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石
(吉林省農安縣前崗鄉(xiāng)衛(wèi)生院,吉林 農安)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骨科疾病,主要因外傷、勞損以及姿勢不當?shù)纫鹱甸g盤變性,導致纖維化破裂,致使髓核突出,神經(jīng)根、馬尾神經(jīng)因刺激或壓迫作用而引起疼痛[1-2]。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癥狀反復且遷延,嚴重影響患者脊柱活動以及生活質量,針對其治療方案,我院對枳殼甘草湯的治療效果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此次研究所納入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均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抽選量為160例,抽選對象均通過研究納入、排除標準。其中80例組成參照組,施予常規(guī)治療;余下80例組成觀察組,施予枳殼甘草湯治療。參照組內,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齡18~70歲,平均(48.21±0.21)歲。病程為5個月至7年,平均(3.98±0.21)年。中央型突出患者占50例,旁中央型突出占30例。有13例患者合并椎管狹窄,有8例患者合并黃韌帶肥厚。觀察組內,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齡18~68歲,平均(47.10±0.19)歲。病程4個月至6年,平均(3.87±0.18)年。中央型突出患者占54例,旁中央型突出占26例。有17例患者合并椎管狹窄,有11例患者合并黃韌帶肥厚。納入對象的信息材料經(jīng)上傳處理,計算結果顯示P>0.05,符合研究公平性。
納入標準:患者均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知情且同意參與此次研究。
排除標準:患者為游離性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存在出血傾向;患者出現(xiàn)腰椎管骨性狹窄或椎體滑脫;患者存在脊髓腫瘤。
參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治療,告知患者臥床休息,予以美洛昔康治療,劑量為7.5 mg/次,口服給藥。急性期以及癥狀較重的患者,則予以甘露醇(20%)250 mL靜滴,生理鹽水250 mL+地塞米松5 mL靜滴,1次/d。
觀察組患者予以枳殼甘草湯治療,藥方組成為當歸15 g,丹參、牽牛子各12 g,三棱、枳殼各10 g,莪術、甘草各8 g。寒濕痹阻患者增加川烏頭、白附子以及狗脊進行治療;風濕痹阻患者增加羌活、獨活、防己以及防風;骨質疏松嚴重患者增加補骨脂、骨碎補、山茱萸、枸杞子。1劑/d,煎煮取汁,分早晚2次口服。兩組患者持續(xù)治療2個月。
患者疼痛程度評估依據(jù)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分值為0~10分,分值越高則疼痛越強烈。患者功能障礙依據(jù)Oswestry(ODI)功能障礙指數(shù),評估內容包括疼痛、單項功能、個人綜合功能,分值為0~50分,分值越高則患者功能障礙越嚴重。
對患者病情癥狀予以計分,評估內容包括自覺癥狀3項(腰痛、下肢痛或麻木、步行能力)、臨床檢查3項(直腿抬高試驗、感覺、肌力)以及日常生活動作3項(翻身、彎腰、長時間坐立),每項分值為0~3分,分值越高則患者病情癥狀越嚴重。
療效評估標準如下:(1)治愈:患者疼痛感消失,無椎旁壓痛、放射痛,脊椎活動正常,直腿抬高幅度在70°以上,可正常工作、勞動;(2)有效:患者疼痛減輕,椎旁壓痛、放射痛減輕,脊椎活動改善,直腿抬高幅度在45°以上,可進行輕度工作、勞動;(3)無效:患者癥狀、體征改善不明顯??傆行?(治愈+ 有效)/所有患者×100%。
統(tǒng)計工作使用SPSS 15.0計算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參照組相比,觀察組VAS、ODI分值下降程度更為明顯,數(shù)據(jù)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且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VAS、ODI分值變化比較( , 分)
表1 兩組患者VAS、ODI分值變化比較( , 分)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VAS ODI觀察組 80 治療前 7.43±0.21 0.64±0.18治療后 3.12±0.11 0.33±0.11參照組 80 治療前 7.44±0.18 0.63±0.12治療后 5.76±0.12 0.52±0.12
與參照組相比,觀察組癥狀積分下降程度更為明顯,數(shù)據(jù)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且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癥狀積分比較( )
表2 兩組患者癥狀積分比較( )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80 18.78±0.21 7.22±0.61參照組 80 18.55±0.13 12.56±0.18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較參照組高,數(shù)據(jù)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且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基于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發(fā)展而來一種骨科疾病,主要因負重或脊柱活動,導致椎間盤受損,導致纖維化破裂以及髓核突出而壓迫神經(jīng)根,周圍血流受阻,毛細血管滲透增加,炎性致痛物滲出而對神經(jīng)根、周圍組織產(chǎn)生作用,從而誘發(fā)粘連、組織變性、微循環(huán)異常以及滲出等癥狀,神經(jīng)根周圍組織因此出現(xiàn)炎癥反應,引起腰腿疼痛[3]。腰椎間盤突出癥病情癥狀反復,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較大。
西醫(yī)治療主要從抗炎、利尿、鎮(zhèn)靜、止痛以及牽引等方面入手,然而療效并不理想。中醫(y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屬于“腰痛”“痹癥”等范疇,病機主要為年齡增大導致肝腎虧虛,氣血失于榮養(yǎng),督脈失養(yǎng),腰部勞損或風寒濕邪外侵,或用力不當、姿勢不良,或跌挫致經(jīng)絡受損、氣血運行受阻,氣血凝滯、經(jīng)筋不利而發(fā)病[4]。我院采用枳殼甘草湯進行治療,結果得出,與參照組相比,觀察組VAS、ODI分值下降程度更為明顯,數(shù)據(jù)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且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P<0.05)。與參照組相比,觀察組癥狀積分下降程度更為明顯,數(shù)據(jù)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且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P<0.05)。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較參照組高,數(shù)據(jù)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且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P<0.05)。這是因為,枳殼甘草湯中當歸、丹參具有活血化瘀的效果;三棱、莪術具有破血逐瘀的效果;牽牛子可化痰利濕,枳殼、甘草能夠行氣緩急止痛。諸藥結合可行氣活血以及化瘀逐水。寒濕痹阻患者增加川烏頭、白附子以及狗脊,可發(fā)揮溫腎散寒止痛的效果;風濕痹阻患者增加羌活、獨活、防己、防風,可祛風除濕;骨質疏松甚者增加補骨脂、骨碎補、山茱萸、枸杞子,能夠補腎強骨。
綜上所述,采用枳殼甘草湯加減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癥狀以及疼痛,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