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雄,鄭永,吳潔,魏翔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醫(yī)院 肝膽外科,云南 普洱)
深靜脈血栓后遺癥是指患者在發(fā)生深靜脈血栓后數(shù)年,其自身瓣膜遭到破壞并且出現(xiàn)回流障礙而引起的綜合癥[1]。患者患病后,將會表現(xiàn)為患病肢體酸脹、慢性水腫、淺表靜脈擴張或曲張、潰瘍、皮炎等癥狀,對于患者的行動將造成一定影響,因此需在確診后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2]。通常臨床治療此種疾病可使用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法。而髂靜脈支架置入術是目前較為新型的手術方法,可較為有效的改善患者癥狀表現(xiàn),整體治療效果較好。本次研究即主要分析髂靜脈支架置入術治療深靜脈血栓后遺癥的應用效果,內(nèi)容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深靜脈血栓后遺癥患者20例,將其根據(jù)不同治療方法均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其中實驗組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平均年齡為(56.47±5.23)歲,平均病程為(11.26±2.49)d;對照組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齡為(57.36±4.96)歲,平均病程為(12.04±1.98)d。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其組間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我院倫理委員會對研究內(nèi)容審核通過。
兩組患者收治入院后,均進行常規(guī)治療,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在患者同意后,均采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給予實驗組患者經(jīng)腘靜脈穿刺插管行下肢深靜脈DSA造影+PTA+Stent術治療,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手術治療,方法如下。
患者取俯臥位,路徑引導下局麻后穿刺左腘、左股總靜脈后,插入7F鞘,鞘內(nèi)造影提示左側腘靜脈、股淺靜脈、股靜脈、股總靜脈可見斷斷續(xù)續(xù)性顯影,髂外靜脈及髂總靜脈未見連續(xù)性顯影,造影劑分布欠均勻,管壁毛糙,盆腔內(nèi)可見大量側枝顯影與對側髂靜脈相溝通,下腔靜脈未見連續(xù)性顯影,造影證實為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遺癥。其后在導絲導管引導下反復比較順利通過左髂股靜脈狹窄段至下腔靜脈,導管內(nèi)造影證實導管位于下腔靜脈內(nèi),分別取Reekross 5 mm×220 mm、Rival 7 mm×60 mm及AT 12 mm×40 mm球囊依次擴張左側股靜脈、髂外、髂總靜脈及下腔靜脈,擴張過程中可見明顯腰形切跡,擴張直至切跡消失。鞘內(nèi)造影可見左側髂股靜脈原病變段可見細線樣顯影,遂取Wallstent 12 mm×90 mm及E-LUMINEXX 12 mm×120 mm及12 mm×60 mm支架依次定位左股總靜脈至左髂總靜脈及下腔靜脈原狹窄閉塞段,在透視下準確釋放,支架釋放后取AT 12 mm×40 mm球囊依次擴張支架狹窄段,擴張過程中可見明顯腰形切跡,擴張直至切跡消失,擴張后再次造影提示左股靜脈、髂靜脈及下腔靜脈可見連續(xù)性顯影,支架無移位,造影劑無外滲,盆腔側支顯影較前明顯減少。手術順利,術中出血少,患者無明顯不適。拔出導管鞘,左腘靜脈壓迫20 min后加壓包扎后安返病房。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其治療效果與治療指標情況。其中治療效果使用我院自制表格進行調(diào)查,該表滿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恢復情況越好,80~100分即為有效;60~79分記為一般;60分以下記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有效+一般)/患者數(shù)×100%。治療指標將比較兩組患者的溶栓時間、溶栓率情況。
將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結果數(shù)據(jù)輸入SPSS 18.0軟件中,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將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進行比較,其中實驗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遠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將兩組患者的溶栓時間以及溶栓率相互比較,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間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指標比較( )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指標比較( )
組別 例數(shù) 溶栓時間(d) 溶栓率(%)實驗組 10 5.67±3.15 75.31±10.61對照組 10 6.44±3.63 69.40±9.82 t 0.507 1.293 P 0.619 0.213
深靜脈血栓后遺癥是一種并發(fā)癥,其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患有深靜脈血栓,并由于患病時間較長,導致其深靜脈回流出現(xiàn)障礙,并且長時間靜脈處于一種高壓狀態(tài),或是由于靜脈瓣膜遭到破壞,出現(xiàn)靜脈倒流情況,并最終引起深靜脈血栓后遺癥的發(fā)病[3]。
患者發(fā)病后,將會出現(xiàn)患側肢體酸脹、慢性水腫以及淺表靜脈出現(xiàn)擴張或曲張等癥狀。此外由于患者靜脈倒流或回流障礙,還將引起其皮膚色素沉著、淤積性皮炎、潰瘍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工作,嚴重者還可能出現(xiàn)其他并發(fā)疾病,導致患者病情復雜化,影響治療效果[4]。
因此在患者確診后即應當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進行治療,防止病情持續(xù)惡化。通常臨床治療深靜脈血栓后遺癥可采用方法較多,可使用藥物治療、手術治療[5]。其中藥物治療對于病情較輕,患者具有一定的效果,通過華法林等藥物,可有效防止患者血栓的形成,但由于治療效果有限,并且部分反復發(fā)作患者需要終身用藥維持,對于患者折磨較大,整體效果不佳[6]。
髂靜脈支架置入術即是手術治療深靜脈血栓后遺癥的較新型方法之一。其主要是通過將支架置入患者靜脈狹窄段,從而達到靜脈擴充的效果,改善患者靜脈回流甚至倒流情況,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7-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遠高于對照組患者,且兩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實驗組患者的溶栓時間與溶栓率與對照組患者相差無幾,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明使用髂靜脈支架置入術治療深靜脈血栓后遺癥,可顯著提升治療有效率,并縮短患者溶栓時間以及提高溶栓率,值得臨床推廣。
綜上所述,為深靜脈血栓后遺癥患者采用髂靜脈支架置入術,可顯著提升患者治療有效率,并改善各項治療指標,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