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劫案歷來是好萊塢大片的經典題材來源,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劇情,拳拳到肉的打斗,生猛彪悍的槍戰(zhàn),每一幀每一秒都讓人直呼過癮。閱片無數后,再回想這些銀行大劫案中的橋段時,你或許早已記不清劫匪的具體長相,也無從追憶起他們手里拿的什么槍,但有一個畫面你一定印象深刻,那便是搶劫得手后,將裝著美元或金條的大包往車內一摔,將滑門“砰”的一聲重重拉上,繼而一騎絕塵、瀟灑離去……
是的,好萊塢大片里“速度與激情”的呈現方式從來都不只有低矮凌厲的超跑,還有這高大方正、身廣體胖的全尺寸Van。顯然,Van里裝納的這一群悍匪比超跑中的獨自??岣苷蔑@快意征服、無所不克的暴力美學。
在好萊塢的世界里,美式Van就是劫匪們的工具車。
Van的中文直譯為“廂式貨車”。但事實上這并不是一個精準的譯法,得其形卻未得其意。正是由于這種翻譯,再加上其長頭扁腦、形似皮卡或面包車的呆滯造型,使得其長久以來在國人的印象中始終被歸為難登大雅之堂的廉價貨車之列。
然而,在Van的興盛地美國,它被賦予的涵義卻遠不止“廂貨”這么單一。美國人當然也會將其用來拉貨,但他們更喜歡將其作為呼朋喚友合家歡抑或享受自我的出行工具。搶劫銀行畢竟只是電影里的橋段,在實際中你更多能看到的場景大概是:一個大腹便便的胖子,穿著嘻哈裝,喝著咖啡,開著車窗,悠閑地穿梭在美國的鄉(xiāng)野公路上。遠隔數米外,你都能聽到車內傳來的那激昂的搖滾樂……
世界各處都有Van的影子,但唯獨在北美大陸它的發(fā)展獨具特色。和歐洲以及亞洲的百花齊放不同,美系Van的形象大多單一且鮮明:大尺寸、大排量、高油耗,摧枯拉朽,一往無前。最令美國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全尺寸Van主要出自福特、雪佛蘭、道奇以及GMC。
這其中,尤以福特的E系列Van最為暢銷。這并不是一個國人所熟知的系列,對于大部分人來說,相對于商用貨車的E系列,他們似乎更熟知F系列,比如,F-150皮卡。 插一句題外話,福特的商用車其實從字母A到N基本上都有車系,比如你比較熟悉的美式校車就是福特B系列。
扯遠了,我們說回E系列。在歲月的長河里,E系列與F系列對于福特在美國汽車市場的開疆拓土同樣重要。福特E系列誕生于1961年,彼時,福特工程師以非承載式車身的貨車底盤為基礎打造了一款多用途汽車,在獲得了貨車般皮實耐用優(yōu)點的同時,又賦予了其可媲美乘用車的舒適駕乘質感,可拉貨,可載人,可靜馳,可撒野。
如果用現在的標準來看,這更像是粗獷版更大號的MPV,只是在那個年代,尚沒有MPV的概念。
論拉貨,它比皮卡更能裝;論乘坐,它的舒適性與尋常SUV相比同樣不落下風。這大開大合之魅力,這近乎完美匹配于美國國情的全能用途,一下子在北美打開了銷路,再加上好萊塢電影的推波助瀾,美國人瘋狂喜歡上了這個叫Van的新物種。即使到現在,美國人也更喜歡用Minivan而非MPV來表達多用途車的概念,由此可見Van對他們的影響之深。
在全部美式Van中,福特E系列的歷史最為悠久,也最為引人注目,誕生至今,它一共歷經了4代,在全尺寸Van的細分市場上,它始終都是這片江湖里當之無愧的霸主。在上個世紀80年代,名喚Club Wagon的福特E系列更是迎來了它最為輝煌的“車生巔峰”,一舉成為了北美地區(qū)所有Van中最暢銷的車型。
只是,對這個世間大部分事物來說,極樂之歡,必不長久。巔峰過后往往是佳境必逝。歲月洪荒下,那曾經的喧鬧終將歸于沉寂,即使是熱衷于大排與狂野的美國人民,對燃油更經濟、造型更現代更精致的車型也有著越來越高的呼喚,美式傳統(tǒng)的全尺寸Van逐漸迎來自己英雄遲暮的式微之刻。最終,它沒能挺過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
2010年前后,福特發(fā)布了“一個福特”戰(zhàn)略,開啟了美國與與歐洲產品線的整合。對于商用車的影響從2014年開始,福特用歐洲市場熱銷的全順將取代E系列Van,開始在歐洲及北美市場同步銷售。不過,令Van粉們欣慰的是,Van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痕跡并沒有完全消隕,福特E系列依然繼續(xù)向車身廠提供可行駛底盤或者集車頭與底盤于一身的半成品,當然這是純商用車范疇了。
后來的事實證明,福特用全順對E系列的取代是一個完全正確的抉擇。全順便迅速占據了美國多用途車市場36%的市場份額,并且直接導致老對手雪佛蘭Express丟失了20%銷量。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睂τ诖藭r此刻的Van,我不想再引用那些大劫案的電影,而是好萊塢的另一部動漫電影《尋夢環(huán)游記》。這部電影中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人的死亡有三個階段,第一個是生理意義上的死亡,第二個是法律意義上的死亡,而最后一個階段的死亡,是當所有人都忘記了你,那么你也就徹底從這個世界消失了。
令人慶幸的是,這三個階段Van并沒有完全走完,它經歷了肉體上的隕滅,今后的上路也不再合法,但自始至終,依然有人深沉地銘記著它。
時光荏苒,福特E系列Van又換了一種方式重回人們視野。在國內市場,要是放在十年前,這老態(tài)龍鐘的美式廂貨只能置身報廢車場度此殘生,但隨著近些年復古生活方式的悄然崛起,Van又恢復了勃勃生機:以往呆滯扁平的落后造型變成了萌動可愛;陳舊油膩的內飾風格變成了時光沉淀的經典味道;而費油的大排量,也變成了情懷與信仰。
因此,如果你現在還固執(zhí)地將Van稱為劫匪們的專屬座駕,一定會招致復古生活愛好者的反對,比如崔瑋,他的朋友們更喜歡叫他的另一個名字:崔老師。當你在上海的“一個億復古倉”見到崔老師那嘻哈風穿搭的第一眼,你便會發(fā)現他與身旁的這輛福特ClubWagon是如此契合。崔老師有很多種身份:音樂老師、歌手、主持人、餐飲連鎖品牌投資人……但他最喜歡的身份,還是復古生活方式俱樂部的主理人。親手為我們磨制了一杯冰美式后,崔老師開始為我們娓娓道來他與這輛福特Van的故事。最早擁有這輛Club Wagon的是他的一位朋友,但不久后這輛V8大排的純正美系Van就易了主:朋友托他為愛車做彩繪,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后日久生情,崔老師打算把這輛車買下來。橫刀奪愛最為殘忍,但禁不住崔老師幾次三番真摯而迫切的請求,朋友最終還是將這輛車賣給了他。
即使是賣,這也是莫大的人情,這主要源于這款車的來之不易。長久以來,福特E系列Van始終只在北美市場銷售,流入國內的本就不多見,而像眼前這輛成色如此之新且具備合法手續(xù)的Club Wagon更是鳳毛麟角。
崔老師的這輛Club Wagon屬于福特E系列的第四代車型,搭載了一臺7.5升的V8發(fā)動機。這嶄新的成色,你根本想不到它是一輛誕生于1996年的“老爺車”,也想不到它依然采用著化油器點火的老舊方式,但這,恰恰就是崔老師所喜不自勝的復古范兒。
這是一輛原裝程度極高的美式全尺寸Van,如獲至寶的崔老師并沒有像很多人一樣將其改為露營車或房車,他無比喜愛這種從里到外的原裝質感。對于這輛車的修復僅僅體現在一些細節(jié)方面。身為音樂人,崔老師最在意之處源于他對音響質地的挑剔。于是,音響系統(tǒng)便成為了這輛車改動最大的地方,他花費了巨大精力淘到了一個德國blaupunkt的音響主機。音響復古的造型與車內氛圍完美相融,雖然外觀上看上去更像是上世紀70年代卡帶機的模樣,但實則有USB有藍牙,移動互聯功能一樣都不落。而當開啟音響后如水般的天籟之聲開始緩緩流淌后,你更能感受到崔老師在音響方面所耗費的精力沒有白花。
當然,停在“一個億復古倉”停車場的美系Van也不止這一輛Club Wagon,還有他朋友Double的幾輛道奇Ram,除了兩輛是靜態(tài)展示車外,還有一輛是他的日常用車。而他們對“復古”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比如說,Double的音響就保留了原本的磁帶機,而整輛車的內部裝飾也體現了其復古家居主理人的身份。
未來,崔老師還將與專業(yè)招牌繪畫師朋友合作,將Club Wagon的外觀涂裝成更具美式風情的模樣,同時,他還會將其打造成能彰顯其餐飲品牌特色的工作車。
在崔瑋的生活里,這輛Club Wagon是一個靈活的多面手。比如說,一個駕駛員加六名乘客的乘坐空間,它扮演著全家出游、呼朋引伴的溫暖移動空間。而在需要其變化角色的時候,它也可以變得很商務,比如,用這款吸睛程度極高的車對自己的餐飲品牌進行宣傳。
但崔老師對其使用頻率最高的,還是用它作為工作車運送他的“猴子”。這里的“猴子”,是本田旗下一款小型摩托的別稱,多年來,崔老師一直是摩托車的騎行愛好者。但受制于小型摩托本身的續(xù)航里程,騎士們常常需要一輛跑得更遠且空間更大的座駕來運送它。
可以裝載摩托車的“廂貨”有很多,大多數騎士們會選用金杯,講究一點的則用全順。但在崔老師看來,有且只有這輛Club Wagon能夠與“猴子”身上同樣精致復古的氣質完美契合。將后排座椅放倒后,它甚至可以放下三輛“猴子”。崔老師無比享受這種開著Van和朋友一起騎摩托的生活,就像他說的那樣:在上海最繁華的淮海路上喝咖啡,騎“猴子”,回頭率比哈雷還要高……
咖啡音樂摩托車,墨鏡絡腮卡車帽,品透了這些元素,你便也大概了解了崔老師這個人。對他來說,眼前的這輛Club Wagon早已超脫出了一輛工作車的屬性,它更是對自己生活方式與價值志趣的承載。如果說硬派越野車是對詩與遠方的狂野征服,那么Van則更像是午后溫暖陽光下咖啡小憩,是南山林木間的悠然棲息,是幽寂湖畔綠油油涼風,更是漫長歲月里友誼的長情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