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峰
當前的作文教學課例多注重教會學生一種作文寫作的固定模式,議論文教學尤為明顯,比如采用分論點式或文章開頭必須引用名言等。教給學生一種固定寫作模式,有利于學生快速掌握寫作技巧,但模式化的作文格式往往束縛學生的思維,束縛學生的個性化表達,致使寫作沒有個性。議論文寫作要想更進一步,需要寫出個性。議論文寫作“個性化”來源于何處?在此我想結合多年議論文教學經驗談談“個性化”的挖掘點。
一、聯結生活經驗生活感悟
契訶夫說:要把別人寫成別人,不要寫成自己。議論文要寫出“個性”不是說一定要特異獨行,而是要在作文的寫作中體現出自己個性化的思考?!皢柧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就是一切寫作的源泉,脫離生活知識、生活經驗積累的寫作如同“閉門造車”。對生活中的事物留意思考,然后藝術地描繪出自己的感悟,對生活感悟進行包裝,這樣生活就有了文學色彩,作文也就有了個人生活經驗的體悟,才會寫得真切厚實。
比如2017年江蘇高考作文題,車有各種類型,車來車往,車傳遞著真情,承載著時代的變遷,折射人世的變化,道出人生的哲理?!败嚒笔桥c我們生活緊密相連的事物,從古代“棧車”“輜車”“傳車”“牛車”到現代的自行車、三輪車、汽車、火車等,都與當時生活發(fā)展需要緊密相連,因而車也就見證了一個時代的發(fā)展,折射出生活觀念的變遷。
如當年考生的優(yōu)秀作文《人生如路,快上車吧》,寫童年踏板車是自己快樂的玩具,少年騎單車是學習記憶,中年開汽車,此時汽車成為拼搏的象征。寫出“車”是自己人生成長的經歷、成長的感悟。這是當下我們生活的真實記憶,寫得真切可感,這就是一種獨特體驗。本文雖不是議論文,但不論何種文體,立意的觸發(fā)點是一樣的,都應來源于生活,來源于自己的生活體驗、生活思考,這樣才能寫出立意獨特、見解深刻的文章。
江蘇省《考試說明》中有關于“寫作”四個發(fā)展等級的說明,第四點是寫作要有創(chuàng)新,其解釋是:“見解新穎構思新巧,推理想象獨到,個性色彩鮮明?!薄耙娊庑路f”“個性色彩鮮明”,就應是你對生活有不同一般的個性化的感悟。同是校園生活,有人感受到書聲瑯瑯、鳥語花香的青春氣息,有人感受到“誰主沉浮”的使命感,這就是獨特的生活體驗和感悟。也許有學生會說,我們沒有坐過柴車,也沒見過輜車,如何像你所說的那樣去體驗?如何才能挖掘出自己個性化的體驗?
1.有聯想意識
《新課標》中“學習任務群5 文學閱讀與寫作”這樣要求: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讀寫作經歷,發(fā)揮想象,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發(fā)現。這就要求寫作聯結生活,由現實生活體驗去聯想、想象、感悟過往的生活、未來的生活。
課文乃至文學名著是學生議論文寫作的很好素材,學生可以從中聯想挖掘出自己的個性化體驗。比如作文題:有人說,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也有人說,誰都不是一座島嶼、自成一體,每個人都是那廣袤大陸的一部分。我在教學中讓學生抓住后一句話提煉出“拒絕孤立”這一主題,然后讓學生聯想生活中哪些事物不能孤立存在,然后思考“孤立存在”的危害。接著給學生舉了課文《像山那樣思考》中的事例:槍殺了狼,鹿就增多了,于是草原植被遭破壞,生態(tài)平衡被打破,人類面臨沙塵暴等自然災害,所以鹿不能孤立存在。然后讓學生展開聯想,再在課本中尋找事例。學生想到《六國論》“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還想到魯迅《拿來主義》中“閉關主義”導致落后屈辱。學生能把課文中的這些觀點運用到議論文寫作中,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解讀。
2.有“融我”意識
學生寫議論文,大多數都是在寫別人,寫過往,很少寫到“我”。許多學生看到一個觀點,總是先想拿什么論據來證明這個觀點,因而首先想到的是他人他事,也就忽略了“自我”意識。在議論文寫作中一定要有“融我”意識,以“我”的視角觀事論事,體現自我的個性化見解。怎樣體現“融我”意識,在議論文寫作中要加入“我以為”“我想”“在我看來”“我明白”“由此觀之”等標志性詞語,緊接其后闡述自己的觀點。比如學生這樣寫《地壇懷想》:
是的,在最狂妄的年紀突然被病魔掠去體格的健康,任誰都會陷入絕望的深淵。你曾經是那樣的健壯高大,卻毫無征兆地被命運摁到矮小萎縮,又怎能不深深的嘆息?
所以,我能理解你起初的迷茫與掙扎,卻沒料到你那么快地挺過了生命的陣痛,以巨人的姿態(tài)繼續(xù)生活?!?/p>
我突然明白,健康遠不只是那體檢單上由眾多數據得出的結論,也不僅僅是一個稱心如意的皮囊,而是一種更為偉大的生命狀態(tài),是健全的人格,是獨立的思想,是頑強的內心……
我這才發(fā)覺,以前用憐憫的眼光看待你是多么幼稚可笑。你雖然沒有普通意義上健康的身體,但誰能否認你的內心比任何人都強大健康……
在文章中學生用“我能理解”“我突然明白”“我這才發(fā)覺”等標志性語句,闡述見解,讓讀者真切感受到了客觀冷靜的思考。
二、聯結個人閱讀體驗
多數學生和教師可能都認為只要多閱讀多積累寫作素材,議論文自然會寫得好些。其實不然。我們還要根據自己的閱讀傾向進行個性化表達,這樣才有可能寫出“個性化”的議論文。
比如我所執(zhí)教的班級有一位女生喜歡看散文,文字功底比較好,我就讓她學寫散文化議論文,使用鮮明準確的形容詞潤色自己的語句,用形象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她在《套路》一文中這樣寫:“屈原一死,詩人有節(jié)。然而屈原的偉大不只在獨標高格,更在跳出當時的文學套路,為文學創(chuàng)新而作的貢獻。從黃河到長江,從《詩經》到《楚辭》,平原小合唱變?yōu)閼已陋氁髑?。屈子吟罷,四言紀實之套路破了,自此浪漫主義之河方開,詩魂在南方。”在這里運用對仗、比喻等修辭手法,運用“獨標高格”“平原小合唱”“懸崖獨吟曲”“吟罷”“四言紀實之套路”等準確生動的詞語,使文章形象化。
再如另一名學生寫“堅硬與柔軟”:“當心中的 ‘堅硬與‘柔軟開始碰撞,生活燃起了火花,催促我們邁步向前,啟程,跋涉,落腳,停在哪里,哪里就會燃起和諧共生的灶火?!渡嗉馍系闹袊愤@樣說道:‘他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卻不忘看一看天。我想,那‘天或許就是他們心中最堅硬的——堅守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則。自然為人們帶來了食物與賞心悅目的風景,豐盈了百姓內心的柔軟,百姓亦將這柔軟獻給了自然,為她涵養(yǎng)水源,培植林木,呵護生態(tài)。如此,人們改造了自我,不再貪婪,與自然和諧共生。
”這位學生平時喜歡看《舌尖上的中國》,我就讓她模仿“舌尖體”進行寫作,寫出來的文章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議論文寫作聯結個人閱讀體驗,在閱讀中有傾向性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然后仿寫也能創(chuàng)作出個性化的文章。
當然,議論文寫作“個性化”的挖掘點還有很多,但只要用心思考,哪怕只有一個“個性化”挖掘點,練到純熟,也足以讓學生受益。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侯集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