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艷萍 米 青 王 慧 曹明燕 吳桂英 沈 卉
1.泰安市中心醫(yī)院,山東 泰安 271000;2.泰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山東 泰安 271000
秋冬季節(jié)是兒童住院的高發(fā)季,其中多數患兒為呼吸系統(tǒng)的疾病。且因呼吸系統(tǒng)疾病住院的1歲以內尤以6個月內的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兒又以毛細支氣管炎多見[1]。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PIV)、鼻病毒(RV)和腺病毒(ADV)等病原體可在侵入機體后破壞直徑在75~300μm左右的毛細支氣管氣道上皮的完整性,造成氣道損傷的同時引起毛細支氣管的堵塞,故而感染后的患兒以咳嗽、氣促、喘憋及三凹征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約20%~50%的患兒因未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在發(fā)病后出現(xiàn)反復的喘息,當氣道的炎性反應加重后則演變?yōu)橄璠2-3]。該疾病目前尚無明確的治療方案,但可以肯定的是霧化吸入在該病的治療中具有確切的療效,現(xiàn)臨床常用藥物有干擾素、BUD、氨溴索等。而ACE作為黏液溶解劑近年來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為了以更優(yōu)的治療方案來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及縮短住院時間,本研究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ACE聯(lián)合BUD吸入治療,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將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在泰安市中心醫(yī)院治療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診斷明確(診斷標椎符合美國胸腔醫(yī)師學會—美國胸部學會聯(lián)合會制定的標準[4])并符合納入標準。符合標椎的患兒共100例。納入標準:①所有患兒根據標準診斷明確;②入院前一個月內所有入選患兒均未因任何疾病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③患兒的病史資料均由其密切接觸的監(jiān)護人提供,以保證病歷資料真實。④所有患兒家屬了解本實驗流程,且同意并配合治療。排除標準:①既往有哮喘病史的患兒;②有結核感染、支氣管發(fā)育不良和支氣管異物等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患兒;③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等。④先天或后天性免疫缺陷患兒。將100例患兒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1~24個月,平均(7.4±4.6)個月,病程1~3 d,平均(2.2±0.6)d。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1~22個月,平均(8.2±3.4)個月,病程1~3 d,平均(2.0±0.7)d。兩組患兒性別、年齡和病程等相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按照毛細支氣管炎的治療原則,如控制感染、氧療及病原體的治療等,對兩組患兒進行基本的治療。除常規(guī)治療外在治療期間還應注意給予糾正電解質紊亂、適當營養(yǎng)支持等,必要時可給予機械通氣。觀察組在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ZAMBON S.P.A.生產,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50548 )1.5 ml+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AstraZeneca Pty Ltd生產,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40474)2 ml霧化吸入治療,經氧氣驅動噴射霧化吸入,每次吸入時間在10~15 min左右,將霧化液霧化完為止。
本研究的觀察指標包括入院后咳嗽緩解的時間、哮鳴音及啰音消失的時間和住院天數,同時還包括患兒入院時的呼吸頻率RR及入院治療24 h后患兒的呼吸頻率RR,將所有的觀察指標加以統(tǒng)計后進行綜合評價。療效評價標準:顯效:治療5 d內,患兒的臨床癥狀明顯好轉(包括咳嗽程度的明顯減輕,喘憋及氣促癥狀的消失),查體體征的改善(聽診時肺部哮鳴音及啰音消失)。好轉:治療5 d內,臨床癥狀緩解(包括咳嗽減輕,喘憋及氣促癥狀緩解),體征的改善(聽診時肺部哮鳴音及啰音減少)。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顯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觀察組患兒咳嗽緩解時間、哮鳴音消失時間、濕啰音消失時間和住院天數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后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治療前,兩組RR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呼吸頻率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48/50),對照組為76%(38/5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療效比較[n(%)]
有數據表明,約3%的1歲以內嬰兒曾因診斷為毛細支氣管炎而住院治療[5]。感染后患兒以呼吸急促、喘憋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時可出現(xiàn)呼吸、循環(huán)衰竭甚至死亡[6-7]。對于有效治療出院后的患兒隨訪發(fā)現(xiàn),易于病后數年間反復出現(xiàn)喘鳴,隨訪發(fā)現(xiàn),部分患兒逐漸演進為哮喘[8]。盡管人們已經通過十多年的努力探索,有了一定的進展,但至今尚未有特效治療藥物,除常規(guī)應用抗感染藥物外還應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如吸痰等),以減輕氣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暢為目的,必要時可給予吸氧,從而改善肺部通氣和換氣功能[9-10]。霧化吸入作為一種局部治療的有效措施,其理論基礎是以將藥物以微小顆粒的形式送入氣道,保證藥物直接與呼吸道黏膜的接觸,可以避免全身血液循環(huán)對藥物的稀釋,從而使藥物保持較高的局部濃度。霧化吸入的原理及優(yōu)點使其成為了呼吸系統(tǒng)疾病治療的重要手段[11]。
目前臨床上治療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霧化藥物以干擾素、BUD、氨溴索等多見,其中BUD可以有效抑制呼吸道炎性細胞介質的釋放,從而呼吸道高反應性得以緩解,同時可以使呼吸道的血管收縮,減少了黏液的分泌及減輕了黏膜水腫[12]。有研究表明,對于確診的毛支氣管炎的患兒如可以使其配合進行2個月持續(xù)有效的糖皮質激素的霧化吸入,患兒2年內出現(xiàn)喘息癥狀的頻率將明顯減低。如糖皮質激素吸入可持續(xù)2個月,其在未來2年內發(fā)展為哮喘的概率可顯著降低[13]。乙酰半胱氨酸霧化液是目前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治療時常用的黏液溶解劑,其可以使黏蛋白中的二硫鍵被打破,從而使患兒呼吸道內的痰液的黏附性和黏稠度得以降低,黏痰的黏附力就會被有效地削弱,故患兒的痰液就更易排出。除此之外ACE通過減少細胞外多糖蛋白的產生、抑制病菌黏附、減少對生物細胞被膜的破壞,從而達到抑制細菌生長、增加氣道內液體的分泌和提高肺表面活性物質分泌的目的。因此這兩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可增加其消炎抗菌的效果,故而對肺泡及支氣管的通氣、換氣功能具有顯著的改善作用。
對本次研究中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ACE聯(lián)合BUD霧化吸入治療的50例患兒其臨床表現(xiàn)及查體體征的數據加以統(tǒng)計分析后結果表明,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故研究結果與上述理論一致。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ACE及BUD霧化吸入可有效緩解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臨床癥狀,改善其肺功能,最終縮短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