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興云
1975至1979那幾年,我和大學(北京師大中文系)時代的老師,被稱為“民俗學之父”的鐘敬文先生,有過師生間的密切聯(lián)系。原因是,敬文老師關(guān)注并指導(dǎo)我,編印魯迅研究與教學用圖書。(那是特殊時期,受政治影響,老師的主業(yè),民俗學和民間文學研究,無法正常開展。)在頻繁的通信往來中,老師多有圖書和資料的惠贈。這里要說的,是一本特別的贈書——三校校樣本。此書是魯迅的日籍弟子增田涉教授的回憶錄,名《魯迅印象記》,由敬文師譯成中文。(敬文師和增田涉先生,是交往多年的好朋友。)
老師來信,常常說到他的工作情況,即正在做的事,其間,一再提及翻譯《魯迅印象記》的進度。
如:
“近來因為譯述增田涉教授的《魯迅印象記》,幾乎占去了全部時間。”
“《魯迅印象記》已譯成,此稿是系里所交付的工作,完成后要交教研組處理,本人暫時不便作什么主張?!?/p>
這是1976年4月的兩次信函,告訴我,譯述《印象記》的進行及完成。到8月里,老師說:
“《印象記》前月由校領(lǐng)導(dǎo)決定作為教學參考材料付印,28(日)前已校過初次大樣。近日因防震,可能要受了些耽擱?!保ǚ勒穑f的是唐山地震。)
“《魯迅印象記》,第四次校樣,已校過,大約下月里可以出來吧?!?/p>
再過兩個月(10月),就說贈送給我的事了。
“《魯迅的印象》,本擬送你一冊,因系領(lǐng)導(dǎo)對該書控制極嚴,不許個人多要和贈送(所有必須贈送——主要是單位——都由系直接辦理),所以沒有如愿,很抱歉。幸我處還存有該書的校樣。你有機會來京,將把它交給你?!?/p>
不過,在信里表達的,是不能如愿的遺憾。所說補救方法,老師一直記著。到12月初,12月底,兩次說及贈送辦法:從郵局寄給我(連同別的贈書):
“我校近來除《印象記》外,沒有別的關(guān)于魯翁的出版物,但去年所出的《紅樓夢注釋》(二冊),外間評論頗佳,現(xiàn)已再版。您如需用,將與《印象記》三校樣本一同寄去?!?/p>
“昨天由郵局掛號寄去贈你的書籍三種(共四冊,另附還你的材料兩份),這主要是助你在新的一年里的學習,附帶也感謝對過去幾個月里你在種種方面為我所付的辛勞。《魯迅的印象》,你如果講究的話,可把某些靠近頁邊的“校字”改寫一下,然后加上封皮再裝訂過。”
老師對弟子的關(guān)愛之情,洋溢在信的字里行間。一冊《魯迅印象記》三校樣本,我收到后,經(jīng)裝訂成冊,即為我感念恩師的難得紀念品。
可以補充的是:二年后(1979年)春天,我因事赴京,到母??赐蠋煏r,敬文先生終于如愿,以一本成書:北京師大中文系印行的《魯迅印象記》,交到我手中。
看封面及扉頁,只有書名和原著者名,無譯者姓名。再看封底,下右角印著“教學內(nèi)部參考”字樣。
在封二,老師題款曰:
“贈興云同志靜聞、秋紫1979、3、9、北京?!?/p>
贈者之一的秋紫,是老師的夫人(也是我的業(yè)師),陳秋帆先生(教我們現(xiàn)代文學)。兩位恩師共同題贈,是我所得師友惠贈書中的唯一,異加珍貴。
在封面后,附有一頁打印件,全文是:
重要說明
《魯迅的印象》一書,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也有較嚴重的觀點問題?,F(xiàn)將全文譯出。譯文也未經(jīng)詳細審查,僅供有關(guān)領(lǐng)導(dǎo)方面和研究魯迅著作的參考。此書印數(shù)極少,已經(jīng)全部送審和內(nèi)部交流,請各位同志不要再向我系索取。
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19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