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老子》“玄”與晚唐五代“極玄”詩歌美學

    2021-05-06 10:04:34
    關鍵詞:武功老子美學

    羅 曼

    (南開大學 文學院,天津 300071)

    “玄”是老子思想及道家言論中非常核心的一個概念,《老子》首章即言“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且“玄”之衍生概念如“玄德”“玄覽”“玄牝”“玄鑒”等貫穿于全書各章。自古至今,箋釋闡發(fā)《老子》者指不勝屈,歷代學者對于“玄”的解讀也不斷推陳出新,到了唐代,“玄”已成為一個意蘊豐富深邃的哲學概念。但較少引人關注的是,晚唐五代時期開始盛行一種“玄”式詩歌審美,時人的眼光轉向一種纖弱、細微、幽約、玄妙、雋永之美,甚至偏愛一種荒冷寂清、枯淡寒瘠的境界,具體的標志是一批以“玄”為選詩標準和詩集命名的唐詩選本的出現(xiàn),以姚合《極玄集》、韋莊《又玄集》為代表。此外,姚合創(chuàng)作的“武功體詩歌”與其提出的“極玄”詩美理想一脈相承,廣受時人的推崇和追隨,深諳其道的賈島詩歌使這一“極玄”詩歌美學登峰造極。那么,頗耐人尋味的是,“玄”這一概念究竟是如何一步步發(fā)展演變?又是如何跳脫出哲學的范疇,成為晚唐五代的詩歌美學理想的?此外,“玄”作為一種詩美理想囊括了哪幾種要素?姚合又是如何踐行“極玄”的詩美理想,將其有意識地構建成一個“極玄”詩學體系?凡此種種,尚待進一步探賾鉤深。

    一 《老子》“玄”及諸家釋“玄”

    中國古代典籍中很早便有關于“玄”的記載,如《尚書·顧命》:“西夾南向,敷重筍席,玄紛純,漆仍幾?!保?]《周易·坤卦》:“上六,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2]《詩經·豳風·七月》:“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保?]但第一次全面、系統(tǒng)、深入地論“玄”,并將其上升到哲學高度的是《老子》?!靶弊衷凇独献印芬粫泄渤霈F(xiàn)11 次,且貫穿于全書各章,茲舉如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4]。(第一章)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5]。(第六章)

    滌除玄鑒,能無疵乎?[6](第十章)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7]。(第十五章)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8]。(第五十一章)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9]。(第五十六章)

    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順[10]。(第六十五章)

    對于“玄”之內涵的箋釋,最早可追溯至漢代。漢代學者多將“玄”釋為天。隱士河上公《老子道德經》曰:“玄,天也。言有欲之人與無欲之人,同受氣于天?!保?1]揚雄《太玄》和劉安所編的《淮南子》頗受老子思想的影響,揚雄《太玄·玄摛》:“玄者,幽摛萬類而不見形者也?!保?2]《淮南子·覽冥訓》:“日行月動,星耀而玄運。”《淮南子集釋》卷六高誘注:“玄,天也。”[13]另外,《楚辭·招魂》:“青驪結駟兮齊千乘,懸火延起兮玄顏蒸?!薄冻o章句補注》卷九王逸注:“玄,天也。”[14]東漢張道陵《老子想爾注》:“玄,天也。古之仙士,能守信微妙,與天相通?!保?5]可以看出,漢代學者多認為“玄”乃天也,生化萬物,虛無萬有。

    魏晉南北朝時期老莊思想興盛,掀起了一股崇“玄”思潮,時《老子》《莊子》和《周易》被稱為“三玄”,《老子》《莊子》被稱為“玄宗”,以《老子》《莊子》為研究核心的哲學思潮被稱為“玄學”。這一時期《老子》的研究著述頗多,但大多已亡佚,王弼的《老子注》和《老子指略》頗具代表性:

    玄者,冥(也)默(然)無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而言(同)謂之玄者,取于不可得而謂之然也。(不可得而)謂之然之,則(若定乎一玄)不可以定乎一玄而已。則是名則失其遠矣。故曰“玄之又玄”也。眾妙皆從(同)(玄)而出,故曰“眾妙之門”也[16]。

    夫“道”也者,取乎萬物之所由也;“玄”也者,取乎幽冥之所出也;“深”也者,取乎探賾而不可究也;“大”也者,取乎彌綸而不可極也;“遠”也者,取乎綿邈而不可及也;“微”也者,取乎幽微而不可睹也;然則“道”“玄”“大”“微”“遠”之言,各有其義,未盡其極者也。然彌綸無極,不可名細;微妙無形,不可名大[17]。

    王弼認為“玄”是一種幽冥默然、妙不可言的狀態(tài),同時期學者多從其說而闡發(fā)之。西晉葛洪《抱樸子內篇·暢玄》:“玄者,自然之始祖,而萬殊之大宗也。眇昧乎其深也,故稱微焉。綿邈乎其遠也,故稱妙焉?!标U釋“玄”是一種微妙之狀態(tài),綿邈深遠[18]。南齊顧歡《道德真經注疏》卷一:“玄者,深遠之義,亦是不滯之名?!保?9]可以看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學者相對于漢代學者,將“玄”進一步抽象化,認為“玄”是一種幽深邈遠、妙不可言的狀態(tài)。

    唐代儒釋道三家學說互補而并存,關于“玄”的內涵進一步豐富。初唐成玄英以“不滯”和“深遠”釋“玄”,《道德經義疏》卷一:“玄者,深遠之義,亦是不滯之名?!保?0]成玄英的“重玄之道”在《南華真經注疏》中進一步顯現(xiàn),《莊子·大宗師》:“于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薄赌先A真經注疏》卷三成玄英疏:“玄者,深遠之名也……夫玄冥之境,雖妙未極,故至乎三絕,方造重玄也?!保?1]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經》謂:“玄,深妙也?!保?2]唐末杜光庭《道德真經廣圣義》卷一:“玄者,深妙也。自出而論則名異,是從本而降跡也;自同而論則深妙,是攝跡以歸本也。歸本則深妙,故謂之玄?!保?3]可以發(fā)現(xiàn),唐人在箋釋“玄”的基礎上,進一步闡發(fā)何以致“玄”,在他們看來“玄”是一種幽深玄遠之“境”,須“不滯于物”使心靈到達一種澄明虛靜的狀態(tài)。

    唐代之后《老子》相關著述頗豐,關于“玄”的注解漸趨一致,大多釋為“幽深妙遠”之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如:

    司馬光《道德真經論》:“玄者,非有非無,微妙之極致也?!保?4]

    蘇轍《老子解》:“凡遠而無所至極者,其色必玄,故老子常以玄寄極也?!保?5]

    范應元《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玄者,深遠而不可分別之義?!保?6]

    朱熹《朱子語類》:“玄,妙也?!保?7]

    吳澄《道德真經注》:“玄者,幽昧不可測知之意?!保?8]

    沈一貫《老子通》:“凡物遠不可見者,其色黝然,玄也。大道之妙,非意象形稱之可指,深矣,遠矣,不可極矣,故名之曰玄。”[29]

    除了古代諸家對于《老子》“玄”的解讀,目前學界通行的《老子》注本、整理本也多持此說。如:朱謙之《老子校釋》:“言其變化不測,則謂之玄?!保?0]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玄:幽昧深遠的意思。”[31]辛戰(zhàn)軍《老子譯注》:“玄,玄妙,幽隱。這是老子對‘道’的形容,以其幽冥難明的變化神奇,故謂之‘玄’?!保?2]雖說法有異,但均不出幽昧、深遠、微妙之意。

    綜上可梳理《老子》“玄”的內涵演變:漢代學者釋為“天”,虛無萬有,至高無上;魏晉南北朝學者將其進一步抽象化,發(fā)揚為一種幽深邈遠、妙不可言的狀態(tài);而唐代學者將這一狀態(tài)進一步闡釋為幽深之境界和玄妙之意味;唐代之后,“玄”的內涵漸趨固化,一般注解為“幽深妙遠”之意。

    二 姚合《極玄集》與晚唐五代“玄”派詩歌選本

    統(tǒng)觀前述,“玄”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概念,在歷代都有道者和文士不斷闡發(fā)其新意,深化其內涵,魏晉時期,尤為可觀,以致掀起一股“玄學”思潮,到了唐代,“玄”的哲學內涵更加豐富深邃。但很少引人注目的是,晚唐五代時期興起了一股“玄”式詩歌審美,其發(fā)端便是一批以“玄”為選詩理想和詩集命名方式的詩歌選本的出現(xiàn)。

    《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敘》謂:“總集之作,多由論定?!保?3]朱光潛在《談文學選本》亦云:“編一部選本是一種學問,也是一種藝術。顧名思義,它是一種選擇。有選擇就要有排棄,這就可顯示選者對于文學的好惡或趣味。這好惡或趣味難說是個人的,而最后不免溯源到時代的風氣。”[34]既言選本,便是一種價值判斷和審美選擇,一本詩歌選本既代表了詩選者的詩美理想,亦不免帶有時代的價值選擇和審美趣味。

    在唐代,以“玄”為核心的詩美理想大抵滋生于中晚唐之交,“玄”派詩歌選本的發(fā)軔之作可溯至姚合的《極玄集》,詩集名稱便脫胎于《老子》中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此外,姚合還將“玄”奉為其遴選唐詩的最高美學標準?!稑O玄集》序云:“此皆詩家射雕之手也。合于眾集中更選其極玄者,庶免后來之非。凡二十一人,共百首。”[35]姚合自言所選詩人為“眾集之極玄者”,賦以“詩家射雕之手”的美稱,其深意后有專論,茲不贅言。需要被重視的是,《極玄集》的影響以及晚唐五代“玄”派詩歌選本“蔚為大觀”的現(xiàn)象。

    《極玄集》作為唐詩選本,在當時和后世都備受推崇。首先,文士在詩文中不乏對《極玄集》的稱贊,如:唐釋貫休作《覽姚合〈極玄集〉》:“至鑒如日月,今時即古時……知音郭有道,始為一吟之?!保?6]另有《覽皎然〈渠南鄉(xiāng)集〉》:“至鑒逢姚監(jiān),良工遇魯公。如斯深可羨,千古共清風。”[37]貫休作為晚唐著名詩僧,在其詩中稱《極玄集》姚合為“至鑒”,足見其推崇之意。晚唐詩人齊己亦有《寄南徐劉員外二首》(其二):“晝公評眾制,姚監(jiān)選諸文?!保?8]將姚合《極玄集》與皎然《詩選》并提,擊節(jié)贊嘆。

    此外,自姚合編《極玄集》,晚唐五代追隨者甚眾。首先是韋莊《又玄集》,其序曰:“昔姚合選《極玄集》一卷,傳于當代,已盡精微,今更采其玄者,勒成《又玄集》三卷?!保?9]“更采其玄者”,題作《又玄集》,可見無論從韋莊的選詩標準還是選集的命名方式,都與姚合的理念一脈相承。另,韋莊曾纂《采玄集》,雖選本已亡佚,但后世《宋史》卷二〇九、胡應麟《詩藪》卷二、《陜西通志》卷七五皆有著錄。此外,五代時,梁陳匡圖編《擬玄集》十卷,《崇文總目》卷一一、《通志》卷七〇、《宋史》卷二〇九、《郡齋讀書志》卷二〇、胡應麟《詩藪》卷二、胡震亨《唐音癸簽》卷三一皆著錄。南唐劉吉編《江南續(xù)又玄集》十卷,《崇文總目》卷一一、《通志》卷七〇、《宋史》卷二〇九、胡應麟《詩藪》卷二、胡震亨《唐音癸簽》卷三一皆著錄。這兩部詩歌選集雖亦亡佚,但僅從其選本題名,便可看出其繼踵姚合步履之意圖。

    在宋代,《極玄集》亦受時人傾慕。劉克莊作《和季弟韻二十首》(其一)云:“室如蒙叟生虛向,詩賽唐人選極玄?!保?0]劉克莊勉其季弟發(fā)奮作詩,成為極玄者,足見其對《極玄集》的推重。計有功著《唐詩紀事》,凡載集中所錄之詩,皆注曰:“姚合取為《極玄集》?!笨梢钥闯鏊稳松踔亍稑O玄集》。另,趙師秀遴選唐五代詩歌編為《眾妙集》,又專選姚合、賈島二人詩歌編為《二妙集》,其中在《二妙集》姚合小傳中提及包括《又玄集》《眾妙集》《二妙集》題名皆出自《老子》首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由趙師秀的詩歌選本編選意圖和命名方式,可見其對姚合詩選理念的追隨。

    宋以后,批評家對于《極玄集》依舊評價甚高,《極玄集》流傳至今多以元刊本為底本,元人蔣易在刊刻《極玄集》的后序中稱:“唐詩數(shù)千家,浩如淵海。姚合以唐人選唐詩,其識鑒精矣……武功去取之法嚴,故其選精;選之精,故所取僅若此?!保?1]道出姚合選詩審慎精當,具有嚴謹?shù)倪x詩態(tài)度和獨到的品鑒眼光。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評價《極玄集》:“然選錄是集,乃特有鑒裁。所取王維至戴叔倫二十一人之詩,凡一百首,今存者凡九十九。合自稱為詩家射雕手,亦非虛語。”[42]另,《四庫全書·姚少監(jiān)詩集十卷》中亦評價:“合選《極元集》,去取至為精審。自稱所錄為詩家射雕手,論者以為不誣?!保?3]在紀昀的評價中,雖對姚合詩作略有微詞,認為其刻意苦吟,流于纖仄,但對姚合所選的《極玄集》則反復贊嘆,并稱其無愧“詩家射雕手”之稱。

    由以上所述可觀,姚合《極玄集》不僅頗受后世的贊嘆,并且在晚唐五代時期有不少追隨者,踐行其以“玄”為美學核心的選詩理念,可見,“玄”式詩歌美學頗合晚唐五代時人的審美趣味,我們且將以姚合為代表的這一類詩選家稱為“玄”派詩選家,其選本為“玄”派唐詩選本。

    三 “玄”式美學及其在《極玄集》中的體現(xiàn)

    晚唐五代時人熱衷以“玄”作為詩美理想進行選詩,與盛、中唐的詩選家眼光大異其趣,那么,引人深思的是,何謂“玄”式美學?“玄”式美學在詩歌中又是如何體現(xiàn)的?

    前述梳理了歷代諸家《老子》注本中對于“玄”的注解,唐代注者大多將“玄”釋為一種幽深邈遠的境界和妙不可言的意味。但在中唐之前,“玄”大多還是作為一個哲學概念存在的,具有抽象、深邃、變幻莫測的內涵,而這種神秘深邃、包羅萬象的境界大大豐富和開拓了唐人的詩歌審美。姚合作為先行者將“玄”另辟蹊徑納入詩歌審美的范疇,并將其作為遴選唐詩的最高標準,他的追隨者亦繼其步履踐行他的“極玄”詩美理想,使其發(fā)展成為晚唐五代一個廣為流行的美學概念,與之相關的審美特點也逐漸具象、明晰。

    就“玄”的美學特點而言,已有學者總結其審美特性[44-45],皆不出幽深、僻遠、清冷、精妙等特點,不難發(fā)現(xiàn),這與“玄”的哲學內涵同出一轍。但相關描述過于抽象泛化,“玄”的美學特性具體在詩歌中是如何呈現(xiàn)的?其構成要素何為?尚需進一步探賾。

    鑒于姚合《極玄集》首倡以“極玄”為選詩標準選詩,且備受后世推崇,故以《極玄集》為例,細究其所選詩歌的“玄”式美學特點。首先,通過統(tǒng)計《極玄集》中的描述性語詞,列表整理如下:

    表1 《極玄集》中的高頻形容詞列表

    可以發(fā)現(xiàn),《極玄集》中出現(xiàn)頻次最高的形容詞分別是寒、空、獨、清、遠、深、閑、孤、稀、陰、荒、寥、冷、幽、暗,這些描述性語詞無一不是消極的、低沉的、晦暗的,而與之構成的意象也大多呈現(xiàn)出寥落孤寂、幽暗冷僻的特點??梢姡靶笔矫缹W雖滋生于中晚唐之交,卻與中唐尚實尚俗的審美大相徑庭,士人的心態(tài)也完全一反中唐士人積極高漲的用世熱情。

    其次,《極玄集》雖上承高仲武《中興間氣集》選詩之風,所采之詩多為五言之體,贈別酬和之作,在藝術審美上,追求清逸幽遠之境。但細品之下,《極玄集》相對于《中興間氣集》,詩風更加寒瘠,更具獨特的“玄”式美學風格。如:

    竹覆經冬雪,庭昏未夕陰。寥寥人境外,閑坐聽春禽[46]。(祖詠《蘇氏別業(yè)》)

    詩寫別院竹間落滿經冬未消的殘雪,未至黃昏,庭院已昏暗幽然,詩人棲居于寥落寂清的人境之外,坐聽春鳥嚶鳴。此句繪景光線昏暗,造境尤寂清幽冷。

    水氣侵階冷,藤陰覆座閑。寧知武陵趣,宛在市朝間[47]。(祖詠《題韓少府水亭》)

    詩云水亭四周,流水潺潺,薄霧浸潤臺階,詩人閑坐于藤陰之下,于壺中天地享受武陵之趣。詩寫“水氣侵階”,實則是薄霧浸潤臺階,下筆幽微細膩。

    冒寒人語少,乘月燭來稀。清漏聞馳道,輕霞映瑣闈[48]。(耿湋《早朝》)

    詩寫百官冒寒乘月上朝的情景,雖是“千官”入朝,卻無朝聚的喧嘩嘈雜,場景語少寂清,卻頗顯詩人繪景造意之玲瓏巧思。施蟄存在《唐詩百話》中曾引明人周敬《唐詩選脈會通評林》:“作冠裳詩難得清峭如此,比摩詰《早朝》詩雋永”[49]。

    影閉重門靜,寒生獨樹秋。鵲驚隨葉散,螢遠入煙流[50]。(錢起《裴迪書齋望》)

    詩繪書齋夜景,深秋葉落,重門閉影,清冷之意頓生。鵲鳥驚飛,片片落葉隨之飄落;流螢遠逝,點點微光沒入煙叢。詩人筆觸所及,皆是幽微深細的事物和感觸,《唐詩別裁》卷一一評此二句:“月夜螢光自失,然遠入煙叢,則仍見其流矣。此最工于體物”[51]。

    疏簾看雪卷,深戶映花關。晚送門人出,鐘聲杳靄間[52]。(韓翃《題薦福衡岳禪師房》)

    詩寫尋常物事,卷簾觀風起雪飛,閉戶任花影映照。傍晚信步送別門人,時暮靄茫茫,鐘聲杳杳。詩人只言片語寫恬淡之日常,雋永深長?!吨信d間氣集》卷上謂此句:“芙蓉出水,未足多也”[53]。

    晚磬秋山里,清猿古木中。眾溪連竹徑,諸嶺共松風[54]。(劉長卿《登思禪寺上方》)

    詩寫禪寺地處危峰之上,隱于云霧之間。傍晚時分,秋山里磬音蕩漾,古林中猿聲回旋。此句景致幽深清寂,韻味雋永綿長。

    曲岸煙初合,平湖月未生。孤舟屢失道,但聽秋泉聲[55]。(靈一《溪行即事》)

    詩言曲折的溪岸邊青煙裊繞,平靜的湖面上皎月未升。孤舟橫于水面,任自漂流;山泉淌于林中,潺潺清音。此句繪無人之境,《唐詩歸》中鐘云謂此二句:“不須作禪語,自是定慧中有獲之言”[56]。

    四面青石床,一峰苔蘚色。松風靜復起,月影開還黑[57]。(靈一《西霞山夜坐》)

    詩云山巒疊嶂,近看片巖相對,深峻峭拔;遠看層峰染碧,隱隱松濤。山風靜而復起,月光皎而又暗。句中“青”“苔蘚色”“開還黑”皆是濃重幽暗的色調,詩人以動襯靜,繪清冷之月夜,幽寂冷冽。

    靜夜風鳴磬,無人竹掃墀[58]。(皎然《思歸示故人》)

    詩繪無人之寂夜,微風浮動,猶聽磬音作響;幽竹搖晃,宛若清掃石階。詩歌描寫細致入微,刻畫入神,能覺他人之未覺。

    上述詩句僅是《極玄集》所選詩歌的“剪影”,另有:

    盤云雙鶴下,隔水一蟬鳴。古道黃花落,平蕪赤燒生[59]。(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暗澗泉聲小,荒岡樹影閑。高亭不可望,星月滿空山[60]。(李端《云際中峰》)

    野極空如練,天遙不辨波。永無人跡到,時有鳥行過[61]。(司空曙《望水》)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62]。(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

    人煙一飯少,山雪獨行深[63]。(錢起《送僧自吳游蜀》)

    荒城背流水,遠雁入寒云[64]。(錢起《送別友人》)

    荷香隨去棹,梅雨點行衣[65]。(韓翃《送孫革及第歸》)

    山晚云和雪,汀寒月照霜[66]。(皇甫冉《途中送權曙二兄》)

    這些詩歌都具有共同的特點,筆觸細膩,尤擅繪景造境,所勾勒渲染的多是無人之境,幽寂清絕,但又情思裊裊,頗耐回味,偶有人跡,也多是表達一種冷落寂寞的生活情調。詩人們的神思敏感而細膩,所關注的多是幽約深細、纖巧孤僻的事物,又善用通感的手法,將其娓娓道來,徐徐點染。此外,所選之詩大多都是五言律詩,格式工致,語言清麗,韻律諧美。這些共同特點也便是“玄”式美學呈現(xiàn)在詩歌中的構成要素(見圖1)。

    圖1 “玄”式詩歌美學的構成要素

    故,“玄”式詩歌美學特點可具體總結為:幽深綿邈的情致,虛妙雋永的韻味,清麗諧美的辭律,精巧工致的格式,尤精于繪幽暗深細、纖弱綿密之景,鐘于造荒冷寂清、無人之境。進一步言,姚合所謂的“極玄”詩美理想具體表現(xiàn)為,以“玄”為最高美學標準,以五言律詩為主要體裁,摹寫幽暗清冷的自然景致和瑣屑細致的日常物事,情致綿邈,韻味雋永,辭采清麗,格式工致。

    四 姚合“極玄”詩美理想的踐行

    姚合首倡以“極玄”的詩美理想進行選詩,廣受世人推崇,并在晚唐五代掀起了一股“玄”派詩歌選本“熱潮”,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姚合有意識地在構建一個“極玄”詩學體系。結合姚合的生平經歷和文學實踐,發(fā)現(xiàn)自長慶元年(821)之后,其本人無論從詩歌創(chuàng)作、詩歌編選,還是詩歌評論方面,都在積極地踐行“極玄”的詩美理想,并且廣擢后輩朝這一路徑不斷邁進。

    首先,就其詩歌創(chuàng)作而言,姚合在任武功縣主簿時,創(chuàng)造了一種具個人特色的詩歌,時稱“武功體”。《新唐書》卷一二四《姚合傳》載:“合,元和中進士及第,調武功尉,善詩,世號姚武功者?!保?7]《唐才子傳》卷六《姚合傳》:“元和十一年,李逢吉知貢舉,有夙好,因拔泥涂,鄭解榜及第,歷武功主簿,富平、萬年尉。”據(jù)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卷六考證姚合及第后即調武功尉乃為訛誤,元和十五年(820),姚合受辟魏博節(jié)度使幕中從事,其調任武功主簿當在從事魏州之后[68]。松原朗《姚合的官場履歷與武功體》[69]一文進一步考證其任武功主簿當在長慶元年(821),其代表作《武功縣中作三十首》[70]即其在任上的作品。如:

    (其三)

    微官如馬足,只是在泥塵。

    到處貧隨我,終年老趁人。

    簿書銷眼力,杯酒耗心神。

    早作歸休計,深居養(yǎng)此身。

    (其十三)

    月出方能起,庭前看種莎。

    吏來山鳥散,酒熟野人過。

    歧路荒城少,煙霞遠岫多。

    同官數(shù)相引,下馬上西坡。

    (其十六)

    朝朝眉不展,多病怕逢迎。

    引水遠通澗,壘山高過城。

    秋燈照樹色,寒雨落池聲。

    好是吟詩夜,披衣坐到明。

    (其十八)

    閉門風雨里,落葉與階齊。

    野客嫌杯小,山翁喜枕低。

    聽琴知道性,尋藥得詩題。

    誰更能騎馬,閑行只杖藜。

    《武功縣中作三十首》均為五言律詩,以“清貧”為特征,多狀寫荒涼蕭條的山縣景色和日?,嵭嫉膫€人生活,傳達的是一種倦怠慵懶的情緒。對此,《唐才子傳·姚合傳》論其詩歌:“蓋多歷下邑,官況蕭條,山縣荒涼,風景凋敝之間,最工摹寫也?!保?1]張震英《論“武功體”》一文中稱“武功體詩歌”:“所描繪的多是目光所及的身邊景物,既非雄奇壯闊也非明朗艷麗,更非含蓄蘊藉,而是大多數(shù)人所不愿涉及的平常瑣屑之景。少數(shù)作品甚至在人們恐懼忌諱的貧病、饑寒乃至死亡等事件傾注了極大的興趣,不厭其煩地加以描述,反映出一種內心疾苦無法排遣的壓抑與孤寂的心理狀態(tài)?!保?2]松原朗《姚合的官場履歷與武功體》進一步申明:“所謂武功體,是通過‘貧、邊、老、病、束、倦、隱’等契機,剔除‘中央、權力、富貴’等屬于‘官’的邏輯,即實現(xiàn)了脫‘官’化敘事空間的一種風格?!保?3]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姚合的“武功體”詩歌是有意而為之,且反復“渲染”的,作品喜用五律,格式精巧,語言清麗,多寫蕭條之物事,瑣屑之日常,窘迫之生活,傳達一種清寂疏懶的情緒,整體詩歌基調晦暗憂郁。

    其次,就其詩歌編選而言,傅璇琮在《唐才子傳校箋·姚合傳》中載:“元至元刊本《極玄集》,下署‘唐諫議大夫姚合選’,則《極玄集》恰在右諫議大夫任上選定?!保?4]同卷考訂姚合任右諫議大夫當在其罷杭州刺史任后,而姚合于大和八年(834)任杭州刺史,開成元年(836)離任,開成三年(838)任給事中,故姚合編選《極玄集》當在開成元年至開成三年之間。《極玄集》所遴選的二十一人中,李端、耿湋、盧綸、司空曙、錢起、郎士元、韓翃、暢當、皇甫曾、李嘉祐、皇甫冉、朱放、嚴維、劉長卿、戴叔倫等,其文學創(chuàng)作多活躍于大歷、貞元年間,選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歷詩歌的風貌。羅宗強《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曾言:“大歷初至貞元中這二十幾年,隨著創(chuàng)作中失去了盛唐那種昂揚的精神風貌,那種氣骨,那種氣概,那種渾然一體的興象韻味,而轉入對于寧靜、閑適,而又冷落與寂寞的生活情趣的追求,轉入對于清麗、纖弱的美的追求,在理論上也相應地主張高情、麗辭、遠韻,著眼于藝術形式與藝術技巧的理論探討。”[75]可見,姚合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極玄集》所選詩歌的風貌雖有差異,但大體是一脈相承的,都是追求清麗、纖弱、蕭索、冷落的美。此外,《極玄集》所選的一百首詩,五言律詩占八十二首,可見姚合不僅個人喜作五律,編選詩歌也鐘情于五律,聞一多曾作《賈島》一文論及賈島及時人喜作五律,是因為“一則五律與五言八韻的試帖最近,做五律即等于做功課;二則為拈拾點景物來烘托出一點情調,五律也正是一種標準形式”[76]。從詩歌藝術的角度而言,五律是能夠發(fā)揮對偶之妙的客觀結構,也滿足時人對于詩歌雕琢苦吟力求精巧工致的藝術追求。

    傅璇琮《唐人選唐詩新編》前記中引清代何焯對《極玄集》的評論,稱其說法前后不一,一說“此書去取大不可解,詩多寒瘠,唐風由選者而衰”,又說“此書所采不越大歷以還風格,然比之《間氣集》頗多名句,若刊其凡近,風味正似賈長江也?!薄拔斐酱喝?,閱《姚秘監(jiān)集》,乃知其生平作詩體源全出于此,雖所詣不為高深,要不似今人入門便錯雜不倫也?!焙戊痰脑u論看似前后矛盾,但非常清晰地表達出作為讀者的閱讀感受,《極玄集》的選詩風格脫胎于大歷詩歌,但不同的是《極玄集》所選詩歌相較大歷詩歌整體基調更加冷落寒瘠,且姚合本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其選詩理念、風格是一脈相承的,這恰恰說明姚合雖推崇大歷詩歌,并沿襲其軌跡,但他有意識地在打造一種有別于大歷詩歌的詩歌風格,故無論其選詩還是寫詩都在積極踐行他的“極玄”詩美理想,且最終他的詩歌理念沒有成為“海市蜃樓”,而是在賈島詩歌中得到了延續(xù)和升華。

    最后,姚合不僅從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歌編選方面踐行自己的詩美理想,而且曾躬身親撰《詩例》一卷?!短埔艄锖灐肪砣短迫嗽娫挕纺吭疲骸啊对娎芬痪?,姚合撰,亦名《極玄律詩例》?!保?7]可知,《詩例》與《極玄律詩例》屬于同集異名。雖姚合《詩例》已佚,但據(jù)《極玄律詩例》之題,應是以選詩與詩評相結合的總集,以選評律詩為主,詳參盧燕新《〈極玄集〉〈詩例〉〈極玄律詩例〉考辨》[78]一文。姚合《極玄集》所選五律占選集82%,又曾專作選評律詩的總集,可見其對于律詩題材的偏愛。

    綜上所述,無論是姚合創(chuàng)造的“武功體”詩歌,還是其編選的《極玄集》、親撰的《極玄律詩例》,都在積極地踐行他的“極玄”詩美理想。他的“武功體”詩歌為時人提供了一種新的詩歌范式,所編選的《極玄集》明確了新的詩歌審美核心要素,而其親撰的《詩例》既選詩又評詩,以品鑒的方式進一步向時人昭明他的詩歌主張。時移世易,姚合作為中晚唐“夾縫時期”的詩人,力圖創(chuàng)造一種不同于盛唐追求風骨、興象、自然以及中唐尚實、尚俗、務盡的詩學審美,繼而形成一種新的與時代呼應的詩歌“潮流”。

    猜你喜歡
    武功老子美學
    仝仺美學館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盤中的意式美學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功夫熊貓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家鄉(xiāng)風景美如畫
    純白美學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唯快不破
    幸福家庭(2016年12期)2016-12-22 19:23:50
    智者老子
    “妝”飾美學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6:36
    南昌市| 壤塘县| 奉新县| 桦川县| 县级市| 张家界市| 四川省| 项城市| 桃园县| 军事| 新河县| 米脂县| 石林| 凯里市| 娱乐| 衡山县| 张家港市| 镇坪县| 拜城县| 清河县| 阿巴嘎旗| 新蔡县| 佛学| 平塘县| 常山县| 沙坪坝区| 上虞市| 沁水县| 林甸县| 鹿泉市| 汽车| 藁城市| 九龙县| 嘉义市| 隆安县| 方城县| 滕州市| 开鲁县| 江阴市| 屯昌县| 龙州县|