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化,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教師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生最后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八急娼虒W”的形成和提出,改善了高中語文課堂的現(xiàn)狀,教師鼓勵學生打破固定答案的枷鎖,解放自己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思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將課堂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中語文;思辨讀寫;教學研究
“思辨讀寫”的目的是要引導學生去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借助于批判性思維的原理來開展讀寫活動。用這種方式提高學生對于讀書和寫作的敏感度,通過引發(fā)自己在情感上的共鳴,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讓學生抒發(fā)情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和閱讀水平。
一、打破固定答案的枷鎖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很多教師教學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得到一個更高的分數(shù),教師經(jīng)常會給學生灌輸一個標準答案的思維,并在講課的過程中也只是一味讓學生去記憶這一個標準答案。但是教師應該意識到,在數(shù)理化的學習中可能有一個標準的數(shù)字作為答案,然而在高中語文的學習中,卻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因為每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和生活經(jīng)歷都不一樣,對于文章的感悟自然也有著很大的差異。只要學生能夠說出自己這一回答的依據(jù),并且這一依據(jù)合理,教師就不能說學生的答案錯誤。
如在高中的語文課本《林黛玉進賈府》一個選段中,主要的內(nèi)容是描寫了林黛玉第一次去賈府時候的情境。一般情況下,教師會為學生進行講解,從文章里面的哪一句或者是哪一個詞語表現(xiàn)出了林黛玉的性格特點,并且讓學生去記憶下來,從而應付之后出現(xiàn)的問題。但是教師應該意識到,這些都只是參考的答案,也是給出答案的人憑借著自己的感覺來給出的。教師不應該讓學生去刻板地記憶這些東西,而是鼓勵學生嘗試用參考答案給出來的方法去更好地閱讀文章,從文章中找到自己認為能夠表達出林黛玉性格特點的詞句,將答案變得多樣化起來,而不只是簡單地去背誦所謂的標準答案,讓學生能夠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去充分地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所以,教師若是想要開展“思辨讀寫”,關鍵是要讓學生能夠打破固定答案的枷鎖,解放自己的思維,才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效果。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意識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還是奉行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一般都是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為學生講解書本中的知識,學生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也是全盤接收,從來都不會去質(zhì)疑教師講課的方式或者是講課的內(nèi)容存在問題。在這一整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都是處于被動的地位,時間久了,就會產(chǎn)生疲勞感,失去對高中語文的興趣。這種學習環(huán)境很難讓學生能夠擁有思辨意識,所以,為了解決這種困境,教師可以嘗試在讀寫教學的過程中故意留下一些小問題來讓學生發(fā)現(xiàn),并且鼓勵學生去嘗試解決這些問題。
如在《荷塘月色》中,看似是在描寫月夜下荷塘的美麗景色,其實是寄托了作者對于自由的渴望和向往。所以,在學習到這個章節(jié)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去賞析文章中出現(xiàn)的比較好的段落。為了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思辨思維,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可能故意留下一個比較明顯的錯誤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為了能夠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參與進來,教師在開始的時候可以給學生一個提示,告訴學生自己在之后的教學中會留下問題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若是學生發(fā)現(xiàn)了這些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及時說出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并且對該學生提出表揚,讓學生敢于開口指出教師的錯誤。在之后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適當留下一些問題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學生慢慢發(fā)現(xiàn)教師在閱讀和寫作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就是自己的思辨思維開始提升的時候。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養(yǎng)成不迷信于權威的思維習慣,學會用帶著批判性的思維去進行閱讀寫作,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思維有著很大的幫助。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在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方便“思辨讀寫”的開展。為了幫助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也能夠很好地參與進來,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語文閱讀或者是寫作的過程中,將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之間通過交流和思考來尋找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帶著問題去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敢于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當學生之間的觀點產(chǎn)生分歧的時候,就要去反復閱讀。通常情況下,一個學生思維方向比較單一,但是每一個學生的思維方向卻不一樣。有時候,有些學生的一句話就能夠帶給其他學生無盡的啟發(fā),提出更具有新意的想法。如在高中的語文課本《故都的秋》這篇文章中,最主要的內(nèi)容就是作者通過描寫故都秋天的景色來寄托作者對于故都的思念之情。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深度的閱讀,然后選擇一個特定的角度去解讀文章,并且寫出自己的讀后感。在學生進行交流討論的時候,教師不應該過度干涉,而是當學生出現(xiàn)了自己內(nèi)部不能解決的問題的時候,再向?qū)W生提供幫助。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提供給學生更多思維碰撞的機會,讓學生充分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形成更具有活力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到學生結(jié)束合作交流的學習,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跟全班的學生一起分享自己小組的讀后感,就可以產(chǎn)生一個更大范圍的思維碰撞,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可以真正有所提高。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明白每一種想法都值得參考,不斷融匯貫通學生之前想法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辨思維的過程。
四、開展個性化的寫作教學
寫作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驗,也是學生能夠表達自己想法的途徑。通過學生的文章,教師可以知道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對于某些事物的看法。在“思辨讀寫”的課堂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教師可以開展個性化的寫作教學,讓學生能夠擺脫之前枯燥的寫作方式,在寫作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和思考,明確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有著很大的幫助。在讓學生進行寫作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閱讀,通過這一種讀寫結(jié)合的方式,讓學生能夠依托于文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真實觀點。在學生表達自己寫作思維的時候,就算是學生的思維有些地方不正確,教師也不能直接就打斷學生的思維,而是要認真聽學生闡述自己之所以這樣認為的原因,通過寫作去慢慢地挖掘?qū)W生更多的深度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特色。
如在《囚綠記》一篇文章中,最主要的內(nèi)容就是作者通過描寫常春藤的特點來表達作者和廣大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在教師講解文章之后,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受到的不同的啟發(fā)來選定自己的寫作角度,融入自己的觀點和思維。如有些學生選定了去歌頌常春藤堅強的精神,因為常春藤在被作者“囚禁”起來之后,依舊是向往著外面的自由,而有些學生則是去寫作者的善良,因為一時的好奇,將常春藤拉到屋子里面來,在看到了常春藤努力往外面生長的時候,選擇要放了常春藤。學生之所以能夠看到這些不同的角度,就是因為學會了用思辨的思維去看待文章的內(nèi)容,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可以很自然地流露自己的真情實感。
五、辯論活動的開展
在“思辨讀寫”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只是教學的第一步,若是讓學生能夠完善自己的思維觀點,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辯”。所以,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一些辯論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辯論來完善自己的思維。辯論活動就是抓住對方話中的漏洞進行辯論,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會比較全面地發(fā)現(xiàn)自己在那些方面的不足,并且想辦法去彌補。如在《拿來主義》中,作者不僅思想深刻,而且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去分成正方和反方兩個陣營,然后明確要辯論出來的主題。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不能信口開河,而是要為自己的每一句話都在文章中找到出處和內(nèi)涵,否則就認為學生的辯論無效。通過這一種辯論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學著“為難”自己,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另外,學生若是想要得到一個更好的辯論效果,可以嘗試站在自己不贊同的觀點去辯論自己贊同的觀點,這樣就能夠完全換一種角度來看待自己的思維,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思維深度。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開展“思辨讀寫”,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思維方式的提升都有著很大的幫助,應該得到教師的足夠重視?!八急孀x寫”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在“思辨讀寫”的課堂上,學生才是自己的主導者,通過反思去彌補自己之前的錯誤,使自己的思維更加全面。
參考文獻:
[1]周雪萍.基于思辨性閱讀的文言文教學研究[J].中學語文,2019,(09).
[2]魏靜.高考視角下語文作文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8,(25).
[3]趙永梁.淺析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J].語文天地,2019,(25) .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