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賀,付旭東,楊卓,張倩,荊洲
(1.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 神經(jīng)外科,河南 鄭州 450052;2.河南省科學院高新技術研究中心 業(yè)務辦,河南 鄭州 450001)
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臨床常見病,發(fā)病率高,預后差[1]。TBI可以導致永久性的物理損傷、認知障礙以及人格轉變[2-3]。近年來,伴隨著交通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TBI的發(fā)生率還在上升,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疾病[4]。尤其是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的重型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severe TBI,sTBI),其病死率高達35%~45%[5]。長期昏迷是sTBI的常見臨床表現(xiàn),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還給社會以及家庭增加沉重的負擔。因此,sTBI后昏迷的促醒治療成為業(yè)內研究的一個熱點。臭氧很早應用于臨床,在腦梗死的治療上療效顯著[6],近年來被用于TBI的康復治療。臭氧不僅能夠有效治療腦水腫,降低顱內壓,而且有研究發(fā)現(xiàn)臭氧還可以改善腦乏氧狀態(tài),促進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7]。本研究收集51例sTBI伴昏迷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臭氧自血療法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對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三病區(qū)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收治的sTBI昏迷患者進行研究,共納入51例,采用拋硬幣法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8例,研究組23例,均符合英國Teasdale和Jennett提出的并于1976年修訂的重型顱腦損傷診斷標準[8],納入病例均獲得其家屬知情同意。(1)納入標準:①入院診斷為TBI;②傷后昏迷6 h以上;③GCS為3~8分;④入院時間為受傷后24 h以內;⑤年齡為16~75歲。(2)排除標準:①臭氧過敏;②有嚴重心、肝、脾、肺、腎等功能不全;③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④孕婦;⑤家屬拒簽知情同意書;⑥治療未完成即出院或隨訪失聯(lián);⑦ 6個月之前有頭部外傷史。本研究經(jīng)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 接受常規(guī)治療,包括營養(yǎng)神經(jīng)、補液、改善循環(huán)、抗感染等對癥治療。
1.2.2研究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臭氧自血療法。具體方法為抽自體血約100 mL,20 kIU·L-1肝素處理后注入無菌耐臭氧容器中,加入同體積200~400 g·L-1臭氧的氣體(臭氧5%,氧氣95%混合,空氣必須排除在外,因為可能形成有毒性的N2O2)輕柔混合5 min充分融合,觀察到血液由深紅色轉化為鮮紅色,于30 min內由靜脈回輸。每間隔2 d治療1次,5次為1個療程,共10 d,間隔10 d后再治療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3.1GCS評分 分別記錄對照組和研究組在入院時及治療2個療程后的GCS評分(排除鎮(zhèn)靜劑及其他藥物的影響)。
1.3.2血液流變學指標 入院時及治療2個療程后,對兩組患者常規(guī)靜脈采血4~5 mL,肝素抗凝,及時送檢驗科,檢測全血的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漿黏度以及紅細胞比容。
1.3.3膠質纖維酸性蛋白水平檢測 入院時及治療2個療程之后分別抽取兩組患者外周靜脈血,抗凝并3 000 r·min-1離心5~10 min后獲取上層清液,置-80 ℃保存。待樣本采集完畢,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中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水平。人GFAP試劑盒購自南京卡米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酶聯(lián)檢測儀購自美國伯騰儀器有限公司(Bio Tek)。該方法的檢測下限為0.030 μg·L-1,所有低于這個檢測限度的報告為0。
1.3.4不良反應情況 記錄兩組患者在治療中的不良反應情況,包括心悸、皮疹等。
1.3.5有效率 自治療開始3個月后,根據(jù)患者意識水平(level of conscious,LOC)評分劃分治療效果:8分為意識清醒,視為恢復;1分為無論任何刺激也無法睜眼,無睡眠覺醒周期,視為無效;介于二者之間為好轉。將恢復、好轉計入有效率。
2.1 一般資料最終納入51例患者,研究組23例,對照組2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顱腦損傷類型、致傷原因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信息
2.2 GCS評分入院時,兩組患者的GC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個療程后,研究組的GC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GCS評分均高于治療前(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GCS評分分)
2.3 血液流變學指標入院時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療程后,研究組全血的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比容均低于對照組(P<0.05);且組內比較,上述指標治療后均低于治療前(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2.4 GFAP檢測結果入院時兩組GFAP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療程后,兩組患者血清GFAP水平相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組內比較,兩組治療后血清GAFP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GFAP比較
2.5 不良反應情況對照組出現(xiàn)2例發(fā)熱,1例心悸,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7%;研究組1例發(fā)熱,1例皮疹,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7%。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不良反應情況(n,%)
2.6 有效率臭氧治療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有效率比較(n,%)
作為臨床上的多發(fā)病,TBI病情進展快,致殘率高[9-10],尤其是sTBI,會導致顱內血腫、腦挫裂傷、腦干受壓或挫傷,由于缺血缺氧形成彌漫性腦組織腫脹,造成腦干上行網(wǎng)狀激活系統(tǒng)傳導通路受損,使丘腦彌散投射系統(tǒng)與大腦皮質維持覺醒的功能區(qū)失去聯(lián)系,從而患者處于昏迷狀態(tài)。研究表明,腦損傷死亡患者中有30%~40%伴有彌漫性軸索損傷以及腦組織缺血的改變[11]。動物實驗證明,神經(jīng)元在損傷后會發(fā)生進行性損害,缺血缺氧,直至腦復蘇后這種損害才停止[12]。不僅如此,昏迷患者更容易發(fā)生肺炎、壓力性損傷等,給治療和護理增加了難度,因此,對于sTBI昏迷患者的促醒非常必要。
臭氧療法有久遠的歷史,后來由于不當?shù)氖褂梅椒ㄒ约皠┝?,造成嚴重的毒性反應而被廢棄[13]。近年來,臭氧療法有了新的進展,重新應用于臨床。本研究顯示:經(jīng)過臭氧治療2個療程之后,研究組的GCS評分高于對照組,并且治療后GCS評分高于治療前,說明臭氧促醒治療的效果是肯定的。血液流變學指標也同樣發(fā)生改善。臭氧治療2個療程后,研究組的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比容都低于對照組,并低于治療前,這種變化對病情的進展是有幫助的。高切黏度主要受紅細胞比容與紅細胞變形能力的影響,高切黏度降低說明紅細胞比容減小、紅細胞變形能力增強;低切黏度主要受紅細胞聚集性的影響,低切黏度降低說明紅細胞的聚集性降低。這些指標的變化說明血液的黏滯度下降,血流速度增加,這樣可以增加腦組織供氧,也說明了紅細胞的變形能力增強,聚集性減弱,而且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紅細胞比容減小,反映了紅細胞通過微循環(huán)的能力增強,對改善微循環(huán)有幫助。Smith等[14]認為臭氧可以改善組織的氧供,增加血液的流動性,增強細胞的氧化代謝等,同時可以降低氧合血紅蛋白與氧的結合程度,有利于氧從血液中向組織的釋放。同時增加紅細胞的變形能力,增加纖維蛋白溶解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紅細胞的黏滯性,改善微循環(huán)。
GFAP是星形膠質細胞的一種中間絲蛋白和主要的骨架成分[15]。研究表明,顱腦外傷時GFAP會釋放入外周血,造成外周血中其水平升高[16]?;谶@個特性,多項研究表明,GFAP可以作為評價TBI嚴重程度的蛋白標志物,且具有較好的敏感度和特異度[17-19]。在本研究中,實驗室酶學指標顯示:在治療2個療程后,研究組血清GFAP水平降低說明臭氧治療在一定程度上修復了腦組織的損傷。神經(jīng)細胞的壞死是不可逆的,但是這個壞死指的是神經(jīng)細胞胞體,如果是遠離胞體的軸突損傷,是有機會發(fā)生軸突再生的[20]。臭氧可以增加組織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SOD是體內一種重要的抗氧化酶,它能將體內氧自由基轉化為過氧化氫,再通過過氧化氫酶的催化作用轉化為無害的水。研究表明,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后,氧自由基及脂質過氧化物水平升高[21],而自由基的清除對脂質過氧化反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從而對損傷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產(chǎn)生保護[22]。
盡管臭氧自血療法對sTBI的效果是肯定的,但是治療的劑量與方法需要嚴格把控。臭氧水平過高會與體內多不飽和脂肪酸、抗氧化劑、巰基發(fā)生反應,生成氧自由基以及脂質氧化產(chǎn)物(lipid oxidation products,LOPs)等[23],氧自由基可以引發(fā)機體較強的氧化應激反應,對細胞造成損傷,LOPs也會通過氧化反應生成有毒性的醛類物質。過去認為,氧自由基和LOPs是有害的,但現(xiàn)在這一觀念已被修正。因為它們經(jīng)過血液的稀釋以及膽汁、尿液等的排泄,并通過谷胱甘肽轉移酶以及醛脫氫酶代謝,只有亞微摩爾濃度到達全身的器官。在這些器官中,它們可以作為氧化應激的信號分子,是機體防御和免疫反應的重要介質[6]。這些信號分子可以引起體內抗氧化酶比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等的表達上調。而且LOPs誘導氧化應激蛋白,其中一種就是血紅素加氧酶-Ⅰ,它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抗氧化防御和保護的酶之一。有證據(jù)指出,臭氧水平過低無用,至多起到安慰劑作用,過高則會引發(fā)氧化應激損傷[6],所以對于臭氧水平的要求比較高,必須剛好超過某個閾值水平,既能觸發(fā)生物效應,又不產(chǎn)生毒性。這種抗氧化反應可能會逆轉由衰老、損傷、糖尿病、退化等引起的慢性氧化應激反應。
根據(jù)過去十幾年的數(shù)據(jù)以及人血液的平均抗氧化能力,已經(jīng)確定了“治療窗”,10~15 ng·L-1血液為最小區(qū)間,80 ng·L-1血液為最大值。在這個范圍內,臭氧可以發(fā)揮治療作用而無毒性。根據(jù)治療經(jīng)驗,20~40 ng·L-1是常用范圍,此范圍在相關文獻[13]中也有報道。
綜上,臭氧自血療法可以降低血液黏滯度,增加組織供氧,并減少自由基對腦組織的損害。在使用方法正確、劑量適當?shù)那疤嵯?,臭氧自血療法對sTBI后昏迷的促醒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