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秋宏
剖宮產是產科領域的革新。過去,產婦以陰道自然分娩為主,也就是俗稱的順產。但自然生產對女性的體力、意志力及耐受力都有極為嚴苛的要求,且在醫(yī)學技術不發(fā)達的時代常伴有較高的死亡率。隨著社會及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經腹切開子宮取出胎兒的剖宮產術(也有人稱剖腹產)應運而生。
盡管剖宮產術目前已成為解決難產和某些產科合并癥、挽救產婦和圍產兒生命的有效手段,但很多人對于剖宮產仍存在認識誤區(qū)。下面挑兩個最典型的為大家分析一下,希望能幫助大家正確認識、對待剖宮產。
生產前,選順產還是剖宮產一直是產婦及家屬糾結的重點。支持順產的人認為順產的產婦在分娩后能迅速康復,新生兒也能更好地適應外界環(huán)境。支持剖宮產的一方認為手術分娩的過程相對自然分娩來說時間較短,產婦不會太痛苦。雙方吵得不可開交,但事實上,“順”還是“剖”不是由某個人的主觀決定的。
通常能自然分娩的情況下都會建議順產。順產是自然且符合生理的分娩途徑,對產婦來說創(chuàng)傷小、產后恢復快,新生兒頭經過產道的擠壓可以將口鼻、呼吸道和肺內的黏液擠出,有利于新生兒呼吸道順暢等。
而剖宮產時產婦術中出血、術后血栓形成率、再次妊娠發(fā)生前置胎盤和子宮破裂的幾率遠高于經陰道分娩的產婦;剖宮產新生兒并發(fā)呼吸系統(tǒng)功能異常及發(fā)生弱視的幾率高于陰道分娩新生兒,其抵抗力遠低于自然分娩的新生兒。也就是說,無醫(yī)學指征時行剖宮產,不但會增加圍生兒的病死率,還會增加孕產婦死亡率。因此,不主張無醫(yī)學指征行剖宮產術。
那什么是剖宮產的醫(yī)學指征呢?主要是以下幾種情況:
1.難產,如待產期發(fā)現(xiàn)頭盆不稱、產婦骨產道(如尾骨骨折導致尾骨尖上翹)或軟產道異常(陰道發(fā)育畸形、惡性腫瘤梗阻等)、胎兒或胎位異常不適應自然分娩、胎兒不能耐受分娩過程、臍帶脫垂(正常分娩會造成胎兒窒息或胎兒窘迫,最終導致死胎)、胎兒窘迫(指胎兒宮內缺氧,此時若不能盡快完成正常分娩需馬上施行剖宮產)、有過剖宮產史的孕婦(該類孕婦易發(fā)生子宮破裂)。
2 .妊娠并發(fā)癥,包括子癇、子癇前期重度、胎盤前置、胎盤早剝等。
3.妊娠合并癥,包括子宮肌瘤、卵巢腫瘤,嚴重內外科疾病及傳染病等。
當然,對于一些有特別需求的孕婦也可實施剖宮產,如高齡產婦、多年不孕的產婦及多次妊娠失敗的產婦等。
由于剖宮產往往會伴隨劇烈疼痛,因此一般會配合麻醉幫助產婦生產。有人便擔心麻醉會影響到產婦的健康及胎兒的發(fā)育。
事實上,剖宮產通常情況下不推薦使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而是以椎管內麻醉為主。這類麻醉對母子的影響小,且能夠幫助手術順利進行。但一些產婦有椎管內麻醉禁忌癥(如精神病、嚴重神經官能癥、脊椎外傷、脊髓或脊神經根病變等),或生產過程中情況較為嚴峻(重度子癇、嚴重胎盤早剝、嚴重胎兒宮內窘迫及臍帶脫垂等),這種情況下只能選用局麻或全麻。但也不用太過擔心,醫(yī)生會制定合適的麻醉方案,并進行全程監(jiān)測,以減少麻醉可能帶來的損傷。
麻醉后患者可能有輕微的惡心、嘔吐、嗜睡、乏力等不適,通常會隨著時間流逝而逐漸消失,不會長遠影響到產婦的生活。有些產婦在剖宮產后覺得記憶力不如從前,懷疑是麻醉引起的。事實上,只有全麻會造成短暫的記憶喪失及意識缺失,在麻醉效果消失后就會恢復,體內的麻醉藥也會在一段時間后被分解排出。也就是說麻醉不會對人體的記憶力造成長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