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維
【摘? ? 要】信息技術像一張蜘蛛網,已經將全球的人類牢牢拴在了一起,未來的時代必將以信息技術為主導。而小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主人,應該盡早接觸信息技術的相關教學。小學語文是最容易實施信息技術教學的課程,本文就談談怎樣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 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0.178
我國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已經步入了信息化時代。各個領域相繼與信息技術進行跨界合作,效果斐然,教育事業(yè)亦是如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事業(yè)發(fā)展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引入信息技術讓語文教學如虎添翼,產生了質的飛躍。信息技術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其形式、內容都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目前,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優(yōu)化課堂教學,已經將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放在了首位。筆者將帶領大家了解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小學語文的教學。
一、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的概念
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是指通過互聯網、多媒體設備等第三方與信息技術有關的工具輔助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形式。該教學形式需要一定的硬件設施條件,目前運用最廣泛的就是多媒體、微課等新型教學方法。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具有準確性、快捷性、針對性,可以說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把“利器”。
二、運用信息技術之前的小學語文課堂現狀
(一)學生上課走神,課下無法及時查漏補缺
法國心理學家克羅布斯曾對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證明了小學生的大腦有一種很活躍的細胞分子會在其上課的時候尤其活躍。而這種細胞分子也是導致學生上課走神的罪魁禍首之一。我在旁聽語文課的時候,就挨著一名學生并記錄該堂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在前半堂課的時候,該名學生還是在十分認真地聽講,在多次觀察之后,這名學生的心思已離開教室很遠,他雖然保持著正確的坐姿,但是目光呆滯,嘴里敷衍地回應著教師的問題。當然不僅是這一名,班上還有部分學生也是這種情況。在課后,這些學生也沒辦法進行課堂內容的查漏補缺,課上沒聽到的內容就成為了他們課程的重要缺陷,隨著時間推移,缺陷越積越多,學生的語文能力水平日漸下降,無法跟上后期的教學內容。
(二)教師仍舊傳統(tǒng)教學,效率低下
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備課方便,依舊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方法。上課時教師只需要右手持課本,左手持教學大綱,就能將一堂課的內容快速講完。他們認為這樣既不用花費大量的空余時間去備課,又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其實不然,通過小學生的語文測試成績就可以看出,在教師古老的傳統(tǒng)教學體制下,學生的閱讀理解、識字水平、綜合能力等遠不達標。在學生看來,教師拿著課本講課猶如和尚念經一般,使自己在課堂上昏昏欲睡。因此為了響應新世紀的教學要求,全面發(fā)展小學生的語文能力水平,教師需要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做出重要的變革,才能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
三、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
人們都說信息技術是“無形的物體”,要想將它在課堂上完美的展示出來,就需要找到一個優(yōu)秀的載體。當前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的形式已經有成千上百種,這些都是我國優(yōu)秀教師的智慧結晶,是他們在不斷的教學探索中挖掘和創(chuàng)造出來的。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并針對上文的小學語文課堂現狀分析,提出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的兩種典型教學形式。
(一)上課集中注意,課下微課查漏補缺
微課也是信息技術發(fā)展下的一大產物。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課優(yōu)化課堂無疑是一種明智之舉。微課就是短視頻教學,一種數字結構化資源。通過調查全國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分析發(fā)現,學生在家酷愛看電視,對視頻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學習能力。他們會從視頻中學到的語言和肢體動作并在實際生活中表現出來,而微課作為教育界的短視頻教學代表,融合了多種信息技術知識,對小學語文課堂的意義重大。教師可以將微課短視頻在課上播放給學生觀看,里面有趣的畫像結合動聽的聲音,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而到了課下,學生沒有學習到的知識,也可以通過微課及時查漏補缺,填補上自己學習上的漏洞。因此,微課作為信息技術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可以很好地起到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作用。
(二)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新教學,提高效率
多媒體電子設備是與信息技術領域合作的重要教學工具。媒體對于現在的每所學校教室都能隨處可見,小學語文教師也可以應用多媒體對課堂教學進行優(yōu)化。部分教師覺得做PPT很浪費時間,而且自己的PPT也不美觀,根本無法吸引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其實在網絡上,有眾多與PPT相關的制作視頻,也有很多網站發(fā)布了模板,教師可以擇優(yōu)下載使用,然后在課堂上結合課件進行演講,遠比拿著一本語文教材大聲講解的教學效率高。而且教師也不用花費大量的課堂時間在黑板上進行板書,可以將課堂的筆記呈現在課件上供學生記錄,自己則觀察是否有學生偷懶開小差的不良學習現象。總之,多媒體是信息技術的重要載體,在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中,其對于課堂的教學效率帶來了諸多的優(yōu)勢,并且在教師的合理運用下,可謂是將其價值發(fā)揮到了極致。
如果將信息技術教學比作一盆清水,那么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題就猶如微火。萬物相生相克,世間的辦法總比困難多。本文結合現實生活中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兩大現狀,即學生上課走神和教學效率低下,提出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具體方案。本文只提出了微課和多媒體這兩種形式,但是還有許多有關信息技術教學的形式等待發(fā)掘。
參考文獻
[1]陳愛霞.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4(34):260-261.
[2]牛得草.小學語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現狀及提升策略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