要經過相關監(jiān)測以保證病癥診斷的有效性[5]。另外在相關調查中消化道腫瘤有50%的概率產生遠處轉移,多轉移至患者頸部和腹部,同時有70%的概率產生淋巴結轉移,影響患者免疫力,由于病癥早期表現(xiàn)不明顯,因此在發(fā)現(xiàn)腫瘤時,可能已處于晚期,有聲音嘶啞或氣管瘺等現(xiàn)象[6]。常規(guī)的手術方式已無法對患者形成有效的治療,而目前也能夠通過放化療的方式對患者形成治療方案,但由于其效果不佳,未能得到廣泛的推廣和使用,患者的生存率無法得到明顯提升[7-8]。
本次選取我院128例食管癌患者進行研究并得出結果:同步放化療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序貫化放療組患者(P<0.05);數(shù)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數(shù)據,同步化放療組患者的整體有效率為83.33%,序貫化放療組為67.74%,其原因可能在于僅單純化療進入患者局部的藥量有限,無法控制大面積病灶,且無法抑制病灶轉移,而同步化療作為歐美地區(qū)的主要治療方式,能夠與放療同一時間進行,顯著減少病變的范圍,降低局部癌細胞的活性,提高整體治療效果;同步化放療組患者的毒副反應發(fā)生率均高于序貫化放療組患者(P<0.05)。數(shù)據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有報道指出紫杉醇聯(lián)合鉑類治療食管癌能夠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采用同步化放療對食管癌治療,其效果高于序貫化放療治療的患者,提高了臨床治療的有效率,同時不會顯著增加患者不良反應的產生,為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采用同步化放療的治療方式更具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