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輝蓮
【摘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中非物質藝術元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民族音樂滲透到小學音樂教學中,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信心,推動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文章分析了民族音樂滲透到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意義,針對小學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缺失的現狀,探討小學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的滲透策略。
【關鍵詞】民族音樂;小學音樂;教學策略
民族音樂是在民間產生、流傳的音樂,表現的是民間的生產生活。在我國數千年的文明歷程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也形成了內容豐富、內涵深刻的民族音樂體系,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應該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把民族音樂融入課堂,發(fā)揮民族音樂的教育功能,引導學生積淀藝術素養(yǎng),使其成為傳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重要力量。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的教學現狀
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民族音樂占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對音樂鑒賞能力和藝術審美能力有較高要求。到了現代社會,快節(jié)奏的生活,多元文化的沖擊,一味追捧流行音樂,人們靜心欣賞民族音樂的情況少之又少,導致民族音樂的發(fā)展受到了很大限制,甚至不少民族音樂接近失傳。對此,政府部門在推動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反復強調傳統(tǒng)文化的推廣學習,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小學民族音樂的教學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一是音樂教材相對單一,民族音樂所占據的比重十分有限,無法滿足學生的現實需求,影響小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二是教學方法單一,依然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忽略體驗式教學和互動式教學,也沒有重視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純粹死板的理論知識講解和歌曲學唱難以保證教學效果;三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死板,缺少音樂社團活動或者音樂比賽等學生自我展示的平臺,新媒體技術應用不多;四是師資力量薄弱,在小學中,有一部分音樂教師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還有一部分專業(yè)教師因缺乏后期的繼續(xù)教育,其能力水平參差不齊。薄弱的師資力量難以達到民族音樂教學的要求。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的興趣教學策略
1.重視音樂欣賞的作用,著力提升小學生的學習熱情
如果不能調動其小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興趣與熱情,那就不可能做好民族音樂與音樂教學活動的有效融合。為此,教師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民族音樂賞析是一個十分不錯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設置更多的音樂賞析內容,帶領小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聆聽、學會欣賞民族音樂的表現形式與內容等,增加小學生的音樂體驗,引導其自覺提升自身對音樂藝術的欣賞水平,從而實現與創(chuàng)作者在思想上的共鳴。在新的時代,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技術條件,大力改變傳統(tǒng)理論知識為主的授課模式,科學利用多媒體資源,創(chuàng)設更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強化小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直觀認識。
2.豐富教學方式,提升教學內容的多樣性
信息化時代,各類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讓教學方式與方法得到了更大程度的豐富,教學的方式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通過對網絡資源的合理利用,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做出無限的拓展,這對于小學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內容的融合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對教學的形式做出優(yōu)化調整,依賴于網絡資源的豐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民族音樂知識競賽,引導小學生自行去搜索相關內容,在知識的分享之中全面提升整體的學習效果。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民族音樂藝術方面的教育專家的在線授課等內容的展示,幫助小學生提升相關知識的儲備量,有效的豐富課堂教學的實際內容。
3.充分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民族音樂審美能力
針對小學生群體開展民族音樂教學活動的時候,要想真正使小學生體會民族音樂當中的美感,那么教師就要注重進行有效的環(huán)境創(chuàng)建。很多小學生對于民族服飾和風俗習慣非常感興趣,那么教師在引導小學生進行民族音樂學習的時候,就可以引入服飾和風俗習慣這些元素。例如教師引導小學生進行《草原就是我的家》這首蒙古族歌曲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在課前準備環(huán)節(jié)當中引入一些蒙古族的具體服飾,把這些服飾帶入民族音樂的具體教學課堂當中,讓學生首先對蒙古族產生足夠的好奇心。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把握這首歌曲基本唱法之后,可以和學生共同進行小劇場的排練,讓在民族音樂學習過程當中表現優(yōu)秀的學生身著蒙古族的特色服飾和教師合作表演。通過這樣的形式,首先讓小學生在音樂學習活動當中接觸更多的文化元素,進一步拉近小學生與民族文化之間的距離。采用合理獎勵機制構建的方法也能使小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民族音樂學習活動,以真實情境構建的方法促進小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深度感知。這個簡單的案例主要為了說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民族音樂學習活動的時候,拉近小學生與民族文化之間的距離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教師在開展具體教學工作的時候要注重以不同的形式來進行民族文化元素的輸入,構建合理的文化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民族音樂的體會。
結語:
總之,將民族音樂滲透到小學音樂教學中,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新要求,促進小學生藝術鑒賞能力和音樂學習能力提高,從教師的角度,應該充分認識到民族音樂教育的作用和意義,推動其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關注民族音樂在現代社會中的發(fā)展情況,積極探索新的音樂教學方法和文化傳承途徑,在保證小學音樂教學效果的同時,實現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
參考文獻:
[1]徐曉寧.小學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fā)展方式探索[J].新智慧,2021(17):37-38.
[2]常佳.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fā)展[J].藝術家,2020(12):114-115.
[3]孫鵬飛.大學音樂教育中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分析[J].科教導刊(上旬刊),2020(2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