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文強,黃光浩,陸舟,楊環(huán)菊
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SAA)為一種獲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病癥,與T淋巴細胞引發(fā)可溶性抑制因子攻擊造血干細胞導致的免疫介導性損傷具有密切相關(guān)的聯(lián)系,以嚴重貧血、感染、出血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病情進展迅速,病死率較高,以兒童、年輕患者為主要患病人群[1]。目前針對SAA,骨髓移植為一線治療方案,而對于不宜實施骨髓移植患者,可采取免疫抑制治療,將免疫球蛋白與環(huán)孢菌素聯(lián)合治療,可顯著減少各種免疫抑制劑用量,提升患者耐受力,降低藥物毒副作用。國內(nèi)抗人淋巴細胞豬免疫球蛋白(ALG-p)具有價格低廉、療效佳等優(yōu)點,在國內(nèi)臨床治療中已得到廣泛應用[2]。環(huán)孢菌素A(CsA)是一種鈣調(diào)磷酸酶抑制劑,該藥在慢性復發(fā)炎癥反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治療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3]。ALG-p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多年,治療SAA有較為理想的療效,但目前國產(chǎn)ALG-p聯(lián)合CsA治療SAA的報道較少,故本文就此進行研究,闡述如下。
在本院選取的30例SAA患者,資料源自2018年11月~2021年3月。3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8:12,年齡在19~65歲,平均年齡(23.15±2.14)歲;SAA-Ⅰ型24例,Ⅱ型6例。入組標準[4]:(1)實施血常規(guī)、骨髓活檢病理以及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等檢查,符合SAA診斷標準;(2)均知情同意;(3)患者年齡、性別等資料齊全。排除標準:(1)患者既往有精神病史;(2)患有重要器官臟器損傷。
所有患者均采取ALG-p聯(lián)合CsA治療,給予患者服用北京雙鷺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環(huán)孢素軟膠囊(批號:國藥準字H20093398,規(guī)格:50mg*50粒),服用3~5mg/(kg·d),分2次口服,CsA血藥濃度控制在200~400ng/ml,并服用護肝藥物。同時使用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ALG-p(批號:國藥準字S20040023,規(guī)格:0.25g/支),20-30mg/(kg·d),持續(xù)使用5d,同時使用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批號:國藥準字H20070007,規(guī)格:20mg)1~2mg/(kg·d)與ALG-p同步靜脈注射,ALG-p結(jié)束后,改為潑尼松1mg/(kg·d)口服,兩周后逐漸減少劑量,持續(xù)治療4周停藥。
評估治療效果,療效評價標準:痊愈:癥狀消失,白細胞計數(shù)(WBC)達4.0×109/L,血小板計數(shù)(BPC)達125×109/L,血紅蛋白(Hb):女>110g/L、男>120g/L以上;顯效:癥狀消失,WBC達3.5×109/L,BPC有一定程度增加,Hb:女>110g/L、男>120g/L;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統(tǒng)計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治療前后對患者實施血液常規(guī)與骨髓檢查,血液常規(guī)指標包括Hb、中性粒細胞(ANC)以及紅細胞計數(shù)(Ret)以及血小板(PLT)。觀察30例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治療前后變化情況,其中包括CD3+、CD3+CD4+(Th)、CD3+CD8+(Ts)[5]。
30例患者中,16例痊愈,9例顯效,5例無效,治療總有效率83.33%。所有患者中2例下肢皮疹,1例血糖、血肌酐上升,4例發(fā)熱,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3.33%,分別經(jīng)過抗過敏、抗感染以及保肝護腎等對癥治療后緩解、恢復。
表1 30例患者治療前后血常規(guī)檢測(x±s)
表2 30例患者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情況(x±s)
治療后患者Hb、ANC、Ret、PLT均高于治療前(P<0.05);在治療后實施骨髓檢查顯示,所有病例骨髓的有核細胞均達到增生-明顯活躍,紅系、粒系均顯著增生,易引起巨噬細胞增生,見表1。
治療后患者CD3+、Th、Th/Ts均高于治療前,治療后Ts低于治療前,差異顯著(P<0.05),見表2。
SAA為T淋巴細胞功能亢進、經(jīng)過1型淋巴因子與效應T細胞造成造血細胞過度凋零,而引發(fā)自身免疫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臨床綜合征,該病具有較高的近期死亡率,免疫介導的造血抑制為該病常見病理機制,常會出現(xiàn)嚴重的貧血、感染、出血等臨床表現(xiàn)[6]。目前針對SAA,其治療尚缺乏有效的特效藥物,骨髓移植雖可治愈,但骨髓配型成功幾率較低,大部分患者仍需采取強化免疫抑制治療。
以往臨床常使用進口馬或兔的抗淋巴細胞免疫球蛋白(ALG)進行治療,但其價格昂貴,患者經(jīng)濟負擔較重,影響其治療依從性[7]。近年來,抗人淋巴細胞豬免疫球蛋白(ALG-p)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中,該藥價格低廉,是性價比較高的一種治療藥物。與CsA聯(lián)合使用,可顯著提升治療效果,減少患者醫(yī)療費用[8]。本文研究顯示,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達83.33%,表明ALG-p聯(lián)合CsA治療具有顯著療效,總體有效率較高。本文研究得出,經(jīng)治療后,30例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3.33%,表明ALG-p聯(lián)合CsA治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考慮原因在于本文使用ALG-p聯(lián)合CsA治療中,使用甲潑尼龍治療,可有效預防藥物不良反應。目前臨床研究顯示T淋巴細胞功能亢進在原發(fā)性獲得性SAA發(fā)病機制中具有重要作用,SAA為T淋巴細胞介導的以造成血系統(tǒng)為靶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病癥。SAA患者體內(nèi)存在CD4+/CD8+比值顯著減低,表明SAA存在T淋巴細胞功能異常。本文研究顯示,治療后患者CD3+、Th、Th/Ts均高于治療前,治療后Ts低于治療前,表明ALG-p聯(lián)合CsA可清除血液與外周組織中T細胞,促進T細胞激活與凋亡。血常規(guī)為最基本的血液檢驗,主要用來判斷血液方面是否存在異常,機體是否存在感染、炎癥等病癥。本文研究得出,治療后患者Hb、ANC、Ret、PLT、骨髓象較治療前明顯改善,進一步證實ALG-p聯(lián)合CsA治療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針對SAA患者,給予ALG-p聯(lián)合CsA治療效果較佳,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少,是治療SAA有效方案之一,值得借鑒。
【課題項目】 梧州市科學研究與技術(shù)開發(fā)計劃項目(合同編號:20190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