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杜
從小我的性格就比較安靜,我做不到像鄰居家的小女孩一樣,整天風(fēng)風(fēng)火火跟在一群男孩后面狂奔亂跑,上樹抓鳥,下河撈魚,把自己弄得臟兮兮的,像個泥猴。
我是巷子里難得的乖巧女孩兒,是周邊鄰居教育自己孩子時常用的典范,也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周圍的大人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特別是女孩兒都能夠像我一樣安靜、懂事,主動幫父母做家務(wù),照顧年幼的小弟弟和年邁的太婆,閑暇時看書,然后編成故事講給“不聽管教”的二弟聽,唯有此,他才會乖乖待在家,聽我的派遣。
父母很忙,為了生計整日守在街邊的水果攤。媽媽常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所以她每天總是第一個上街?jǐn)[攤,最后一個收攤。無論刮風(fēng)下雨、嚴(yán)寒酷暑,他們依然如故。生活的不易、父母的艱辛,我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
記得有一次,媽媽很晚才收攤。累了一天的她臉色很不好,我還注意到她的眼睛有些紅腫,面頰上留有點(diǎn)點(diǎn)淚痕。在爸爸勸說媽媽想開些時,我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原來,媽媽在傍晚時,因?yàn)槿硕啵由咸焐璋?,對錢很敏感的她居然收進(jìn)了一張假幣。雖然,只有50元錢,但那已經(jīng)是全家人好幾天的生活費(fèi)了,怪不得媽媽如此傷心自責(zé)。
“窮人的孩子早當(dāng)家”這句話,我是有深刻感受的,看著含辛茹苦的父母,看著清貧的家,從很小的時候起,我就知道自己要和父母一起撐起這個家——畢竟我是大姐,是父母唯一的幫手。兩個弟弟尚且年幼,而太婆身體又不好。如果我不幫父母,誰幫呢?
父母對我最大的獎勵就是給我辦了一本圖書館的借書證。圖書館就在街道的盡頭拐彎處,離家不遠(yuǎn)。我讀幼兒園時,爸爸曾多次帶我去過那里。爸爸只是初中畢業(yè),但這一點(diǎn)也不影響他喜歡看書。媽媽也很支持爸爸,雖然她也只上過幾年小學(xué),但是對書卻有著獨(dú)特的情感。媽媽說“喜歡看書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所以她喜歡和尊重每位愛讀書的人。
我喜歡看書,可能是受爸爸影響;也可能是為了多看書才能講出好故事,約束喜歡聽我講故事的弟弟們,我很享受他們崇拜的眼神和一個勁追問故事結(jié)局的表情;還有可能是因?yàn)閶寢屜矚g愛看書的人,她的欣賞我很受用。當(dāng)然,也有性格和身體的原因,喜歡安靜獨(dú)處的我,沉浸在書中的故事里,跟隨著主人公的喜怒哀樂而開心、憂傷,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進(jìn)展而把心懸著、擔(dān)心著,那種因?yàn)樗说哪ルy而傷心、難過,因?yàn)樗说目鞓范杠S的心情起起伏伏,我成了一個情感豐沛、善解人意的女孩。
經(jīng)過父母多年的打拼,我們家搬進(jìn)了新房子,父母也擁有了自己的水果超市。那些清貧的日子一去不復(fù)返,已經(jīng)長大的我卻依舊喜歡看書。整個青春期里,我都是與書相伴的。我喜歡那樣的閑暇時光,喜歡沉浸在書中獨(dú)自快樂、憂傷,喜歡在書里憧憬美好的未來,在書中了解到許許多多未知的人與事,神游到遙遠(yuǎn)的國度,看法國巴黎圣母院、埃及吉薩金字塔、法國普羅旺斯薰衣草……
我常想,如果青春里沒有書籍陪伴,我該有多寂寞。因?yàn)樾郝楸?,我與別的孩子自出生就注定了不同。但是我一點(diǎn)都不覺得自卑,因?yàn)槲矣袝喟椋缫晃缓糜?,教我正視自己的不足,并讓我學(xué)會寬容和獨(dú)立,也學(xué)會了愛人。
最重要的是,在激情四射的青春年華里,有了書的陪伴,我感受到了和同齡人一樣的青春活力。唯一不同的是,他們在腳下的地面上奔跑,而我將全部激情都化作心靈的音符在文字間“追逐嬉鬧”。
那么多美麗紛繁的故事,那么多遙遠(yuǎn)而神秘的旅程,那么多令人敬仰的平凡人,那么多身殘志堅的前輩……是它們陪伴我度過了最美好的青春時光。
(編輯 文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