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宏宣
轉眼間,在南京已經(jīng)生活20多年了,如果再加上讀書時的3年,算起來,我也應該是個老南京了。
1985年的夏季,我只身來到南京讀師范,從此和南京結下不解之緣。在南京,我和同學游覽的第一個景點是南京長江大橋;親眼見到南京第一個立交橋——中央門立交橋的貫通;見到第一個人行天橋——小市天橋的通行。也就是在那一刻,改變了我們這些農(nóng)村孩子“橋下必有水和船”的印象。
剛到南京的那一年,我和同學幾乎把市里的大小景點玩了個遍,像雨花臺、中山陵和南京長江大橋這些大牌景點,我們經(jīng)常光顧。如今,我已不再那么感興趣了,很多景點,已好長時間沒有去過,真是驗證了那句真理——最美的風景在遠方和夢中。如今,偶有外地的親朋好友來南京找我做向導,也總還是那么幾個屈指可數(shù)的地方,中山路、玄武湖、夫子廟、大橋……不過,對南京的小吃,我始終是癡情不減,尤其是鴨血粉絲,每隔一段時間,我都要拽著妻去光顧一回。
現(xiàn)在我居住的地方,就在中央門小市天橋的旁邊。這座天橋,我在上面整整走了13年,一草一木,熟悉可見。只可惜,2020年上半年,這座為大家服務了30多年的天橋被拆除了,南京市的第一座人行天橋從此壽終正寢,給我還有其他的市民留下了太多的遺憾和惋惜。
城市,在日漸擴大,再擴大;而我,活動的范圍卻日漸減少,再減少。更多的時候,我只是留在自己的書房,與書和電腦同甘共苦。讀書、寫作、喝茶、上網(wǎng)……這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即便妻再三命令我晚飯后陪她去玄武湖鍛煉一下,或者周末和她一起下樓買菜,我多數(shù)時候還是懶得動。到了周末,偶爾感覺時間多了,我便和妻去小區(qū)不遠處的幕府山上轉一轉,山上的空氣總是那么清新,長江里的貨輪依然連成一條線。望著這些一成不變的風景,我感覺自己的生命還在延續(xù)。
轉眼間,我已年過五十,年輕時的那些瘋狂和無所懼早就深藏心底。靜、安逸、守舊、沉穩(wěn),成了我生活中的主旋律。
在山上靜思,我更多地懂得了感恩和珍惜,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調節(jié)自己的心情,不再因為別人的在乎和個人的得失而放縱自己,更不再因為金錢、地位、榮譽而東奔西走。在山上,我懂得了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有的人生活得蒼白無助,有的人生活得精彩紛呈;有的人的生活猶如水深火熱,有的人的生活好似甜汁蜜餞……
累了,我就停下腳步,欣賞身邊的風景,或者放松心情出去旅行,哪怕是短途的郊游。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是一件渺小的事,都會讓我覺得很開心,比如寫作,比如看書,比如聽音樂,比如望著窗外的小雨沙沙……
曾經(jīng)聽說這么一句耐人尋味的經(jīng)典:年輕時,希望走得越遠越好;到老了,卻又紛紛想回到故鄉(xiāng)。也有人說,女人好動,男人好靜。我是不是真的到了安靜的年齡?想一想,人生就是這樣,人到五十,不再迷惑,要學會割舍,割舍一些過期的朋友和同事,割舍一些乏味的酒局,更要割舍一些是是非非,讓心情回歸自然。
城市、山丘、小屋,成了我生活的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