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友
明代有個叫朱載育的文人,寫了一首《不知足》詩,后來又被清代學(xué)者胡澹庵編入《解人頤》中。詩雖不長,卻把人生中得隴望蜀、貪得無厭的心理特點,刻畫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
詩云:“終日奔波只為饑,才方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俱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得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槽頭拴了騾與馬,嘆無官職被人欺??h丞主簿還嫌小,又要朝中掛紫衣。若要世人心滿足,除非南柯一夢西!”
沒有飯吃的時候,覺得只要填飽肚子,就是最大的滿足。而當(dāng)有吃有穿,又開始思美女、田產(chǎn)、享樂和權(quán)力。
現(xiàn)在很多的貪官,走的也是這樣一條路子??萍壱巫記]坐穩(wěn),又瞧副縣好眼饞。升至副縣有待遇,只嘆手中沒實權(quán)。待得管人又管物,方知正縣才安全。一步登天當(dāng)縣長,還有書記在上邊。書記烏紗終得戴,比起市長太寒酸。
后來呢,前呼后擁排場大,雞犬跟著也升天。一家老小都得意,想起大款又心酸。貢獻沒有咱們大,卻已腰纏幾千萬。索性放手撈幾把,以??鞓范韧砟辍eX太多了沒處用,養(yǎng)個情人嘗嘗鮮。兩個三個不解渴,不如一群輪著換。
直到犯事的那一天,才突然發(fā)現(xiàn),要這么多的錢,有什么用呢?此時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回頭做個普通的老百姓,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可以自由自在地散步,無憂無慮地游玩。
無論是政界還是商界、文界、藝界那些誤入歧途的人,也都與不知足有關(guān)。如果套用孟子一句話,那就是,自私之心,人皆有之;享樂之心,人皆有之;名利之心,人皆有之;貪欲之心,人皆有之。人的自私,是與生俱來的本性。只是由于道德的教化和制度的約束,才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nèi)。而如果教化失嚴或約束失控,或者現(xiàn)有的欲望很容易得到滿足,那就會生發(fā)更大的欲望,甚至鋌而走險。
北宋的哲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邵雍,曾寫過一首《知足》詩:“無憂無慮又無求,何必斤斤計小籌?明月清風(fēng)隨意取,青山綠水任遨游。知足勝過長生藥,克己樂為孺子牛。切莫得隴猶望蜀,神怡夢穩(wěn)慢白頭?!?/p>
愁腸百結(jié)是因為欲求過高,憂心忡忡是因為斤斤計較。如果該知足時知足,能放下時放下,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明月清風(fēng)隨意取,青山綠水任遨游。
清代名臣翁同龢有一條家訓(xùn):“福祿貴知足,位高貴知止。”“知足”是知道滿足。無論期望多大、得到多少,都可以接受?!爸埂笔侵劳V埂2还苊曔€是財富,達到某個程度,就不再奢求。
“知足”是被動的,自己不貪,任由他定。給我多少,就承接多少?!爸埂笔侵鲃拥模鎸γ?、財富和享樂,主動地放棄和拒絕。“知足”之難,難在得不到而不怨?!爸埂敝y,難在能得到該得到而不要??葱沦F飛揚跋扈,也不動聲色;觀富豪揮金如土,仍氣定神閑。
快樂是一種感覺,知足是一種比較。比比前天,想想昨天,每一天都有進步,每個人都應(yīng)知足。當(dāng)然,只要把握準人生的方向,不知足也不是什么壞事。怕只怕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如果能夠從“不知足”到“知足”再到“知不足”,人生就算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