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珍
摘要: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強調要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改進教學方式,提出要通過議題的引入、引導和討論,推進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本文從筆者實施的教學議題《如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淺談自己關于議題教學的幾點思考:貼合學情確定議題——重要方向;調動學生參與——加分出彩;時政方向深化——情感升華;資源整合能力——必備要素。
關鍵詞:立德樹人;議題式教學;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6-0104
《求是》2020年第17期發(fā)表文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文章指出:辦好思政課,就是要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中。
2017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對思政課的總體定位: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的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1]需要明確的是2017年課標是針對新課改制定?!度绾螆猿帧皟蓚€毫不動搖”》是現(xiàn)用教材《經濟生活》第二單元第四課“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具體知識點,也是新教材《經濟與社會》第一課“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的內容。接下來,筆者從實施的議題《如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教學淺談自己關于議題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貼合學情確定議題——重要方向
議題式教學以議題為紐帶,議題貫穿于教學活動始終,按議題的來源分類:源于教材重難點、公共話題、社會熱點、學生生活、傳統(tǒng)文化等。[2]無論教學形式怎么變,教學永遠為獲取知識服務,高中政治教學依然需“聽從”高考指揮棒,所以議題必須設置得夠“實”。本次《如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議題,讓筆者認識到研究學情的重要性?!拔覈a資料所有制”是《經濟生活》的難點知識,“是什么”“為什么”“如何做”是全面掌握該內容的三條線?!皥猿謨蓚€毫不動搖”是《經濟與社會》第一課“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的第二框內容。[3]新疆現(xiàn)用教材《經濟生活》僅提供“兩個毫不動搖”和“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等知識表述,理論抽象不易理解。在議題教學中,“發(fā)展壯大國有經濟”和“發(fā)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具體措施學生在材料中可以得出,但專業(yè)術語的表述欠缺,對議題的升華有一定的阻礙作用。通過本次教學,反思也許“為什么”的角度更適合教材內容,也更貼合學生對“生產資料所有制”內容的理解程度。
二、調動學生參與——加分出彩
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在議題的選擇、展開等環(huán)節(jié)得到充分尊重和有效發(fā)揮,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度绾螆猿帧皟蓚€毫不動搖”》的議題教學,筆者設置了三個學生課下準備的內容:“關注社會事——你知道的國企改革的事例”“你知道哪些發(fā)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措施”“談談身邊事——你知道烏市民營企業(yè)遇到哪些困難嗎?”。在教學中,學生準備資料的呈現(xiàn)使得教學更加立體化、豐富化。但高一學生由于對政治學科的態(tài)度問題,參與度不高,學生課下查閱資料、訪談等形式施展存在困難,原本預設讓學生設計訪談提綱,但明顯問題很大。此次教學,評課教師點評學生在整堂課中的活動參與是本課的亮點,彰顯了思政課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tǒng)一。通過此次嘗試,明確議題式教學學生參與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接下來需要設計更加多元化、學生操作性強的活動。
三、時政方向深化——情感升華
議題式教學往往以時政熱點為話題,層層展開,層層深入。本次教學以10月12日至14日習近平總書記廣東之行拉開帷幕,最后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qū)建立40周年的講話為結束,結合本節(jié)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制度自信,堅持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在教學中,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升華。
四、資源整合能力——必備要素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高中思政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政治認同,“政治要強”是思政教師的首要要求。思想政治課本就是彰顯國家意志并帶有意識形態(tài)性質的國家課程。[4]比如本節(jié)課“國企改革”的事例,筆者將剛開始自己辛苦整理的大量素材果斷棄用,因為方向錯誤,所以即使懊惱、后悔、不甘最后都要服從于“政治要強”??梢姡颊處煆凝嫶蟮木W絡信息中提取服務于教學內容的材料,是一項巨大工程。這就需要教師必備資源整合能力,才能對信息提精、提準,從而有利于學生對知識把握得精、準。
總之,教育要為人而教,為未來而教。誠如康德所說:“人是目的,人永遠不能是手段。人的尊嚴、人的幸福、人的發(fā)展才是教育終極性的價值目標?!彼?,辦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努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梁俠,李曉東.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高中思想政治[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3.
[2]沈雪春.議題式教學簡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18:63-67.
[3]議題式課堂教學設計[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20:155.
[4]陳愛金.議題式教學彰顯主流意識形態(tài)[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452):18-20.
(作者單位: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六十八中學8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