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沛, 萬曉莉
(揚州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江蘇揚州225100)
隨著畜禽養(yǎng)殖業(yè)的不斷發(fā)展, 人們對其要求越來越高,為提高經濟效益,人們對產蛋率的關注度愈加提高,尤其是產蛋后期。蛋雞的產蛋高峰期維持3 ~ 4 個月, 就會進入到產蛋后期 (朱良瑞等,2015),此時雞群的生產性能便會下降,破蛋率增加,蛋殼品質變差,免疫力降低,對各種應激都較敏感,但在淘汰這一時期的蛋雞時,其產蛋率仍在65%以上(趙國先等,2017)。 為改善蛋雞產蛋后期的生產性能, 國內外學者從營養(yǎng)調控的角度對蛋雞產蛋后期的抗應激能力、產蛋率、蛋品質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本文從能量、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方面總結了蛋雞產蛋后期的營養(yǎng)調控技術,旨在為產蛋后期的飼糧配制提供參考。
能量對于蛋雞的生產性能以及生命活動必不可少, 適宜的能量水平可提高蛋雞的產蛋性能,利于體內蛋白質、氨基酸等的吸收,可增加蛋雞的產蛋率。家禽血清與肝臟中的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可使脂肪沉積,能量過高時,肝臟會合成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的含量增加,說明脂肪增加。 研究表明,當京紅蛋雞產蛋后期的飼糧能量水平為10.79 MJ/kg 時,可降低蛋黃膽固醇含量,且脂代謝及抗氧化能力顯著提高,飼養(yǎng)成本也相對降低(方書寶等,2020)。 而過高的能量會導致蛋雞體內能氮失衡,對于產蛋率的提高起不到積極的效果,飼糧能量和蛋白質水平的適當降低可提高母雞的產蛋率。研究表明,在羅曼LSL-萊特蛋雞飼糧中添加內切木聚糖酶可提高飼料轉化率和蛋殼質量,飼糧中能量和蛋白質水平的降低提高了蛋雞產蛋率(Mehran Torki,2014)。
蛋白質在機體的內臟器官及羽毛等都有分布,蛋白質過多會造成雞腸道功能紊亂,出現(xiàn)腹瀉等現(xiàn)象,嚴重者會出現(xiàn)痛風、脂肪肝、腎臟病變等疾病, 過低則會影響體重及產蛋率等。 飼糧粗蛋白質水平可影響日產蛋量及蛋料比等。 段國香等(2017)研究“京紅一號”蛋雞產蛋后期所需的蛋白質水平, 試驗結果表明,13.41 g/MJ 的蛋白能量比、15.44%的粗蛋白質水平時, 生產效益較好且經濟效益最佳。 產蛋后期蛋雞對蛋白質的需要實質上就是對氨基酸的需要, 所以在飼糧的補充中既要考慮蛋白質的質量,也要注意氨基酸的平衡。宋代軍等(2008)研究表明,飼糧中蛋氨酸水平的提高會使產蛋率呈現(xiàn)先升后降的趨勢, 在不同的蛋氨酸水平中, 以0.33%的水平對產蛋率影響效果最好, 并且0.33%的蛋氨酸水平與0.65%的賴氨酸水平組合使用添加在飼糧中時,產蛋率最好;此外,有研究表明,使用膠囊形式合成的賴氨酸和蛋氨酸可以通過改善蛋雞吸收后氨基酸的平衡,來降低膳食氨基酸的補充水平(Sun,2020)。
維生素作為家禽體內不可或缺的一類微量有機物質,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其對腸道微生物菌群有調節(jié)作用, 可提高雞體的免疫力(Gan,2020)。在家禽飼糧中較為重要的維生素有維生素D3、維生素A 和維生素E。 但在飼糧中補充脂溶性維生素,用量要謹慎,過量會導致家禽中毒,從而影響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研究顯示,在產蛋后期,維生素D3能維持雞體內的鈣磷平衡, 可改善蛋殼硬度和強度,降低破殼蛋率和軟殼蛋率,對鈣濃度也有影響,在飼糧中添加維生素D3可提高產蛋后期飼喂3.5%鈣水平的生產性能(Attia,2020)。 維生素A 由兩分子異戊二烯與β-白芷酮環(huán)所構成, 通過參與蛋白質的合成,來達到維持上皮細胞完整的效果,并參與視網膜內感光細胞的合成,來維持家禽正常的視覺。此外,維生素A 與類固醇激素的作用相似,其對生殖道、消化道的正常功能起生理調節(jié)作用。 在飼糧中添加2640 IU/kg 的維生素A, 對58~64 周齡海蘭褐蛋雞的蛋品質及生產性能有所改善,并可使其產蛋量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孫麗娜等,2010) 。 維生素E 可促進卵子的產生,因體內17-酮類固醇排泄增加,促使黃體卵細胞數(shù)量增加,因此維生素E在飼糧中的添加可增加產蛋量, 延緩產蛋高峰期(楊雨等,2019) 。 另外,在飼糧中添加維生素E,可通過肝釋放出卵黃蛋白原,增加血液中維生素E 的沉積,從而對蛋雞的生產性能及抗氧化能力起到積極作用(張玉,2016;Bollengier-Lee,1998)。
3.1 鈣對產蛋后期的營養(yǎng)調控 鈣是家禽骨骼和蛋殼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維持肌肉、神經的正?;顒?,提高產蛋率和蛋殼質量,促進羽毛的生長。產蛋周期大約有一半的時期都為產蛋后期,持續(xù)時間較長,但產蛋后期雞消化系統(tǒng)功能減弱,對鈣的吸收能力降低,導致蛋殼質量變差。 產蛋后期蛋殼品質是影響經濟收益的一個重要因素,大多數(shù)的研究表明,影響蛋殼品質的主要因素是鈣的缺乏,腸道對鈣的吸收能力下降, 老齡蛋雞的卵裂率有所增加。 研究表明, 隨著飼糧鈣水平從3.5%提高到4.7%,蛋殼破損率從3.6%線性下降到2.1%,說明鈣在飼糧中的補充對于產蛋后期的蛋雞有較大影響(An,2016)。 試驗表明,4%的鈣即可滿足蛋雞后期的生產性能,尤其是60 ~ 72 周齡的蛋雞,應保證每日攝入鈣在4.5 g 以上, 提高鈣的濃度可增強蛋殼的厚度,從而降低滯銷蛋率(段寶玲等,2016)。
蛋的強度和厚度對養(yǎng)殖戶實現(xiàn)效益最大化有著直接的影響, 蛋殼強度在蛋的運輸過程中會影響蛋的破損率,蛋殼強度為3.5 kg/cm2時,抗損壞能力最為理想;蛋殼厚度的增強有利于蛋的運輸,但是蛋殼過厚會影響孵化效果,降低出殼率,蛋殼厚度以0.3 ~ 0.4 mm 為宜(孫麗娜等,2010)。所以在飼養(yǎng)后期, 想要降低蛋的破損率, 提高經濟效益,必須選擇優(yōu)質的鈣源,合理補鈣。 而補鈣的時間,以下午四點效果最佳,因為形成一枚蛋大約要24 ~ 25 h,且此時間段蛋殼沉積的鈣最多,飼料中補充的鈣直接進入蛋殼腺形成蛋殼, 既節(jié)約飼料減少成本,又能充足地利用鈣源。
3.2 磷對產蛋后期的營養(yǎng)調控 磷作為家禽體內重要的礦物質元素,與鈣相同,也是骨骼和牙齒的組成成分, 低磷飼糧會使畸形蛋率和破殼蛋率提高,也會導致家禽軟骨病和佝僂病的發(fā)生。磷對產蛋雞的作用很大, 是蛋雞整個生長過程中所必需的礦物元素,不僅關系著蛋殼的形成,還是其骨代謝的重要物質。 蛋雞的小腸上皮可充分吸收飼糧中的無機磷,但在植物性飼糧中植酸磷較多,所以在補充磷時,不僅要注意總磷量,更重要的是有效磷含量,當總磷為0.5% ~ 0.6%,有效磷為0.4%時,蛋雞的生產性能最高(譚占坤等,2016)。 對于磷源的補充,以骨粉和魚粉為最佳。
在蛋雞飼糧中,適當?shù)难a充鈣元素,對沉積骨磷和礦化骨骼有積極的作用。 研究表明飼糧的含磷量不得低于4.4 g/kg,一旦在日常飼養(yǎng)中低于這個數(shù)值, 會給蛋雞的產蛋性能及蛋品質帶來不良影響,當飼糧中鈣水平為0.8%,非植酸磷水平為0.33%時,即可滿足蛋雞生產后期的營養(yǎng)所需(朱曉英等,2004)。同時,保證適宜的鈣磷水平是提高產蛋率的關鍵,因此,在飼糧補充中,要注意鈣磷的比例,鈣磷比例不當會降低產蛋率,鈣磷比例以5:1 ~ 6:1 為宜(孫麗娜等,2010)。若鈣磷比失調,會影響鈣磷在體內吸收, 還會與體內的其他礦物元素等產生拮抗作用, 如過量的鉀會影響鈣的吸收;過量的鐵會影響磷的吸收等。
3.3 錳和鋅對產蛋后期的營養(yǎng)調控 錳是家禽體內必需且需求量最大的一種微量元素, 可提高家禽的繁殖性能,參與蛋白質的合成,是一種較為理想的礦物質添加劑。錳在家禽體內分布廣泛,在肝、腎、骨骼、羽毛等中都有存在,錳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腸,通過胰液和膽汁來進行排泄。錳與蛋殼形成和生殖系統(tǒng)密切相關, 適量的錳對家禽的繁殖系統(tǒng)有積極的影響,可維持正常的生殖能力,降低蛋殼的破損率,提高蛋品質。 錳是一種毒性較小的微量元素,但在用量上也有嚴格的要求,產蛋率達較高水平,用量以50 mg/kg 為宜;蛋重達較高水平,飼糧中用量以75 mg/kg 為宜(王輝等,2011)。鋅是家禽體內不可缺少的一種微量元素, 其對家禽的生殖系統(tǒng)有重要影響, 進而影響產蛋率的高低,蛋雞產蛋后期飼糧中鋅含量不足,會導致羽毛無光澤,嚴重者羽毛脫落,從而降低產蛋量。 鋅作為微量元素補充在飼糧中, 有機形式的補充優(yōu)于無機形式, 因無機微量元素在雞體內會發(fā)生拮抗作用,降低蛋雞的抗氧化功能,但有機形式的微量元素結構穩(wěn)定,多以氨基酸的形式被吸收,可降低與其他元素之間的拮抗作用(邱家凌等,2020)。 對于鋅源的選擇,研究表明,羥基蛋氨酸鋅相對于飼糧中的硫酸鋅效果更好, 將80 mg/kg 的羥基蛋氨酸鋅添加在飼糧中, 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哈氏單位和蛋殼強度, 降低蛋殼破損率, 提高經濟效益(王惠云等,2020;Li,2019)。 微量元素在蛋雞產蛋后期對雞體可起到抗應激等作用, 通過微量元素的補充,維持蛋雞后期生產中正常的能量代謝,提高其免疫力,減少疾病發(fā)生,保證較高的產蛋率并延長蛋雞的產蛋期,降低產蛋后期的淘汰率。
在產蛋后期, 除了要注意礦物元素和微量元素的補充, 有些植物對改善飼糧營養(yǎng)也有顯著的效果,且植物生物制劑的成本較低,可減少經濟投入,近年來其在飼料中的添加有增長趨勢,能帶給養(yǎng)殖戶更多的收入。研究顯示,柿子皮添加在飼糧中可提高蛋雞產蛋后期的蛋品質, 并提高其產蛋量,改善蛋雞的生產性能,柿子皮的添加以0.4%為宜(李峰等,2020)。 傷力草與柿子皮的功能相似,其作為一種草本植物,有多種功效與作用,將300 mg/kg 傷力草提取物添加到飼糧中,可有效提高蛋雞產蛋后期的免疫功能及產蛋性能, 從而增加產蛋量(秦彩玲等,2020)。 在60 周齡海蘭褐蛋雞飼糧中補充30 g/t 的大豆黃酮可以有效改善蛋品質,減少破損率,并提高血漿激素濃度(張玲等,2020)。此外,女貞子可調節(jié)腸道微生物群,具有免疫調節(jié)、 保護細胞不受損傷的功能, 飼糧中添加2%的女貞子對改善蛋品質和提高產蛋率有良好的效果(Chen,2020)。 一些植物源添加劑對蛋雞產蛋后期生產性能的影響見表1。
此外, 在蛋雞后期的飲水中添加0.2~0.4 mL/L的大蒜精油(徐靜等,2020)和飼料中加入250 mg/kg薄荷精油(Torki,2020),能提高產蛋性能,且大蒜精油還可改善雞肉的鮮味。 向日葵粉與核桃葉的補充可提高蛋黃氧化穩(wěn)定性, 提高蛋雞的產蛋性能等(KoC,er,2020;Arabela,2020)??傊?,天然植物因含有多種具有生理調節(jié)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質,通過改善生理機能起到提高產蛋后期生產性能的作用,且這類物質成本較低,在生產實踐中有較好的發(fā)展?jié)摿Α?/p>
微生態(tài)制劑可以有效地調節(jié)家禽腸道消化功能,治療便秘、腹瀉等,提高免疫功能,從而增加產蛋量。 在蛋雞的飼糧中添加150 mg/kg 乳酸菌可以調節(jié)蛋雞的腸道功能,改善消化代謝性能,提高采食量與飼料轉化率(馬曉婷等,2017)。 另外,復合生物制劑添加在飼糧中對產蛋后期的產蛋性能也有顯著的積極作用, 如芽孢桿菌蛋白酶復合生物制劑的添加可以提高蛋殼的重量及強度等(丁鵬等,2019) 。 研究表明,丁酸梭菌、糞腸球菌(張金金等,2020; 陶振陽等,2020) 與天蠶素抗菌肽(張耀文等,2020)也有相同的功能,都能夠通過改善腸道組織形態(tài), 促進胃腸消化, 以此增加采食量,提高蛋雞產蛋后期的產蛋率。 其中,飼糧中天蠶素抗菌肽以100 mg/kg 的添加量為宜, 不可過量。此外,在飼糧中添加嗜酸乳桿菌益生菌可降低蛋黃膽固醇, 對雞體健康和產蛋性能都有積極的影響(Alaqil,2020)。 微生態(tài)制劑因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長、調節(jié)胃腸道等功能,能有效地預防家禽腸道疾病,因此在飼料配制中被開發(fā)的愈來愈多。
表1 植物源添加劑對蛋雞產蛋后期生產性能的影響
在補充營養(yǎng)物質時,對于咖啡因、碘含量等物質要謹慎添加, 若蛋雞對于咖啡因的攝入大于300 mg/kg,會降低其蛋殼硬度等,并增加蛋雞的死亡率。 而碘添加0.5 mg/kg 可提高雞蛋的碘含量, 但同時會使蛋雞對其產生依賴性(Teixeira,2020;Sarlak,2020)。 此外,在飼糧中添加α-硫辛酸及油脂等可提高抗氧化性能及蛋雞產蛋后期的產蛋率(Dai,2020;張雅嵐等,2020)??梢?,營養(yǎng)物質以合適的水平添加在飼糧中, 可較好改善腸道健康,提高雞體免疫功能,增加產蛋量。
綜上所述, 蛋雞生產性能的提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在飼糧的飼喂上要注意營養(yǎng)平衡及微量元素等的補充,飼糧的管理上要科學細心,從各個方面來保證蛋雞生長后期生產水平的提高。 蛋雞產蛋后期合理的營養(yǎng)調控可延長產蛋期, 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其是目前蛋雞養(yǎng)殖產業(yè)營養(yǎng)研究的重中之重, 不僅關系著蛋雞本身生產性能的提高及養(yǎng)殖產業(yè)的綠色發(fā)展, 也關系著人類的健康和生態(tài)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相信隨著人們對產蛋后期營養(yǎng)的不斷深入研究, 蛋雞產蛋后期營養(yǎng)調控技術必將發(fā)展的愈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