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涵
人間處處有真情,親情時時暖人心。在印度“詩圣”泰戈爾的眼中,親情充實著生活;在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眼中,親情又如明燈,照亮著黑夜,一旦失去它,世界將永是黑暗。而在我眼中,親情是如此“平凡”,卻又時時徜徉在人們的心間,風吹不去,水抹不走!
春天,亦是美妙,美在她的外表,更美在她的那顆心。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世界萬物皆是欣欣向榮,又是“千里鶯啼綠映紅”的盛景,又是“風華正茂”的一年,又是溫暖美好的一天。還愣著干嗎呢?踏春去啰!
我們一家人,父親、母親和我,乘車來到了麒麟山,路不彎,很平坦,不覺就到了山腳下。我情不自禁地感嘆道:“踏遍青山久未老,麒麟山風景獨好!”我們心情很好,一路拾級而上。我走在最前頭,時而如脫韁的野馬,不受束縛,一路哼著小曲兒;時而又停下,呼吸新鮮的空氣,心曠神怡。偶然回頭,看見后面跟著的是慈愛的母親,而高大的父親走在了最后。
一路暢通無阻,不知不覺就到了山頂,山頂有一塊大石頭,圍長約五米,高約四米,站在上面,便能體會到那“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意境。我想登石遠望,可這石頭甚高,心中的恐懼油然而生。父親若諸葛亮一般,猜透了我的心思,立即做出了示范,只見他雙手緊緊抓住一塊石壁,一步步穩(wěn)扎穩(wěn)打,兩腳一蹬,三兩步就跳上了石頂,石頂不寬,最多只能容兩人站下,母親讓著我,我也讓著母親,可畢竟是年少,斗不過慈愛的母親,只得“服輸”了。我學著父親的步子,可終是笨手笨腳,一不小心踏空了。頓時,我驚慌失措,手腳不聽使喚在空中亂晃,父母眼疾手快,若疾風似的一人抓手,一人握腿。我轉頭看著母親,抬頭看著父親,他們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像是在說:“兒子,放心,有我們在呢!”他們隔空搭起了一座親情之橋,我心中頓時涌起一股暖流,備感溫暖。這好比一場電影,淋漓盡致地詮釋了“親情的美好”!
佇立頂峰,眺望遠方,“大風起兮云飛揚”,全城之景一覽無遺,我心中之喜溢于言表,即賦詩一首《登麒麟山》:“麒麟山上麒麟游,漫山碧透江水流,多少游客欲何求,風水寶地把客留。”古有杜甫泰山游,寫下《望岳》歷代流。今有敝人登山游,笑談往事樂悠悠!我感悟到了人生的哲理——積極、樂觀、勇敢;更體味到了那親人無限的柔情——愛,在此間!
“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落日余暉映紅了大地,陪伴著我們回到了家……
世界上最溫暖之地是——“家”!
世界上最好的人亦是——“家人”!
教 師 點 評
作者的踏春之旅,讓我們體會到家是溫暖的港灣,父母的關懷無處不在。登石遠望時,父母的謙讓與鼓勵;將要摔倒時,父母的守護與關愛,多么溫暖、和諧的一家人?。≡谄椒驳奈淖掷锔惺艿接H情的溫暖。文章畫面感十足、詩意濃濃,在表達上有一定的新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