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鳴, 古 小 夢, 李 航
(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三分局,四川 成都 610016)
巴塘水電站是金沙江上游河段十三級開發(fā)中的第九級電站,總裝機容量為750 MW。電站導流洞為有壓隧洞,最大開挖斷面面積268 m2,屬于特大型隧洞,隧洞全長808.98 m。導流洞斷面形式為城門洞型,襯砌成型斷面尺寸為12 m×14 m;進口25 m漸變段,樁號范圍是導0-010.00 m~導0+015.00 m,漸變段開挖斷面尺寸由20.20 m×19.05 m漸變至16.20 m×18.05 m,均為Ⅴ類圍巖。
巴塘水電站導流洞位于金沙江上游河段左岸象鼻子山的“鼻尖”左側,山體三面臨空,整體呈現(xiàn)出渾圓狀,巖石大面積裸露。導流洞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資料表明,隧洞圍巖巖性為黑云母石英片巖,巖層產(chǎn)狀NE15°SE(NW)∠ 85°,巖體風化、卸荷劇烈,其中強風化帶厚20~32 m,弱風化帶厚30~35 m,卸荷帶厚度基本與強風化帶一致,且有F50斷層破碎及F11為雄松-蘇洼龍斷裂的分支斷層,推測在左岸壩頂一帶通過,陡傾岸外發(fā)育。
導流洞地質條件差,工程中有兩大斷層經(jīng)過,斷層與層間層內錯動帶等緩傾角結構面結合,易形成不穩(wěn)定塊體,對隧洞頂拱及邊墻局部的圍巖穩(wěn)定影響大,開挖過程中容易超挖,增加后期噴射混凝土及襯砌混凝土工程量,加大施工成本,延緩施工進度。鑒于這種情況,控制好超挖,對控制施工成本極為關鍵。筆者詳細介紹了導流洞光面爆破技術并取得顯著成效,有效控制隧洞超挖問題,節(jié)約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進度。
隧道光面爆破是支撐新奧法原理的重要技術之一。是指通過正確選擇爆破參數(shù)和合理的施工方法,分區(qū)分段微差爆破,達到爆破后輪廓線符合設計要求,使臨空面平整規(guī)則的一種控制爆破技術。光面爆破的破巖機理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目前仍在探索之中。盡管在理論上還不甚成熟,但在定性分析方面已有共識。一般認為,炸藥起爆時,對巖體產(chǎn)生三種效應:一是應力波反射拉伸破壞所起的作用;二是爆炸氣體膨脹做功所起的作用;三是二者共同作用所起的破壞。通過近幾十年的研究、實驗和生產(chǎn)實踐表明,第三種效應比較符合工程實際。光面爆破是周邊孔同時起爆,各炮孔的沖擊波向其四周作徑向傳播,相鄰炮孔的沖擊相遇,則產(chǎn)生應力波的疊加,并產(chǎn)生切向拉力,拉力的最大值發(fā)生在相鄰炮孔中心連線的中點,當巖體的極限抗拉強度小于此拉力時,巖體便被拉裂,在炮孔中心連線上形成裂縫,隨后,爆炸產(chǎn)物的膨脹作用使裂縫進一步擴展,形成平整的爆裂面。
本工程光面爆破試驗選在導流洞Ⅲ類圍巖洞段進行,根據(jù)監(jiān)理工程師批復的導流洞開挖支護方案,導流洞采用左右側先導洞法施工,分三層開挖(圖1)。爆破試驗選在第一層進行,第一層高8.6 m,全斷面寬14.6 m。
圖1 導流洞分層開挖示意圖
炮孔直徑(d)一般根據(jù)工程自身特點及機械設備情況進行選擇,對于淺孔光面爆破,炮孔直徑宜為40~50 mm。巴塘水電站導流洞光面爆破鉆孔采用YT-28手風鉆,炮孔直徑取42 mm。
因光面爆破炮孔深度(L)受開挖掌子面大小的影響,若炮孔過深,受周邊巖石的夾制作用較大,故炮孔深度不宜過大,一般最大炮孔深度取開挖掌子面寬度(或高度)的0.3~0.5倍。本工程爆破設計炮孔深度取開挖掌子面寬度的0.5倍,導流洞Ⅲ類圍巖開挖掌子面高度H=7.3 m。
L=0.5H=0.5×7.3m=3.65 m
(1)
為克服及減少巖石的夾制作用,結合工程情況導流洞光爆掏槽孔及底孔深度取3.5 m,其余孔深度均取3.0 m。
為了控制隧洞開挖的超欠挖問題,多采用光面爆破技術來控制開挖輪廓線。合理的炮孔參數(shù)、裝藥量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光面爆破的效果。其中周邊孔的不耦合系數(shù)(D)至關重要,合適的不偶合系數(shù)可以消減爆破作用力峰值,延長作用于圍巖切割面的爆破力時間。理論與實踐證明,當不偶合系數(shù)在1.5~2.0范圍時,緩沖作用最佳,光爆效果最好。本工程爆破設計周邊孔采用直徑25 mm乳化炸藥。
D=dk/di
(2)
式中D為不耦合系數(shù);Dk為炮孔直徑,mm;Di為裝藥直徑,mm。
由式(2)可得周邊的不耦合系數(shù)為1.68,符合D=1.5~2.0的要求。
隧洞光面爆破中,如果選取最小抵抗線(W)過小,爆破時沖擊波對隧洞圍巖作用大,容易造成超挖,增加施工成本;反之,如果最小抵抗線過大,圍巖爆破不充分,會發(fā)生欠挖現(xiàn)象,增加后期處理難度。因此,確定合理的最小抵抗線,對提高施工時光面爆破效果有特別重要的作用,根據(jù)土石方工程爆破技術,最小抵抗線可根據(jù)經(jīng)驗公式(3)計算。
W=Kd
(3)
式中W為最小抵抗線,mm;K為計算系數(shù),一般取K=15~25,取K=20;d炮孔直徑,mm。
由式(3)可得最小抵抗線為840 mm,結合工程經(jīng)驗,光爆孔最小抵抗線一般取700~900 mm,本工程取最小抵抗線取800 mm。
隧洞光面爆破中周邊孔的間距是決定爆破效果好壞的另一重要因素,合理的周邊孔的間距直接與光爆效果相關。光爆孔的間距與圍巖硬度及破碎程度等有關,光爆孔間距(ag)過大,難以爆出平整的光面,孔距過小,會增加造孔費用。目前,周邊孔間距計算沒有統(tǒng)一計算公式,目前主采用豪柔公式、斷裂力學等理論分析方法對周邊孔間距進行計算,也可根據(jù)爆破施工的經(jīng)驗進行估測。本工程爆破設計光爆孔間距根據(jù)經(jīng)驗公式(4)計算:
ag=m·W
(4)
式中ag為炮孔間距,mm;m為炮孔密集系數(shù),一般取m=0.5~0.8,取m=0.7。
由式(4)可得最小抵抗線為560 mm,結合工程經(jīng)驗,本工程炮孔間距定為500 mm。
(1)周邊孔數(shù)目N1
N1=p1/b=13.265/0.5=26.53
(5)
式中p1為開挖斷面結構線長,m;b光面爆破周邊孔平均間距,m。
由式(5)可得導流洞光面爆破周邊孔數(shù)為27.28,取N1=27個。
(2)掏槽孔、輔助孔和底孔數(shù)目N2
N2=(Q-N1×L×q1)/Q0
(6)
式中q為單位炸藥消耗量,取q=1.2 kg/m3;
Q為每個循環(huán)總裝藥量,kg;按照爆破孔平均深度的85%計算,即Q=0.85 LqS;
Q=0.85×3×1.2×54.08=165.485 m3
式中L炮孔平均深度,m;Q0除周邊孔外,每個孔內的平均裝藥量,kg;Q0=LKP/m=3.0×0.7×0.175/0.2=1.838 kg;
Q1為周邊孔每米裝藥量0.15 kg/m;
K裝藥系數(shù),直孔掏槽時,K取0.7~0.8,斜孔掏槽時,K取0.6~0.7;
P為每個藥卷重量,32 mm炸藥重0.2 kg,25 mm炸藥重0.15 kg,取平均值0.175 kg;
m每個藥卷長度,32 mm炸藥長0.2 m,25 mm炸藥長0.2 m,取0.2 m;
S開挖斷面面積m2,計算得S=54.082。
由式(5)計算得N2=(Q-N1×L×q1)/Q0=(165.485-27×3.0×0.15)/1.838≈84個
由上可知,導流洞光面爆破掏槽孔6個,底孔11個,輔助孔67個。
隧洞光面爆破裝藥量與裝藥線密度相關,根據(jù)隧洞圍巖及工程經(jīng)驗,本工程周邊孔線裝藥密度按0.15 kg/m計算,其余孔裝藥線密度可根據(jù)式(7)計算。
Qx=qEW(kg/m)
(7)
式中Qx裝藥集中度,kg/m;q為單位用藥量,kg/m3;除周邊孔外其余孔q取1.0 kg/m3;E為孔間距,m;W為最小抵抗線,m。
則,單孔裝藥量,Q=QxL(kg)。
經(jīng)計算導流洞Ⅲ類圍巖光面爆破參數(shù)見表1。
表1 每循環(huán)炸藥用量計算結果
本工程導流洞光面爆破試驗共分兩次進行,第一次試驗嚴格按照爆破設計參數(shù)進行;第二次試驗在第一次試驗基礎上周邊孔裝藥線密度降至0.14 kg/m,其余參數(shù)不變,同時周邊孔裝藥采用竹片間隔裝藥。
測量人員根據(jù)監(jiān)理工程師批復的爆破設計中爆破孔參數(shù)進行測量放樣[4],放樣采用全站儀來完成。首先對掌子面浮渣進行清理以確保安全,放樣時先在掌子面上測量出開挖輪廓線并作出明顯標記。然后在使用紅色油漆標出所有孔位點,放樣完成后經(jīng)專業(yè)質量管理人員進行數(shù)據(jù)檢測,全部正確后進行鉆孔。
本工程光面爆破鉆孔采用YT-28手風鉆,鉆完后由現(xiàn)場質檢人員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裝藥,并嚴格按照已批復爆破設計參數(shù)采用反向裝藥、反向起爆原則進行,即起爆藥卷置于孔底(可墊1~2個藥卷),雷管和藥卷的聚能穴都朝向孔口,炸藥由孔底向孔口傳爆。為克服巖石對孔底的夾制作用,孔底段應加大線裝藥密度到2~5 倍,周邊孔及底孔需采用不耦合裝藥和非電毫秒雷管起爆,周邊孔外邊沿到開挖輪廓線的距離為5 cm,藥卷用竹片固定,并緊貼爆破方向。裝藥完成,采用導爆管起爆器進行起爆,起爆順序為:掏槽孔、 輔助孔 、底孔、周邊孔。
炮響完15 min,待爆破煙塵消散后,由炮工對工作面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有無盲炮,爆堆是否穩(wěn)定,有無懸石、危石,若發(fā)現(xiàn)有盲炮或其它情況時先進行處理,確定安全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人員對工作面進行施工。
第一次試驗未產(chǎn)生較大震動,通過對現(xiàn)場的檢查發(fā)現(xiàn),現(xiàn)場炮痕清楚,相鄰兩孔間巖面平整,孔壁有明顯爆震裂隙,有效進尺2.55 m。各截面超挖和半孔率檢測數(shù)據(jù)見表2。由表2 可見,本次爆破無欠挖,最大超挖量19.0 cm,最小超挖量0.3 cm,平均半孔率達79.7 %,隧洞超欠挖狀況及半孔率較前期爆破有一定程度的改進。
第二次試驗未產(chǎn)生較大震動,圍巖穩(wěn)定無剝落,通過對現(xiàn)場的檢查發(fā)現(xiàn),現(xiàn)場炮痕清楚,相鄰兩孔間巖面平整,孔壁無爆震裂隙,有效進尺2.67 m。各截面超挖和半孔率檢測數(shù)據(jù)見表3,由表3可見,本次爆破無欠挖,最大超挖量7.4 cm,最小超挖量0.0 cm,平均半孔率達90.3 %,爆破效果與第一次試驗比改善很大取得預期效果。
本次光面爆破試驗取得預期效果,隧洞斷面成形規(guī)整,斷面基本符合設計要求,避免了因超、欠挖所帶來的附加工作量,對圍巖的穩(wěn)定性破壞較小,確保后期施工安全,隧洞表面平整光滑,通風阻力小,為隧洞支護、提高錨桿噴漿、噴射混凝土支護質量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表2 第一次光面爆破各斷面檢測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表
表3 第二次光面爆破各斷面檢測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表
圖3 第二次試驗光面爆破效果
地下洞室開挖光面爆破選擇科學合理的施工參數(shù),周邊孔裝藥采用竹片間隔裝藥方式,有效減小爆破對洞內圍巖的影響,避免裂隙擴大和產(chǎn)生新的裂縫,提高了隧洞圍巖的穩(wěn)定性,能基本清除落石傷人事故,為快速施工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爆破成型開挖面規(guī)整,極大地減少了超挖數(shù)量和出碴工作量,加快了開挖速度,節(jié)省襯砌材料,減少施工成本,且可操作性強。筆者針對特大斷面地下洞室光面爆破參數(shù)計算及實施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并予以實施,獲得了成功,可供類似工程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