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其貴
作文是語文教學版塊中不可或缺的一項,但對于剛接觸作文的小學生來講,它無疑是所有學習內(nèi)容中最難的。為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要引導他們在平時多積累素材,養(yǎng)成觀察生活以及閱讀的好習慣。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摸清學情,挖掘?qū)W生的寫作潛能,運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引導他們對寫作產(chǎn)生興趣,并通過不斷的練習以及素材的積累快速提高寫作能力和作文水平,完成寫作教學的目標。本文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說寫結(jié)合教學”以及“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三方面分析了如何開展小學作文教學,供同仁參考。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可以肯定地說,靈感來源于現(xiàn)實,對生活觀察得越細致,寫作素材就越豐富、語言也就越精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要的職責和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寫作是現(xiàn)實生活的再現(xiàn),沒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寫出來的東西就不切實際,還有可能是“假大空的”。只有具備了觀察能力,學生在寫作時才有話說,寫出來的文字才是真正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除了具備觀察能力,還需具備思考能力,只具備觀察能力,寫作只能停留在對事物、事件的表面認識,或者簡單的生活場景描述上;具備了思考能力,才能將文章的主旨和思想進一步升華,從客觀現(xiàn)實升華為哲理,使文章更有內(nèi)涵和深度。
在培養(yǎng)觀察能力的教學中,可以采用逐層推進的教學方法,也就是在具體的教學中不能一概而論,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采用圖片觀察法教學,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在觀察的前提下引導其思考事物或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比如,指導學生寫作“我有一個夢想”這一文題,可以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夢想是什么,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想當教師,有的想當宇航員,還有的想當醫(yī)生。學生討論后,教師可以布置有針對性的任務。比如,對想成為醫(yī)生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圍繞疫情搜集素材,讓他們感受醫(yī)生的無私奉獻精神,進而在寫作時,表達對醫(yī)生的崇敬之情。一篇飽含情感的作文,就是成功的作文。
二、說寫結(jié)合教學
說和寫都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版塊,而且二者緊密結(jié)合,只會說不會寫或者只會寫不會說,都不是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不明白如何寫或者如何說,寫作能力是很難提高的。因此,教師還要注重說寫結(jié)合,以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1.巧用說話材料
小學生天性愛玩,相信很多教師都發(fā)現(xiàn)學生喜歡玩游戲卡片,卡片上的人物既有明星,也有歷史人物,還有電競游戲里的人物……他們在玩游戲的過程中,能對卡片上的人物有一定的認知,也會因為認知的不同而爭論。教師可以游戲卡片為切入點,組織以寫作為目的的小組討論,主題就是卡片上的歷史人物。在激烈的討論后,教師要糾正錯誤的認識和信息,拿出搜集的材料,講解英雄人物的事跡以及性格,然后讓學生以“我喜歡的英雄人物”為題寫作。如,寫武松,學生會寫打虎的故事,贊揚武松的勇敢;寫諸葛亮,學生會提到三顧茅廬以及白帝城托孤的故事,說明諸葛亮聰敏過人又忠心耿耿,表達崇敬之情。
2.發(fā)揮想象力
寫作不單純是觀察生活和客觀表述生活,還要發(fā)揮想象力,進行藝術性的美化或者創(chuàng)作。比如,指導學生以“小溪邊的石頭”為題寫作時,教師可以提出“這些石頭的形狀像什么,從哪來的”等問題,讓學生思考和想象。經(jīng)過激烈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將思考和想象的結(jié)果寫下來,整理成作文。這樣循序漸進,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也能降低寫作難度,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寫作自信。
三、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
閱讀與寫作是緊密相連的兩大版塊,閱讀可以開闊視野,培養(yǎng)思考和想象能力,具備這些能力后再寫作,寫作就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了。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習慣。
比如,可以在圖書館借閱一些適宜小學生閱讀的書籍,在課前十分鐘讓學生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把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抄下來。為檢驗閱讀成果,教師可以布置寫讀后感的任務,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本文提出了三點建議,即“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說寫結(jié)合教學”以及“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提升寫作質(zhì)量和水平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應做到對自己負責,對學生負責。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帶領學生攀登作文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